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自学教育

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进一步东传和中国新学堂的开办,近代物理学也开始逐渐渗透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中。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物理学首次以法定形式系统地引入中学教学。

自物理学诞生以来,物理实验及其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颁布的各种法规和课程标准都对物理实验的内容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各种版本的教材也都非常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课程要求

清末,清政府颁布了两部《学校章程》,规定了中小学的学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钦定中学堂章程》 唯一与物理相关的内容是起始年级和课时数。该规定尚未实施。 1903年,清政府重新起草学校章程,并于1904年公布,即第《奏定学堂章程》号。关于物理,《奏定学堂章程》有这样的要求:“物理首先要讲物理的概要,其次是力学、音乐、热学、光学、电磁学。任何教物理的人都应该通过这些实验获得真知识,这样才能“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用途。”这里提到“通过各种实验获得真知”,表明当时的法规制定者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民国初年,对清末癸卯学制进行改革,提出并颁布了“壬子归丑”学制。新的学制明确了物理学将在中学阶段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设。 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指出:“物理化学应该教授重要的现象和规律,以及仪器的结构和功能、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实验。”但教学内容并未具体说明。

1922年,为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对原有学制进行改革,颁布实施《壬戌学制》。 1923年后,全国教育联合会公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其中《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毕业的最低标准》要求:“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了解日常生活的科学原理”和“对于自然事物,必须有更多的能力”。准确的观察能力”,在《高级中学第二组必修的物理学课程纲要》,提出了44个物理实验,并指出《说明》中:“不需要规定实验次数,但每个人每年至少要做三十次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使用和观察的精度。粗,培养学生精准的观察能力。”大纲重视简单实验,强调观察能力,体现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鉴于初中实行“自然科学”混合制在师资和教材方面存在困难,教育部颁布了《初级中学自然科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和《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 1929年供各校选择。这次颁布的标准比1923年的标准更进了一步,对物理课程的要求更加完整和具体。 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各方对暂行课程标准的意见,将暂行课程标准修改为正式课程标准并颁布。《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规定:“(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物理现象;(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的兴趣。 (3)让学生练习运动功能和动手能力,增强日常生活中运用自然的能力“这三个教学目标与实验教学密切相关,规定了31个学生实验。《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还规定:“培养学生运用感官和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时间管理规定:“第三学年每周实验一次,每次2小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定了41 个学生实验。这些实验大多数是定性的,定量的实验相对较少。本标准还增加了实验室应注意的内容。

1936年,国民政府修订了物理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标准对原标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标准的框架和格式基本不变。实验的要求可能是由于设备和上课时间的缺乏,以及初中和高中内容的融合。初中生的实验数量由原来的31个减少到16个,要求也降低了,比如原来的“实验(四)”直角三角形边与三角形的关系的值》修改为《直角三角形各边之间的关系》等。高中生的实验次数也从41个减少到35个。1936年课程实施仅一年后抗日战争开始后,为适应“抗战建国”的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1年再次修订了各科课程标准,《修正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制定了《修正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高中物理学生实验分为A组和B组,规定A组学生进行实验。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B组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实验,每次两小时。初中、高中A组学生实验内容与1936年标准相同,高中B组要求学生实验23个。 1948年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即《修订初级中学理化课程标准》和《修订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标准要求,初中应将物理和化学合二为一,高中应将物理和化学分科。理化系共提供学生实验18个(其中物理、化学各9个),实验内容进一步减少。高中生实验数量由1936年的35个减少到32个。

教科书中的物理实验

清末的《学校章程》虽然对物理课的实验教学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包括仪器设备和教学要求,但对物理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而且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也是根据西方国家(日本、欧洲、美国)的教科书翻译改编的。代表性的有:美国人何德来着,谢鸿来译,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陈文哲编的《物理教科书》,上海昌明公司出版社1905年出版等。这些教材非常丰富,实验的主要作用是演示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何德莱《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中,几乎每一节的最后都有“实验室作业”。这些内容相当于现行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共191项。内容涵盖从实验数据记录、卡尺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到物理定律的验证。在第一节“实验作业”中,强调了“实验作业”的作用以及“实验作业”与普通课堂课堂的区别:“一节侧重于实验,探究未知原理。另一节侧重于理解,理解已经出现的聚合体。”同时介绍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这里的想法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民国初年的新学制调整了中小学的学制,增加了中小学必修科目的种类,并明确了物理作为辅修科目。中学的独立科目。这一时期,中学物理教材以翻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由中国人自己编写并经教育部批准发行的私人编写的教科书。代表性例子有:王建山主编的《民国新教科书·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13年出版;黄继玉主编的《中华物理学教科书》,中华书局1914年出版等。这些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差别很大。

王建山编的《民国新教科书·物理学》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内容。编者在“编者按”中指出:“书中的实验和理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往往源于实验或通过实验来解释。这为学者提供了知识。”培养崇尚实验之心,就要进行实验。”据粗略统计,书中共有117个演示实验,有些实验简单易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规律。物理学的原理都是从实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不是一一背诵物理定律,特别可贵的是,黄继宇编的《中华物理学教科书》中的实验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经费和仪器匮乏,实验内容相对较少,大多简单提及某著名实验,具体细节很少。

民国中期,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中学物理教材的发展有了基础,内容也相对统一和规范。这一时期的主要教材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系列教材、中华书局出版的开开旗包墨清主编的《新课程标准适用初中物理》、开明书店出版的戴云贵主编的《开明物理学教本》等。标准没有规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各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内容差异较大。与清末民初的教科书相比,实验数量相对较少。这一时期,中学物理教学内容逐渐丰富,注重实践知识的教学,并开始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强调实验的可操作性。例如,《开明物理学教本》的编辑指出,“本书采用的实验考虑到设备和教学的方便性,力求简单。各种实验经过多次测试,确实可靠。请老师和同学们参考。”毫无疑问可以追随他们。” “还有供学生实验的独立实验教材。民国后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形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战争。这一时期的教材大多是根据1937年以前出版的教科书修订。

实验在教学中的实施

虽然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物理实验十分重视,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很难落实。正如中华书局出版的《高中物理学》的编辑钟广然所指出的:“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自己的实验当然极其重要,应该与课堂讲解并重。但事实上,这是非常困难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无法从理论上完成。”往往与事实不符。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己做实验时,都逃不开这个例子。 “物理实验不被重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由于传统经典教育方法的影响,教师不重视实验。课堂上,以闲读和死记硬背为主要形式。民国学者何新发举了这样的例子:“我曾经在某初中看到一位老师教杠杆,说杠杆有三种。画一块黑板,表明某图属于一定的杠杆,阻力,力量分布清楚,一点也不混乱,如果用文字来解释物理,道理是这样的,如果用文字来教授佛法,也是非常的。但形象不错。听者得到的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还有什么是杠杆的例子,其实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剪刀和秤都属于身体的外部。而手指和手臂属于身体,但请提醒他们,指导他们,这里有东西,然后解释原因,原因是神秘的,为什么会困难?当时比较普遍。

二是仪器设备严重短缺。清末民国时期,配备教学仪器设备的学校很少,客观上极大阻碍了物理实验的发展。清末新式学堂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设备极其简陋”。民国时期,学校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理化教育仍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验教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虽然要考虑设备、课时等诸多因素,各种教材中的实验也很多,内容或简单或复杂,但都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长期以来,由于仪器设备缺乏、师资水平有限等原因,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开展得不太好。因此,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必须进一步与实验设备、课时、学生水平等相适应,以利于实验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相关问答

问:清末物理实验有什么特色?
2个回答
十言i

答: 清末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物理实验逐渐被引入中学之中。当时的实验主要以基础物理知识为主,例如热力学和力学的原理,注重展示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另外,由于仪器的精度较高,学生能通过更加精确的测量来检验理论知识真伪。

130 人赞同了该回答

那伤。眞美

答: 清末时期,一些开明的教育家意识到现代科学的重要地位,积极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希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虽然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但依然努力搭建简易的实验装置,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实验过程之中。

27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问:民国时期中学物理实验有哪些变化?
2个回答
夏日倾情

答: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对中学物理实验投入力度有所加重大,实验内容逐渐丰富化,不仅涵盖了基础物理知识,还增加了近代物理的探索。比如光电现象、核物理等领域的一些初步实验开始普及教学。

260 人赞同了该回答

巷口酒肆

答: 民国时期,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用的物理知识被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中学 PHYSICS实验也更注重与实际生产场景相结合。例如,利用物理原理讲解机器设备的运作机制,让学生了解现代工业技术的基础知识。

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问:民国时期中学物理实验有哪些挑战?
2个回答
优雅的叶子

答: 民国初年战乱频仍,教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许多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和资金支持,难以开展高质量的物理实验教学。一些原本开明的学校被迫停办,物理实验的普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

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强辩

答: 即使在相对稳定的时期,民国时期的中学物理实验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挑战,很多教师缺乏现代物理知识和实验指导经验。同时,由于当时的教材水平有限,学生无法获得全面精深的物理实验理论知识支撑。

22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xks/121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