1. 首页 > 自学教育

202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诗化小说系列备考攻略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2023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诗化小说系列备考攻略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2.既有生活的客观真实,不失美感,又有思想内涵,博大精深。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故事

李浩

事实上,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

他不思蜀。他不听蜀乐,不读和蜀有关的书籍,同时也尽可能地不近自己旧日的蜀臣,就是他们在求见自己的时候,安乐县公也总是寻找理由推脱:就是见了,他也是一副憨直、木讷的样子,只和你谈文学、绘画、吃到的食物,而且时不时冒一两句极为愚蠢的傻话。“唉,我们的皇帝已经不再想他的蜀国啦。”他旧日的大臣们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

如此过了一年,一年。他装得很像,甚至连他自己在后来的时间里都相信了,他本是不思蜀的,他已经安于现在的境遇真正地安乐了起来,他的脑袋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是的,他的脑袋里塞满了木头,在晚年,身躯肥胖、走起路来总爱气喘吁吁的刘禅迷上了根雕,他带着自己的仆人、侍卫和乐师一起漫山遍野地寻找,寻找各式可以雕刻的树根,然后将它们拉回自己的安乐县公府。“你们看,你们看!”刘禅一副天真而欢乐的样子,

“它们多棒!我今天一定能吃掉三个馒头!”

就在他沉迷根雕的那段时间里,强大的曹魏王朝急速崩塌,此时的皇帝已是司马炎,不过,这一巨大的变化对他刘禅的影响却是微小的,不过是侍卫、仆人和乐师更换了几个人而已。新来的待卫与仆人继续跟着他上山挖树根,继续把那些废弃的雕塑送进灶膛。已经这么多年,没有人真正地注意到刘禅的生活,包括他的那些自顾不暇的旧臣们。

说无人注意似乎也有点儿不妥,这一日,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刘禅自然不敢怠慢。他端出了好茶,点燃了府里面最昂贵的香,并兴致勃勃地领着道士参观了他的收藏室。气喘吁吁的刘禅走得很快,他总是急于知道这位道士的看法:“先生,你看你看,这个是不是好?我告诉你,我还有好的!把它弄到这样,我可费劲啦!先生你看看,你再仔细地看看……”

周围并无耳目。道士还是坐下来,用手里的拂尘轻轻地把椅子上的尘土擦拭了一下,然后盯着刘禅的眼睛:“安乐县公啊,你还是百密一疏,你知道自己疏在了哪儿吗?”道士用拂尘在空中扫了一下,“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

“什么心思?我不明白,请先生明示。”

道士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喝下了刘禅亲手奉上的茶。“味道并没你说得那么好。唉。”临走的时候,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没事的时候,安乐县公可以浏览一下。或许有些用处。”

“我不看。”刘禅气喘吁吁地摇头,“先生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我,我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儿,我就是不爱看书……”

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专心地看起来。

刘禅的晚年,在完成他的根雕和对这本没有记载的书的阅读中度过。后来,他更老了,即使不去爬山单单坐在床上就忍不住气喘吁吁,根雕的嗜好也就停了下来。但他还是习惯躲进自己的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它们的翅膀都是张开的,尽管刘禅的雕工实在难以恭维,但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

尽管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始终未曾对刘禅的生活有太多波及,但,他的最后时刻还是一天天临近。躺在床上不能移动的刘禅患上了一种怪病,他的皮肤似乎在慢慢地硬化并且一点点变白,他的王妃用手敲击,变硬的皮肤竟然会有敲击蛋壳那样的声响。刘禅告诉王妃,在他死后先不要声张更不要下葬,就让他在床上这样躺着,他的身体会慢慢地变成一枚鸟蛋一样的东西。再过上六七天,他就会在蛋壳中重生,变成一只鸟。“我要,飞回我的蜀,蜀地去。”

“您是不是在发烧?我给您倒点水来。”

“不,我不是在说胡话。你要相信我,这是真的,这也是我唯一的希望啦。”

“可是,您怎么会这样想……我无法理解也无法相信。”

“你还记得前几年来过的道士么?他送给我一本书。我是按照书里说的……”

刘禅说得没错儿,在他死后,他的身体慢慢地萎缩,变白,变硬,变成了一枚看上去有些硕大的鸟蛋。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王妃也真的没有向外发丧,她只是说,安乐县公病得不轻,而且怕受风寒不能见人,包括侍卫和仆人都不能见。她要求厨师每日做好的饭就给她送到门口,她会极为小心和精心地喂给这个病人。厨师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她。

一天。一天。

到了第七日。可是蛋壳里始终没有动静。一直守在一侧一眼不眨的王妃当然心急如焚,她不知道自己迎接的将是什么,她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真的“破壳而出”并变成一只鸟。早晨,正午,黄昏。一直到半夜,这枚石头一样的“蛋壳”终于有了动静,它从一处裂开一道缝来,露出了一段极像鸟的喙,带着淡淡的黄色。“啊,真的是啊!”王妃自然是兴奋不已,她用更大的专注盯着,盯着这只鸟继续破壳。

夜半,蛋壳终于裂开,一只很小的雏鸟从壳里面钻出来。“我的王……”王妃抚摸着雏鸟身上湿漉漉的绒毛,心里泛起一丝丝的失望。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它们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看来,她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泪流满面,大幅度地摇着自己的头”,旧臣们的这种痛心与无奈,其实是其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

B.“习惯躲进收藏室,一遍遍抚摸自己雕成的鸟”,表现出刘禅表面虽沉迷根雕,实际却时刻不忘回到蜀地。

C.厨师“想了想”才答应王妃的要求,暗示出安乐公府内人际关系,透露出刘禅在家中也不敢表露心思的原因。

D.“早晨,正午,黄昏”一词一停顿,在对时间平静地叙述中,隐含王妃度日如年的焦灼,富有内涵与张力。

2.关于文中道士探望刘禅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禅端茶、焚香、领着道士参观收藏室,意在表明自己安于现状不思蜀。

B.刘禅让道士明示心思,巧妙应答道士,反映出其内心时刻不放松的警惕。

C.道士对刘禅茶叶味道的否定,表现了他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

D.道士探望刘禅故事虽小却一波三折,为整个小说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刘禅变蛋化鸟这一荒诞情节有其合理性,请从小说情节发展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刘禅化为一只鸟,并特别突出了其弱小,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

1.A2.C3.①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不敢表露;②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③道士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④耳目满庭的生活环境,让刘禅心理异化。4.①人物形象更丰满,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②深化主题,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令人深思;③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增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④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主动配合刘禅‘装’的表演”错误,结合“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可知,大臣们并不知道刘禅的内心想法,是出于真正的痛心才会如此。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C.“对刘禅自我满足生活状态的失望”错。道士的话暗示刘禅他知道刘禅的心思,刘禅并不是像他表面呈现的那样乐不思蜀。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刘禅变蛋化鸟体现了刘禅对自由的渴望,对蜀国的思念,但惮于恶劣环境不敢表露,故而异化。找到对应情节即可说明其合理性。

结合“自从被囚禁的那一天起,安乐县公刘禅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暗暗‘遥望’他曾经的蜀国。只是,他不敢在任何人的面前把自己的心思坦露出来,包括他的王妃”可知,刘禅强烈思念蜀国却不敢表露;

结合“你所雕出的,都是鸟。各种的鸟。它们当然透露了你的心思”“每个看到这些根雕的人都能看得清楚,他雕的是正在飞翔的,鸟”可知,刘禅沉迷根雕,雕刻飞鸟,有想飞的内心冲动;

“道士悄悄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书还是被留了下来。刘禅在道士走后不久,便坐在角落里一个人专心地看起来”,道士赠书,让刘禅变蛋化鸟有了方法;

“一位名重京城的道士受武帝司马炎之托前来探望刘禅”“安乐公府后面的波涛汹涌”,生活环境耳目满庭,刘禅心理异化,所以身体跟着异化,化而为鸟,也就合理。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塑造看,刘禅化作的鸟是“很小的雏鸟……它竟然这样小,这样弱。它竟然,一身的绒毛”,这是刘禅形象的缩影,凸显了刘禅小心谨慎、弱小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从主旨看,小雏鸟的样子“根本不是为飞翔准备的”,揭示出想飞翔却没有做飞翔准备的矛盾,暗示刘禅一心渴望回到蜀国,但没有真正去努力、去行动,也就是没有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这点令人深思,从而深化主题;

从情节发展看,刘禅雕鸟,道士给书,最后刘禅小心化鸟,小鸟的出现符合情节发展内在逻辑,小鸟的弱小符合主人公形象特点,结尾增强了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从阅读效果看,本来期待刘禅化作大鸟,飞回蜀国,达成心愿,结果是这样一只弱鸟,“还需要相对漫长的一段时间将这只鸟慢慢养大才行”,最后能否长大还是问题,小说结尾打破读者心理预期,给人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空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鞅

杨刚

西北的高天是欢悦的艳明,像发光的蓝水晶,太阳金闪闪,从远际暗暗镶上水晶边沿,烘起一圈宇宙的晕润,如天的冕旒。

于满殿的肃静中,秦孝公端整的扬起他宽洁的前额坐在宝座上。

消息已经宣布了。大臣们摺眼闪眉毛的期待着,故意闭紧嘴唇,显出自己对于责任的敏感,也提醒自己别在新出现的事物面前丢了身份。有的便起始在心里来研究这新事情的称头,色相,对自己,对人家;当然心里虽十分用力把国事提在前面,那尖头的自己老是由国事的膈肢窝里钻出一只刀子样的眼睛来问:“干这种新事于我有什么份呢?那时要把我搁在那里去?”胆小的朝臣们却多半是伸头缩颈,东张西看,又朝了殿外阶墀底下望,他们是被没有色泽的好奇心所挥动,如山坡上感受了未来风势的群羊。

宰相甘龙颔下飘着半尺长的白须,披在红袍的前胸上;下巴软软垂在胡子的里面。交着手,挺着胸,站在朝廷班首,在他凝聚的眉毛下面仿佛已堆积了一团保卫国家传统的刀剑。他俨然如一尊记路山石立在那里。

杜挚,他永远摸索算盘的手指在神经质的跳动。鼠子样窜着的眼睛东溜西溜仍然又回它的老目的上面去,他皱纹特多的那窄窄前额上时常闪过像云雾一样的东西。“有什么利呢?有什么好处?”一时他的鼠眼窜上了另一个同伴身上,做出寻找同情的神气。但公子虔却失陪,没有招待。他今天穿上了一对新的挖花膝裤,一对亮灼灼的黑靴子,这时候尽望自己的脚,又时时提动衣服。雪白圆满的脸上攒聚了一堆焦急,微微泛红,他的头巾穗子轻轻颤摇,厚嘴唇嗡动着不耐烦。他穿了新膝裤的腿似乎在嚷:“把我搁在这里干什么?我得跨在马上呀!把我的膝裤老是盖着,不能忍受呵。”

威重的大殿如临盆的产母。

阶墀下面的阳光里,直挺挺走来了那位众人所期待的白衣。警惕的三角眼这时是牢牢踞着不动,象是过度矜持,又象是防敌。

孝公的响亮声音在殿上震动,大臣们全都提提脚跟,伸长了脖子:

“群臣大夫,我三年求贤要图改造国家,继续先君穆公的大业。贤士公孙鞅不远千里来到我国。他对于我有所献议,但是依据他的献议,我国其势不得不对于例行的旧法加以改革。这是国家百年大计,诸大夫可尽量发抒意见。公孙鞅也可以坦白说话。现在,公孙鞅,你先陈述你的理由。”

公孙鞅稽首,心里禁不住有一点跳,但他把住了镇定,看着孝公说道:

“君主,诸卿大夫,怀疑一种行为,那行为就不会完成;怀疑一件事业,那事业就不会有效果。行径高人一等的,世人原不能谅解他;见解独到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訾议。愚人为既成的环境所蒙蔽,聪明人却在事先就见到了。创始的功业原不能求一般人赞许,等事成了,一般人自会来享受。讲求最高的德行,就不会与流俗相合,要立大业也不必求人人都同意。”说到这里,他顿一顿,眼光将群臣一扫,加重了语气,高声继续说道:“因此,圣人只要能强国,不必取法旧规!只要可以便利人民,不必墨守成礼。”

“说得好!”这是孝公响亮的赏赞。

宰相甘龙这时可急了。他的白胡子抖抖的,下巴肉也颤颤摇动。他扯起沉重的眼皮,从班次里庞然移出沉重的身体走到孝公面前把双手拱着一举,用元老口腔说:

“这话不对,不对!圣人不用变易人民的生活就能够施教化,有智慧的人,”他昂然斥了公孙鞅一眼,“用旧法子照样能治理国家!顺着一般人的习惯来施教,不消费力就可以成功,缘着老法子行事,官吏既弄得惯,人民也不觉得烦扰。还有,还有……”

公孙鞅见他摇头结舌,便不客气的截住他:

“甘龙这话是世俗一般之见。常人苟且偷安,学者执于旧闻。这两种人只能奉公守法,作个小官儿罢了,那里能和他们讲到超于旧规以外的事?三代不用同一礼教,却都王了天下,五霸都作了霸王,也各有各的路径。聪明人作法以适应新情势,愚人却为法律所制。有才能的人改革礼制,无用者才被旧礼制捆着呢。”

杜挚尖着两眼看住公孙鞅,心里着实不服气。以班次以地位,杜挚觉得朝臣的眼锋都在逼他说话。他只好走出班来硬着头皮对公孙鞅讲:

“我想,除非有一百种利益,法律总不好改变。除非看到有十重功效,工具是不方便改换的。学古总不会学出罪过,按着旧礼走。是不会出岔儿的哟。”这位先生是管财政的大家,他的账簿写得清楚极了。他说话的时候手指拨上拨下,仿佛在空中打算盘。

公孙鞅最看不起这种奴性的“现实主义”,他冷冷一笑,面对孝公说:

“治理国家的方法不只一种。只要于国有利,不须效法古人。试看汤武作了天王并不是学的古法,而夏殷不曾改变古法反而失了天下!反古有何不对,循礼有什么好处呢?”

“对极了!”孝公不知不觉的脱口嚷了出来。只这一声就如命运已经宣判了一样,全个朝廷都哑默无言。

在不受抵抗的局面之下,公孙鞅受命作了秦国的左庶长,执行变法。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公孙鞅》出版于1939年,取材于商鞅变法。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欢悦艳明的天、金闪闪的太阳、宇宙的晕润等充满生机的事物,为下文内容的展开创设氛围。

B.孝公让公孙鞅陈述变法的理由,公孙鞅心里虽“禁不住有一点跳,但他把住了镇定”,说明他对变法非常自信。

C.公孙鞅最终受命做了秦国的左庶长,执行变法,不仅是他的理由说服了众多大臣,而且取得了秦孝公的赞同和支持。

D.公孙鞅从人们的心理入手,列举行径高人一等的人、见解独到的人、愚人和聪明人,说明变法不必求人人都同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甘龙“俨然如一尊记路山石”说明他是秦国的元老,是旧制度忠实的维护者,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B.“威重的大殿如临盆的产母”运用比喻,形象写出听到变法消息后大臣们紧张、沉重、焦虑、期待等复杂的心情。

C.小说中人物刻画细致,性格活灵活现,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等再现了历史人物形象。

D.小说以变法为线索,全文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推动情节发展,在张弛有度的叙述中展现了各色人物对变法的态度。

7.面对变法,大臣们的态度各不相同,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8.文章的标题是《公孙鞅》,而行文中却用大量笔墨描写众位大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5.C6.D7.①反对。以宰相甘龙为代表的大臣反对变法,他们认为采用传统来施教,不消费力,如果变化官吏既弄得惯,人民也不觉得烦扰。

②观望。杜挚和胆小的大臣对变法持观望态度,杜挚首先要确定变化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胆小的大臣则人云亦云。

③不关心。公子虔关注的是骑马与享乐,变法与否与他无关。7.①人物方面,将众位大臣与公孙鞅形成对比,他们对变法的的强烈反对更加突出公孙鞅立志改革、力行变法的形象。

②主旨方面,用众位大臣对变法的反对或观望态度,突出变法的阻力之大、变法之难,寄托了作者改革现实社会的强烈愿望。

③情节方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前半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众位大臣对变法的态度,为公孙鞅的出场作铺垫;后半部分众位大臣的反对将情节推向高潮。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不仅是他的理由说服了众多大臣”错,文中并没有说服众多大臣,最终力排众议,决定变法的是秦孝公。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全文采用对话的叙事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错,前半部分为叙述描写,只有后半部分采用了对话的叙事方式。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反对派。“宰相甘龙这时可急了……‘这话不对,不对!圣人不用变易人民的生活就能够施教化,有智慧的人,’他昂然斥了公孙鞅一眼,‘用旧法子照样能治理国家!顺着一般人的习惯来施教,不消费力就可以成功,缘着老法子行事,官吏既弄得惯,人民也不觉得烦扰’”,这是以宰相甘龙为代表的大臣反对变法,他们认为采用传统来施教,不消费力,如果变化,官吏既弄不惯,人民也觉得烦扰。

观望派。“胆小的朝臣们却多半是伸头缩颈,东张西看,又朝了殿外阶墀底下望,他们是被没有色泽的好奇心所挥动,如山坡上感受了未来风势的群羊”“杜挚尖着两眼看住公孙鞅,心里着实不服气……对公孙鞅讲:‘我想,除非有一百种利益,法律总不好改变。除非看到有十重功效,工具是不方便改换的’”,杜挚和胆小的大臣对变法持观望态度,杜挚首先要确定变化是否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胆小的大臣则人云亦云。

不关心。“……公子虔却失陪,没有招待。他今天穿上了一对新的挖花膝裤,一对亮灼灼的黑靴子,这时候尽望自己的脚,又时时提动衣服……‘把我搁在这里干什么?我得跨在马上’”,公子虔关注的是骑马与享乐,变法与否与他无关。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作用的能力。

人物方面,众位大臣不是反对变法就是持观望态度或者漠不关心,没有人支持商鞅变法,而商鞅一一加以反驳,这样众位大臣与公孙鞅形成对比,他们对变法的的强烈反对更加突出公孙鞅立志改革、力行变法的形象。

主旨方面,“‘这话不对,不对!圣人不用变易人民的生活就能够施教化,有智慧的人,’他昂然斥了公孙鞅一眼,‘用旧法子照样能治理国家!顺着一般人的习惯来施教,不消费力就可以成功,缘着老法子行事,官吏既弄得惯,人民也不觉得烦扰’,杜挚尖着两眼看住公孙鞅,心里着实不服气……对公孙鞅讲:‘我想,除非有一百种利益,法律总不好改变。除非看到有十重功效,工具是不方便改换的’”,用众位大臣对变法的反对或观望态度,突出变法的阻力之大、变法之难,寄托了作者改革现实社会的强烈愿望。

情节方面,众大臣的言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文章前半部分,“大臣们摺眼闪眉毛的期待着,故意闭紧嘴唇”“有的便起始在心里来研究这新事情的称头”“胆小的朝臣们却多半是伸头缩颈,东张西看,又朝了殿外阶墀底下望,他们是被没有色泽的好奇心所挥动,如山坡上感受了未来风势的群羊”“宰相甘龙……”“杜挚,他永远摸索算盘的手指……”,用大量笔墨描写众位大臣对变法的态度,为公孙鞅的出场作铺垫;后半部分众位大臣的反对引出商鞅铿锵的答辩,将情节推向高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怀石投江①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

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蒙蒙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深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他陨落了!

(有删改)

【注】①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马一夜不饮不食、咴咴嘶鸣、两眼含泪的反常表现,既反映出它与屈原感情深厚,也暗示着悲剧即将发生。

B.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

C.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

D.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屈原的装扮过程,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

10.关于文中屈原行至江边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

B.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

C.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

D.屈原纵身一跃,山崩地裂,明星陨落,此举正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11.文中两次写到屈原“面向西北”的举动,分别表现了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感受?最后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有何寓意?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答案

9.D10.D11.①第一次面向西北,想象秦兵入侵下的楚国,战火不断,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为无力挽救国家的命运而感到痛心不已。②第二次面向西北,他行三拜九叩大礼,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③一颗明星流向西北,用浪漫的笔法昭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也体现其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12.示例一:此文好。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

示例二:课文好。①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②和渔父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透过屈原的想象之景和他的动作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去思考。

第一次,“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想象秦兵入侵,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为无力挽救国家的命运而感到痛心不已。

第二次,“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

1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要比较出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

如果认为课文好: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把屈原和渔父“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香楼上书生意气羊毫笔底词客情怀①

熊召政

甫交十月,冬令已至。十月初二这天傍晚,只见两乘轿子一前一后抬到天香楼前。

在店伙计引领下,艾穆与沈思孝两人上得二楼一间宽大的包房。万历初,艾穆得到张居正的赏识,被荐拔为刑部员外郎。自来京城,他便和翰林院的词臣们过从甚密。他刚一进屋,吴中行就站起来嚷道:“和父兄,你终于到了。”

“今天下午,大理寺的人来衙门议事,所以散班迟了。”艾穆朝在座诸位拱手一揖笑着说,“翰林院的俊彦都到了,请问谁请客?”

“我。”吴中行答。

“为何请客?”

“为首辅守制的事!今天请你们来,是有要事相商。”吴中行让店小二离房出门,自己亲执酒壶给大家斟满了一杯酒,言道:“这第一杯酒,咱们敬一个人。”

“敬谁?”沈思孝问。

“老天官张大人。”吴中行负疚地说,“张大人拒不上折劝说首辅夺情,气节可嘉,高风可仰。可是,我们那天去吏部却错怪了他。昨日,皇上谕旨让他致仕,朝中部院大臣中,又少了一位清望人物,岂不令人痛心?来,这第一杯,我们敬他。”

艾穆放下酒杯,问邻座的赵用贤:“汝师兄,听说左都御史陈瓒,倡议六部合折挽留首辅,可有此事?”

赵用贤放下筷子回道,“这陈瓒受了李义河的撺掇,想联络部院大臣一起上折挽留张居正,但却没几个响应的。不过今天下午,御史曾士楚和吏科给事中陈三谟慰留的折子,已送进了大内。”

乍一听这消息,艾穆鼻子一哼就变了脸,切齿骂道:“这些士林败类,竟弃国家纲常伦理而不顾,争以谄谀为荣,真把人活活气死。”

作东的吴中行又劝大家饮了一杯酒,吃了几口菜,才又接方才的话头说道;“和父兄的话言之有理,听说你和父兄曾受到过首辅的单独召见,能否说给咱们听听?”

艾穆听罢此言,半晌不吱声。因为那一次会见,他实在不愿意再提。

话说万历二年冬天,张居正请得圣旨实行严厉的“冬决”。圣旨规定每省“冬决”不得少于十人,这都是张居正的主意。但在各省上奏的折子中,张居正发现陕西省只斩了两名囚犯。因此决定将刑部员外郎艾穆召来一见。

当艾穆应约走进首辅值房,张居正劈头问道:“让你去陕西办差,办得如何?”艾穆怯生生答道:“启禀首辅大人,卑职前往陕西督办冬决,没出什么差错。”

“没出差错,为何只斩决两人?”

“只有两人犯罪凿实,罪当斩决。”

张居正听了气得把案桌一拍,厉声喝道:“放肆!陕西乃边关省份,单是与各番邦的茶马交易,就有多少个铤而走险的宵小之徒走私贩私!如今茶马交易规模是当时的两倍。税收却大减?除了茶马司官员收受贿赂执法不严,更重要的便是走私贩私日益猖獗。对走私贩私之人,只有一个办法,杀无赦!”

艾穆看到首辅已是盛怒,慌忙滚下椅子,在地上跪了。怔忡有时才勉强答道:“贱官明白首辅大人的意思,但贱官恐难从命。”

“为什么?”张居正瞪圆了眼睛。

艾穆缓缓答道:“贱官对于趋利逐财之徒,也是深恶痛绝,但这些人不当死罪。因此……”

张居正强压怒火冷冷说道:“罢罢罢,我看你做不了万里封侯的大事,还是回去自省你的圣人之道吧!”

艾穆吭哧吭哧挤出一句话来:“如此甚好,谢首辅大人。”说罢从地上爬起来,躬身退了出去。

听完艾穆讲述,包房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好一会后,沈思孝言道:“皇上两个月前订婚,天下同喜。李太后因此又建议免去今年的冬决,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李太后还是迁就了首辅。”

赵用贤说道:“首辅柄政之功过,今日姑且不论,但他夺情之举,实在违悖天伦!”“你想怎样?”沈思孝问。

赵用贤言道;“子道兄和愚弟我各草拟了一道折子,今天请大家来,想请诸位听听议议这两道折子有无斟酌之处。”

吴中行先念将起来……刚念完,赵用贤便也念给了大家听……

赵用贤草拟的疏文,比起吴中行的那一道折子,言辞更为愤怒。这也是官场上论争的套路,先温和后激烈。今日与座的七个人,都是意气相投的中青年士子,满脑子都是立言立德立名的书生意气。因此,他们对张居正夺情同持异议本是意料中事。

艾穆把那两道疏文拿过来又看了一遍,然后问吴中行:“你这道折子何时送上?”“明儿一早,我就到午门前递折。”

“那么,汝师兄的折子也就随后跟进了?”艾穆又问。

“是的,最迟不过后天。”赵用贤答。

“你们二位想过后果没有?”

“想过,”吴中行回道,“最坏的结果,只不过是被逐出京城而已,但我想尚不至于。”

“为何?”

“皇上还小。不知道夺情的后果,如果我们把道理讲清,皇上或许采纳。”“如果采纳了当然皆大欢喜,若没有采纳呢?”

“再上折子。”

“谁上呢?”艾穆道,“如果你被锦衣卫缉拿,你还能上折么?”

赵志皋眼瞧着气氛不对,便道:“和父兄这是危言耸听,小皇上与李太后向来关注清议,事情尚不至于坏到这种地步。”

吴中行此时发誓般嚷道:“就是坏到这种地步,我吴某也在所不惜。”“如此甚好。”艾穆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言道:“子道兄,如果你和汝师元两道折子上奏,尚不能让皇上回心转意,这第三道折子,就由我艾穆来上。”“还有我。”沈思孝立即补了一句。

吴中行本是性情中人,见文修与沈思孝肯站出来与他们呼应,便意气风发连干了好几杯。赵志皋看吴中行似有些醉了,便劝阻不要再喝了。双方争执不下,一直闹到夜深散去。

(有删改)

【注】①选自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第三卷《金缕曲》第25回。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在万历年间提出改革并辅助万历皇帝进行了改革,也称为“万历新政”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刻画了沈中行的形象,能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待人接物、心思缜密、性情鲜明的翰林院词臣。

B.艾穆受恩于张居正,但认为张居正应回家守孝,没有支持帮助过他的张居正,可见他更重礼法。

C.文中众人齐聚天香楼,都反对张居正“夺情”,侧面体现张居正变法面临的阻力及形势的复杂。

D.赵用贤的疏文尚未成篇,但其言辞更为愤怒,可以看出他比同为翰林的吴中行更有书生意气。

14.关于文中艾穆反复询问上折子的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志皋所言虽仅此一句,却也能看出他是个察言观色、善打圆场的人。

B.吴中行、赵用贤二人在问答中体现出了他们身为翰林学士的文人风骨。

C.一问一答,步步推进,为后文艾穆说他上第三折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D.艾穆环环相扣地询问上折的情况,体现出了他的思虑缜密和性格执着。

15.文中插入了张居正召见艾穆问答的情节,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16.对弹劾张居正夺情一事,七人安排周密,可从历史事实上来看并未成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

答案

13.D14.D16.①插入回忆使情节再掀波澜,呈现出曲折变化,突出了双方矛盾,丰富了文章内容。②突出了人物形象。张居正一心为国、执法严苛,艾穆刻板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得以突出。16.①七人看法狭隘。他们只是站在礼法纲常角度,没有考虑明朝当时的现状。②皇权支持张居正夺情。小皇帝下命让天官张瀚致仕,李太后在两次冬决一事上对张居正“迁就”。③张居正性格刚毅,一心执着变法,不拘于常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D.“他比同为翰林的吴中行更有书生意气”理解错误。根据文中“赵用贤草拟的疏文,比起吴中行的那一道折子,言辞更为愤怒。这也是官场上论争的套路,先温和后激烈”可知,这并非个人区别,而是官场论争的常见套路。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性格执着”错,根据文中艾穆的话如“你们二位想过后果没有?”可知,问话不能体现此性格。故选D。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插叙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大部分都是士人在酒楼谋划推张居正下台的过程,而对于为何要反对张居正,前半部分着墨不多,也就不容易让读者了解故事背景。因此,插入这一回忆,具体形象地展现双方在具体执政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冲突,就更直观生动地突出了双方矛盾,丰富了文章内容。

根据对话中张居正的语言描写“陕西乃边关省份,单是与各番邦的茶马交易,就有多少个铤而走险的宵小之徒走私贩私!如今茶马交易规模是当时的两倍。税收却大减?除了茶马司官员收受贿赂执法不严,更重要的便是走私贩私日益猖獗”可知他一心为国,而从他“对走私贩私之人,只有一个办法,杀无赦”则可看出张居正执法严苛。而从张居正的话“罢罢罢,我看你做不了万里封侯的大事,还是回去自省你的圣人之道吧!”则可侧面看出艾穆古板、不懂变通的人物特点。

1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从原文插叙情节中张居正说明走私贩私对国家的危害后,艾穆仍然固执己见,以及文中暗含议论性的语句“今日与座的七个人,都是意气相投的中青年士子,满脑子都是立言立德立名的书生意气。因此,他们对张居正夺情同持异议本是意料中事”可看出,七人看法狭隘。他们只是站在礼法纲常角度,没有考虑明朝当时的现状。

从“昨日,皇上谕旨让他致仕,朝中部院大臣中,又少了一位清望人物,岂不令人痛心”可知,天官张瀚是站在反对张居正一方的,而小皇帝下命让天官张瀚致仕,很明显就表明了他对张居正变法的支持。此外,从原文中“皇上两个月前订婚,天下同喜。李太后因此又建议免去今年的冬决,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李太后还是迁就了首辅”中,可以看出太后和皇帝这两个皇权代表,都站在张居正一方。

从原文中“首辅坚决不同意,认为国无严法不可,仍要严办”可窥见张居正性格刚毅、坚持变法的个性,再结合历史上对张居正为了坚持变法而拒绝辞官守孝的做法,可从中看到他不拘于常情,一心执着变法的态度,这也是导致七人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用户评论

你tm的滚

想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这个专项训练很有帮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诗化的小说风格确实独特,需要多读才能慢慢体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棃海

高考现代文选材越来越文艺了,这种训练真不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备考时间紧凑,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提高效率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平时积累文学素养很重要,这篇文章对提升能力挺有帮助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理解小说背后的意境和主题,关键在于多读书!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这个训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分析诗化小说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希望通过这个专项训练能有效提升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谷幽兰

202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难度很大,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野兽之美

詩歌化的语言和意境确实独特,需要慢慢去领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家的爱豆是怪比i

多读一些诗化小说,能开拓我的视野,提升我的语文水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这个训练适合那些想提高阅读能力的同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高考现代文阅读越来越注重思想深度和人文素养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我要提前开始备考,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诗化小说让我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这个训练太合适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希望能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诗化小说的阅读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这种专项训练可以帮助我查漏补缺,强化我的知识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高考备考,要专注、坚持,一步一个脚印!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xks/88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