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深刻领悟读书价值的瞬间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那些让你深刻领悟读书价值的瞬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那些让你深刻领悟读书价值的瞬间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这个茶铺是一个村的生活、政治、文化以及八卦中心。
村民们在农闲时节会整天整天地待在茶铺里,每人要一碗很劣质的茶,然后聚在一起赌钱、聊天、扯谈。
我读小学时,放假也经常会跟着父亲到茶铺里去喝茶。
听一群人摸着茶杯底探讨宇宙、历史、国家大事。
聊的内容差不多都是美国人在月球背面发现过外星飞船;李自成打下北京城是为了搞陈圆圆;主席床底下有个机关,一按就能通过密道运出北京城……
不幸的是,那时候的我已经看过很多书了,于是总忍不住会去反驳他们。
一群人聊得正起劲的时候被我打断,就会很不爽地对我说:“你一小孩儿懂个屁,一边儿玩去”。
有一回,大家又开始讨论雍正把“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传位于四阿哥”之类的野史传奇。
我又忍不住说:“古代用的是繁体字,那时候的‘于’不是现在这样十字上面加一横,改不了,再说别人清朝人还不一定用汉字呢。”
搞得一群正聊得热火朝天唾沫飞溅的叔伯们都有点下不来台。
父亲直接把我拎回家,以后都不让我跟他去茶铺了。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读书真是没用啊。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读书没用,而是在那个地方没用。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我读书、学习,其实也就是在帮自己找个用得上的地方。
我小时候之所以看那么多书,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我所读的希望小学,总有城里的人喜欢组织“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捐款捐书”。
捐的款一般都到不了学校这个层面,因为县里也很穷。
但书这个东西,可能县里觉得论斤卖给收废品的有mei伤duo风shao雅qian,所以都懒得挑,直接一车一车拖到各个乡镇村小去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那时候跟着父亲住在学校里,住的地方就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凳子,到了晚上啥娱乐活动也没有。
父亲一般备完课,会找学校里的老师下下象棋。
而我除了对着墙壁打乒乓球,也就只能靠看书打发时间了。
那些城里捐来的书都集中放在学校的一个破旧教室里,摆了整整一教室。
吃过晚饭或者周末,我经常就在里面看很久的书。
现在回想起,那些书只有八个字可以形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既有像《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智斗故事》《郑渊洁童话》《火炬在燃烧》这种适合小学生看的书,也有《烟雨蒙蒙》《万家灯火》《白狐》之类适合单身青年老师们看的书,还有《济公传奇》《三国演义》《射雕英雄传》这种老少咸宜和《机械大全》《摩托车维修》《烫发染发技术》之类莫名其妙的书。
然而,最让人想不到的是,这里面还有不少《金瓶艳史》《寡妇闹江湖》《素女真经》之类少儿不宜的作品。
这些书都极大地开拓了我的眼界、知识面以及生理健康等的理论深度。
当然,我至今都难以揣测,那些给“偏远山区贫困小学生”捐《素女真经》的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啥玩意儿。
当年和我一起喜欢在那个教室里看书的,还有一个父亲同事的儿子。
比我大好几岁,不过相对于我看那些乱七八糟的书,他更喜欢看一些《少年科普》《太阳系简介》之类的书。
他跳了好几次级,大概六七年后,以我们当地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考进了北大,研究核物理去了。
他的理综考了令人咂舌的297分(满分300),成了我所在的希望小学里第一个考进名校的人。
而在他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我差不多刚刚上初中。
县里中学的自主录取考试,非常残酷。从农村来的学生如果考不了全县前几十名,要想读县里的中学就得要缴纳接近天价的择校费。
而县里中学用来拉开学生考试差距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出超纲考题。
比如一般小学数学考试,最多稍为考点“九宫格”这类《寒假生活》水平的题,而县里的中学就基本都考的是奥赛华赛的题。
一般小学最多教教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不得了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县里那年的语文考试,默写诗词考的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长大后我才想明白,这其实是一场极不公平的考试,因为那些超纲知识点,县里的孩子靠平时老师讲课、业余补习之类,基本都有所了解。
但农村孩子能把课本上的东西学好就不错了,其他的根本就接触不到。
所以我至今都认为,如果取消正常考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最受伤害的一定是农村的学生。
我当年很幸运,靠着小学时杂七杂八读来的东西,最后居然考出了全县十多名的成绩,免除了择校费,终于能进县里上学了。
整个初中和高中时代,我都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在学习上用太多精力,而是靠着小聪明跟着大部队一起跑。
大量的时间我几乎全部用来读书。
读各种乱七八糟的书。
那年头流行租书,学校附近就有很多,男生一般都会去租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女生一般就去租席娟古灵的言情小说,韩寒郭敬明的书也是在这个时期看的。
我因为没钱,一般就借他们的看,特别是看了好多古灵之流巴掌大的言情小说。
和现在很多人压根没看过小时代之类就人云亦云地觉得这些书是垃圾不同,我是认真地看了这些作者的几乎所有书,然后深深觉得:嗯,确实没什么意义,尤其和那些正经书比起来。
但客观地多说一句,确实还挺好看。
县里还有一家书店叫“启航书屋”,就是一个卖正经书的地方。
老板是个三十岁上下、漂亮干练的年轻女人,对去她店里看书买书的人都特别和善。
我那时候经常就去她店里看书,在那儿完整看完了各种中学生必读经典书目。还看了很多装bility的书,比如钱钟书的《管锥编》,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乔伊斯的《都柏林人》。
因为穷,一本都没有买过。
唯一让我觉得欣慰的是,那些当年学校周边如日中天的各种租书小店现在都没了,倒是那家“启航书屋”还开得挺好,扩大了不少店面。
今年六月我回到老家,带着外甥女去“启航书屋”买书,看到依然年轻的老板娘,眼角也已经有了细细的皱纹。
没想到老板娘一下子就把我认出来了,笑着对她店里的员工说:“就是他,那时候老在我店里看书,又不买,我还给他一把凳子让他坐着看……”
我的大学,其实过得非常颓废。
整整四年,基本上就只待在三个地方:网吧、宿舍、图书馆。
在网吧通宵玩游戏,然后回宿舍睡觉。
在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睡觉的时候,就去图书馆看书,弥补下内心因颓废而产生的悔恨。
如果说小学的那间破旧教室为我看书开辟了一条路的话,大学图书馆就是开辟了一个世界。
因为藏书十分丰富,往往找一本书就能找到和它相关一系列书,所以我在大学里终于开始成体系地看书。
比如看鲁迅,除了看完《鲁迅全集》,还看各种研究他的书,看那些与他撕过逼的人是怎么说他的;看《红楼梦》,就从胡适周汝昌俞平伯一条线看下来,什么乱七八糟的红学流派都瞅一眼;有段时间对佛经感兴趣,就去图书馆看了所有馆藏的佛经,抄了整整一本笔记本;对笔记小说感兴趣的时候,专门去古籍馆里看了一个多月的唐宋笔记小说……
我还曾非常神经兮兮地研究过一段时间的甲骨文,在笔记本里抄了很多,甚至用甲骨文写过诗给某个女生。
(就是这货,我专门找出来给大家看看,里面还有一些是金文)
那时候,我整个身心都处在极度颓废中,根本不知道看这些书有什么用。
很多书也根本没看明白,比如康德胡塞尔海德格尔之类的哲学书。
我只知道,在那颓废的日子里,只有做这么一件事情,我内心才能稍稍安歇。
工作以后,第一次让我觉得读书有用,是实习时有一天和同事聊天。
她从来就不喜欢读书,但那天特别感叹地跟我说,她小孩儿读小学了,有一天看电视的时候问她,为什么电视里的皇帝都要称自己为“寡人”,她一下子就答不上来了。
然后她顺口问了我一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于是我用了十分钟给她讲了古代帝王的各种称谓,这让她很震惊,好奇地问我:我是百度了才知道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说,我是以前看书的时候看到的。
再后来,我开始给领导写讲话稿,领导喜欢在讲话稿里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装装bility,以前大部分都是“不待扬鞭自奋蹄”、“而今迈步从头越”之类老生常谈的话。
我直接给他写了“莫道一年春将尽,来年春色倍还人”、“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之类很多他没见过但又很贴切的东西。
一下子就让领导印象深刻。
再然后,单位里组织一些学习讨论,发言的时候,我一般不会空谈理论,而是结合许多历史里真实发生的故事来讲道理。
而这些,都是以前看书的时候记下的。
那时候就真的觉得:读书还是真的有用啊,虽然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有用,但很可能在某个瞬间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有人问我,25岁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会让五年后觉得获益匪浅。
我毫不犹豫地说了两个字:读书。
越往后走,就越难把书读进去了,特别是在结了婚有了小孩儿后,能在一段时间内完整读完一本书都会变成奢求。
借用某句话来说:读书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现在想来,我觉得最幸运的事就是在上学阶段,趁着大把时间看了很多杂书,武侠的、言情的、不可描述的、看不懂的。
因为等到你大学毕业后会发现,再去看这些书是不可能的了,更重要的是,你把韩寒郭敬明的书放到这个年龄段来看,真的有点浪费年华。
毕业工作后,看书一定会变得很“功利”,有时间,一定要多去看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书,比如跟工作有关的工具书,研究经济学、政治学、社会趋势类的书,控制情绪、心理学之类的科普读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类的方法论书。
那种纯粹娱乐化、消费化的书,也只有特别闲的时候才可能去偶尔读一读。
而“特别闲”恰巧是工作后最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我也常常在想,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书,到底真正带给我了什么。
其实,很多我读过的书,其实都已经忘了,甚至连书名都不能完整记起来。
但我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写下的每一个字,甚至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我读过的每一本书。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
原本只是想聊聊我什么喜欢读冷门书的,写起来才发现,哪有什么喜欢读冷门书,不过是看的多了,就会去找一些没看过的书来看罢了。
其实现在,我读书也不多了,因为工作太忙,生活里需要分心的事情又太多。
所以大家现在如果有时间,真的要多去看看书啊。
出名不一定要趁早,但读书,一定要趁早。
想起年少时看过的《大唐双龙传》,杜伏威讲自己为什么要去打天下时说的一句话:
李密想当皇帝,宇文化及想当皇帝,窦建德想当皇帝,李渊虽无胆但亦想当皇帝。人人都想当皇帝,但我杜伏威嘛!只是怕负了一身武功,不甘寂寞罢了!
我为什么还愿意写东西?
也不过是读了那么多书,不甘寂寞罢了。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xks/16351.html
用户评论
我昨天刚好经历过这种情况!看了一本书关于历史上的某位科学家,然后我发现自己去博物馆时对那些展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感觉真是太奇妙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标题好有感触啊!读书确实会让你在面对某些事物的时候更有思想深度,就像换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读书像是一种充电,有时你可能觉得无趣或者枯燥,但当你需要的时候,那些知识点就会被激活,让你感到无比的用处。这篇文章说的真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在看书时遇到一些比较深奥的概念,心里都会默默念叨一句:“读书有用”。因为很多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是受到了书籍的影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经常会感慨读书有用的时候!比如最近学习了一个新的行业词汇,它之前在我脑海里像是模糊的阴影,读了相关的资料后才真正明白它的含义,真是令人心悦脑仁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一直对这种“瞬间”提不起兴趣。我认为阅读应该是一段完整的旅程,享受其中的过程和积累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虽然很多时候我会感到茫然无措,但阅读却给了我勇气和方向,让我相信总会有那个瞬间会让你觉得读书有用!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瞬间”往往来得猝不及防,你会突然意识到书籍里提到的某个概念其实应用在你生活中了。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就像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始终认为阅读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它能让你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还能帮助你更好地思考生活,那些“瞬间”只是阅读带来的额外惊喜而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同意文章观点!读书确实会给你带来很多启迪和帮助,虽然有时候会有种怀疑,但当你真正需要的时候,这些知识点就会被激活,让你感到无比的幸运,书籍就像是你的精神支柱。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这并非每次都是“瞬间”,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你可能会在某个特定场景中感受到读书的好处,但这本质上是无数次阅读对你的影响所致。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有些读者把阅读看作一门功课,过分强调那些“瞬间”的感悟,而忽略了阅读本身的乐趣和价值。我觉得重要的是享受阅读过程本身,而不是追逐着所谓的“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经历过很多读书带来的启发,它们会伴随着我成长,在人生路上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坚持阅读的原因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最近我参与了一个讨论小组,我们一起探讨书籍中的主题,发现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反应,这让我感到非常有趣和震撼。也更加觉得读书很有意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认为即使没有那些“瞬间”的感悟,阅读本身也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它能带给你知识、美景和智慧,无论如何都会让你变得更加的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更倾向于把阅读看作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目标或“瞬间”。 沉浸在书海中,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智慧,我认为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段文字让我有些感触,或许真的有一种魔力能让我们通过阅读更加理解生活,看待世界。总有一刻你会明白阅读的重要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读书有用是一件很主观的感受,不同的人会因为不同的经历和需求而产生不同的体会。与其强调“有用”,不如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