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复习:熟语掌握与运用技巧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复习:熟语掌握与运用技巧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中考语文核心知识点复习:熟语掌握与运用技巧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惯用语
结构固定,三字结构较多,一般语意具有双重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比喻义或引申意义,多数为贬义。
如:“老油条”比喻人世故圆滑。“踢皮球”一词常用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2.谚语
“谚语”就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大多是群众生活中关于自然现
象、农业生产和其他生活现象的经验总结。
例如:“春雨贵如雨”、“瑞雪兆丰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强扭的瓜不甜”。
3.格言
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往往是名人名言。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满招损,谦受益”等。
4.歇后语
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
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具有俏皮、幽默、含蓄等特点。
例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千
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芝麻开花——节节高”、“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二)中考熟语集锦
1.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神通:指无所不能;比喻做事各 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3.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长一分见识。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由于应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显着短的时候,一寸也有显着长 的时候。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5.初生牛犊不怕虎: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勇敢大胆,敢作敢为。牛犊: 刚生下来的小牛。
6.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7.独木不成林:一棵树不能成为树林,比喻一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比喻在广 阔的天地里,人们可以自由地施展才能。
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 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10.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
1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 大乱子。
1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1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植树木需要十年,培育人才需要百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 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5.书到用时方恨少: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的人或意见。
17.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1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 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19.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1.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
22.男儿有泪不轻弹:指男子汉大丈夫不轻易掉泪。
23.死马当作活马医: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力挽救,寄希望于万一。
2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原指精彩的舞台表演需要长期艰苦的排练,也泛指各方面的成果都要靠艰辛的训练、准备才能取得。
25.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事情就不上门。
26.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急需,就要奋力报效。现也泛指平时长期勤奋训练,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27.有眼不识泰山:比喻浅陋无知,认不出有地位有能耐的人。
28.宰相肚里好撑船:比喻人有度量,能容忍、原谅别人。
29.七七八八:形容工作接近完成;大致、差不多;杂七杂八。
30.跑龙套: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或专做跑腿、服务性工作;或起次要作用,充当配角。
二、方法点拨
1.注重多角度辨析词义。
2.“词不离句”,强化语境意识。
3.搜集整理近义熟语,并进行逐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
4.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平时多用。有些熟语可以和成语互相转换,便于记忆掌握。
例如: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顾此失彼)、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好虎架不住群狼(寡不敌众)、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
5.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考点:熟语的辨析与使用
重难点:熟语辨析
易错点:惯用语、谚语
题模一:惯用语的积累和运用
例1.1.1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中国的美食文化更加风靡世界,一个“吃”字,也呈现出丰富的语义内涵,比如:花积蓄叫“吃老本”,理解透彻叫“吃透”。请根据下边括号里的提示,在“吃”字后面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字,使之产生有趣的效果。(2分)
①吃_____:(受人欢迎,受重视)
②吃_____:(产生嫉妒情绪)
③吃_____:(受损失或在某方面条件不利)
④吃_____:(特别爱吃、能吃的人)
【答案】 (2分)①吃香;②吃醋;③吃亏;④吃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及运用。学生日常多多积累并了解词语含义,运用起来才方便。
题模二:谚语的积累和运用
例1.2.1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就要到达泰山山顶了,可原本拥有雄心壮志的同学们都累得纷纷停了下来,没有了动力。张老师大声说道:“同学们,_________,大家要一鼓作气啊!”
②一踏进学校大门,就能看见学校的校训——_________,它要求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精神,具有自觉向上、永不松懈的态度。
A. ①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句填“自强不息”
B. ①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②句填“不屈不挠”
C. 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②句填“自强不息”
D. ①句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②句填“不屈不挠”
【答案】A
【解析】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不屈不挠”指在困难或恶势力前不屈服、不低头。
题模三:格言的积累和运用
例1.3.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她的歌声像蒲公英一般素美轻盈。
B. 和以往的教育政策相比,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C. 达尔文碌碌终生,致力于揭示生命进化的秘密,最终他的《物种起源》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人类的起源。
D. 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季养生保健,可以让您健康一整年。
【答案】C
【解析】 “碌碌终生”是一辈子无所作为的意思,显然不符合句意。
题模四:歇后语的积累和运用
例1.4.1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言形式。比喻恰当是大部分歇后语共同的特点。下列歇后语没有借助比喻的一项是( )
A.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B.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C.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儿
D.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歇后语。D项没有借助比喻,而是依靠谐音。
例1.4.2 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3分)
(1)泥菩萨过河——
(2)哑巴吃黄连——
(3)徐庶进曹营——
【答案】
(1)自身难保;(1分)
(2)有苦难言(有苦说不出);(1分)
(3)一言不发;(1分)
【解析】
本题是对歇后语的考查。需要学生在理解前句的基础上,根据对这类语文知识的积累写出与上句相符的下句。
(1)泥菩萨被水浸泡,就泡坏了。后半截为:河自身难保;
(2)哑巴不会说话,黄连是苦的.后半截为:有苦难言(有苦说不出)。
(3)根据徐庶进曹营的故事,可知:后半截为:一言不发。
用户评论
我正在备战中考呢!这篇博文真的太棒了!那些容易混淆的熟语总结得超级清晰,而且还有针对性的运用技巧,受益匪浅!一定要好好练习一下,争取在考试里就能游刃有余地使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做语文试题总觉得熟语还是不太会用啊!感觉很多都像画蛇添足一样,不知所云...这篇博文提到“巧妙运用”、“灵活搭配”,让我感觉还有戏!下次一定要认真学习一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对熟语的理解比较肤浅,只记住了字面意思。这篇文章提到的掌握释义、联系生活场景,真是太有意义了!以后会更加重视熟语的积累和运用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考语文真的很有挑战性!这篇文章虽然很好,但我觉得时间精力都比较有限,还希望老师能给到更具体的练习内容,以便于检验学习成果。期待接下来的分享!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熟语的复习方法,这篇文章总结得太到位了!尤其是一些高频考点的讲解很有帮助!感觉自己离中考的顺利通过又近了一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提醒了我一些关键点,比如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场合和语境的运用。在写作的时候要更加用心体会熟语的含义,避免生硬地使用造成负面效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考语文压力确实很大,感觉很多技巧都还没掌握好…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文章分享中考经验,帮助我们更好的备战!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些过于理论化了,缺乏具体的练习案例和答案解析。建议作者可以添加一些实例内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虽然没参加中考,但这个博文对我提升语文水平很有帮助!了解熟语运用技巧,能让我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下次写作文再也不用愁找不到合适的词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总结得很好呀!特别是掌握释义这一点,以前我总是只注重记单词而不是理解意思,这样就容易弄混。现在我知道要多读原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熟语的含义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中考还没有到,但我已经开始计划自己的复习策略啦!这篇博文帮助我对语文核心知识点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尤其是熟语掌握与运用技巧,让我更有信心迎接挑战!<br>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除了熟语学外,还可以学习一些网络热词,这样可以丰富表达,更能贴近当下流行趋势。不过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不恰当或过于俚俗的词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考试题目总觉得“云里雾里”,感觉很多词语自己都不太懂...希望这个方法能帮助我理解熟语的意思,提升作文的水平!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总结很全面,涵盖了从释义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建议可以加入一些错题分析和典型案例分享,更容易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熟语运用最重要的是积累以及体会生活中的现象,才能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建议我们可以多读读经典文学作品,从中学习优秀的熟语运用手法。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赞同文章中提到的“灵活搭配”技巧,不要把熟语当成死板的公式使用,要根据不同的句子上下文来进行选择和组合,这样才能更生动形象地传达意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份复习资料非常实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容易忽略细节、考试临近才开始备战的同学来说,它能帮助你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更有利于在有限时间内提升语文水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考是人生的转折點,对未来道路影响巨大!这篇博文提醒了我很重要的一些知识点,让我更加意识到做好复习的重要性,争取取得好成绩。 加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xks/7610.html
用户评论
哎,我最讨厌的就是背熟语!总是记不住什么意思就只能靠死记硬背,感觉好浪费时间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觉得熟语考试有时候好奇怪,明明用了很生动的词句,还是会被说不恰当,不知道是怎么判断的呀!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掌握熟语很重要诶!不仅能让你的语言更丰富多彩,还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我就是因为好好复习了熟语,作文得分提了一丢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写的不错!把重点都总结得很清楚,帮我梳理了一下思路,现在更有目标地复习了。考试加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更喜欢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比较好理解,那些古色古香的熟语有时候很难听懂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说熟词生义也是很重要的,要多思考不同的用法和含义,才能真正掌握熟语。 这个博文提醒我再加把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挺有用的,我也在背诵一堆熟语,希望考试时能派上用场!希望能考到高分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熟语的积累比较困难,要不断地阅读和练习才能掌握。多看看名著,对理解熟语很有帮助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压根没把熟语当回事儿,结果考试的时候就栽了这关! 现在好好补习,希望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熟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吧,学习熟语才能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底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有些熟语确实很难记,但我还是觉得掌握它们很有必要,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更漂亮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博文挺好理解的,把我的问题都解决了! 感谢作者分享 ,希望我的熟语应用能力能够像文章里的那样灵活运用,在考试里拿到高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熟语要结合实际情况,比如用一些常见的诗句或谚语来讲解,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喜欢背诗词,所以熟语相对来说更容易掌握了,哈哈!建议大家多阅读古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各种成语典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用啊,帮我理清了复习思路,现在开始认真准备考试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语的应用确实很重要,想要写出流畅、富有韵味的语言,必须要对熟语有深入的了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博文写的太简略了! 没有提到一些比较具体的复习方法和技巧,希望作者能够补充完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担心考试碰到那些不常见的熟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有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发现有些熟语的含义很模糊,很难确定具体的用法。 希望能有更多的解析和例子来帮助我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