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治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卢治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卢治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大单元教学通过提炼相对合适的单元主题,力求探索单元人文主题与各种中国元素的有机联系,将众多元素统一起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培养的过程,也是精神成长的过程。通过引入现实生活情境,消除语言作品与学生生活的差距,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在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中学习。通过大任务指导单元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创造性地学习,主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组织与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质量和质量。通过嵌入式评价、一体化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支持和促进学与教的改进,真正实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因此,有必要根据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的内容和写作意图,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研究学生的语文生活,研究信息技术环境给教学带来的新机遇和可能性。并从整体上考虑单元学习的设计目标、单元主题、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评价与反思,保持单元这些内部要素之间的自然协调。
1、炼油装置主题
教材的每个单元包含多个教学目标。其中一些目标密切相关,而另一些则松散相关。在设计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时,要努力寻找多个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特别是在体现人文价值的目标和体现工具价值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以素养为基础进行有机整合,细化单元目标和目标。主题。使教学目标更加集中和突出,指导单位情境和任务的设计,更加自然、顺利地实现单位多元教育价值。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读几首诗、散文,还安排写“论据必须有理有据”。阅读课文的内容虽然主题不同,但体裁、主题都比较接近。此外,写作教学目标与阅读教学目标关联性并不紧密,古代作品与学生在时间、空间、语言上的距离都比较远。然而,古代作品中描绘的山水树木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古代文化大师游历山水时所表达的情感穿越千古,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因此,我们可以以“永恒的攀登此地”为主题和情境,以“探寻山水情谊”为主要任务。通过阅读、欣赏古代作品,我们可以探寻古人登高的意义,发现古代山川美景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思想和宽广的胸怀,进而推测不同作者不同的沉思意义,用合理的证据表达自己所受到的感染、鼓励和激励,表达对几位作者的态度和理念的看法。这样,整个单元的所有目标和任务就被联系起来,学生就与古代作品联系起来了。
2.选择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教材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并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切入可能会影响整个身体。这里重要的是要考虑选择哪种角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深入、创造性学习。这就需要仔细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设计单元学习的大任务和连贯的学习过程,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文均为议论文,精读两篇,略读两篇;写作讲究的是“观点清晰”;综合学习就是“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般的教学设计是先读一篇,然后写,最后综合学习。在研究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后,我们选择从略读课文毕淑敏的《岳阳楼记》开始,以“拓宽精神旷野”为主题,以“建造我的精神小屋”为主要任务,进行整体教学。单元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学习《醉翁亭记》及其灵感,设计自己的精神舱蓝图;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精神荒野,让自己的精神小屋更加充实。这其实是一个学习、思考、论证的过程,而《湖心亭看雪》 《诗词三首》 《精神的三间小屋》三篇文章与毕淑敏提到的三间小屋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自然而然地介绍了这些文本的学习和写作;最后,让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精美房间铭文,并将阅读与写作结合在一起,综合学习环节。这样,教学过程逻辑清晰,各种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
九年级册第五单元也是由议论文体构成。鲁迅、顾颉刚、罗嘉芬格、陶行知等人以严谨的态度、详尽的材料、严密的逻辑,科学地论证了相关思想。仔细研读他们的文章,我们发现,学习这些文章不仅有助于锤炼思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激发创造潜力。因此,我们的设计从陶行知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开始,以“信心质疑创作”为主题,以“一场创作研讨会”为主要任务。分别讨论了自信、质疑和创造之后,我们再讨论“自信、质疑和创造的关系”。不仅融合了对几篇文本的内容、论证态度和方法的研究,还融合了文本阅读和写作中“合理论证”的研究,以及口语交际中“讨论”的研究,更有利于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3.寻找语言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与学生的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但有的显得较近,有的则显得较远。很多时候,营造合适的单元学习情境,不仅可以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还可以使单元目标、任务等的设计更加自然、和谐。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包括鲁迅的《敬业与乐业》、莫泊桑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曹文轩的《论教养》。这些小说中的情景与学生目前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预期有些不同。初三的学生天真烂漫,对生活、对社会充满美好的期望。这时,引导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上的种种事物,领略文学作品的魅力。他们在小说中结识了家乡的闰土、“我的”叔叔于乐、孤独的年轻人杜小康,了解了社会的丰富与复杂以及人性的美好。美与丑,感受人生成长的酸甜苦辣,都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用“睁开眼睛看世间百态”,将自己纯真的心理、美好的期待与社会、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坎坷联系起来。基于此,我们为“少年闰土”设计了“与中年闰土对话”、“让尤尔讲他的故事”、“为杜小康写传记”等多项学习活动,让他们更容易进入小说的情境,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幸福。愤怒、悲伤、喜悦都有利于他们深入理解和欣赏小说的内容和形式。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古典小说,离学生比较远。单位的学习情境如何设置?有很多选择。比如,这些古典小说塑造的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它们的影子;这些小说自诞生以来就从未离开过中国人的生活;等等。但如何才能更加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呢?我们思考时,应该从初中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环境和问题出发:明清古典白话小说仍然是当前阅读的热点,并通过电影呈现给大众,游戏、漫画等形式。面对娱乐、庸俗的阅读环境、浮躁的社会心态和当前的阅读现状,引导学生以恭敬的态度静下心来,用评点的方法精读经典,体会经典的文学艺术价值,认识文学经典对于塑造民族灵魂、传承文化精神的作用。提高审美趣味和能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这里入手组织学生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本单元的小说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尊崇经典的态度以及阅读、欣赏的习惯和能力。
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让汉语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让学生的汉语学习成为他们现实中国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精神成长的过程。例如,九年级卷的第二单元就是促进灵性成长的情境。经过学习、研究、思考,领略了广阔的精神旷野的风景后,学生们就能建造出绽放着爱与正义、奉献与欢乐的精神小屋。用勤奋、尊重、优雅,达到更高的境界,增强你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成为一个精神世界丰富、内心充实、坚韧的人。同样,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在充满爱的情境中学习,第三单元是在场景交融的情境中学习,第五单元是在激发创造力的情境中学习。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情感的升华、思想的锤炼、精神境界的提升。
4、坚持以学习和使用语言为基础
如前所述,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教育价值多重。面对每个单元的多个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分项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是常见的做法。大单元设计以语文素养为基础,有机融合、提炼单元主题和目标,使教学目标更加突出,引导单元情境、任务等的设计更加自然、顺利。实现单位的多元教育价值。这种以识字为基础的有机整合是以学习语言使用为基础的。思维、审美、文化、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等的发展是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感知、理解和欣赏文本来实现的。
九年级下册一、三、六单元的选文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用“赤子之心”、“大义凛然”、“志向豪情”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非常贴切,凸显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然而,单元教学设计中并没有道德说教,而是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个单元是诗歌学习。这些诗词或表达了勇于担当振兴民族重任的深情,或表达了关键时刻视死如归的精神,或表达了投身革命的愿望,或表达了对一粒沙的热爱。在平常的生活中。一朵花的真挚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纯真的心。单元教学活动包括:一是设计以《赤子之心》为主题的朗诵,反复朗读,体会诗人通过自由诗句表达的丰富情感,用不同的声音传达豪迈奔放、深沉厚重的情感。细腻纯真的心;二是“独特意象与舒婷的情感过程”、“海燕的象征意义”、“《创造宣言》和《故乡》的意象”等探索活动,旨在探究舒婷独特意象中的深刻意义。诗;第三,设计了学习写新诗的活动,捕捉生活中独特的形象,表达“我”的纯真之心。这三项学习活动是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学习诗歌的规律而设计的。它们更能激发学生的志向,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通过架空分析和围绕知识点进行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因为“诗抒情歌永言”,所以在学习诗歌时,还应该通过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感,即所谓“以文抒情”,才能形成情感共鸣,充分发挥诗歌独特的教育价值。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的设计也体现了这一理念。
5.设计适当的重点教学活动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主要任务和一系列学习活动为主导,以单元内容为基础进行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单元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研究单元内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研究教材编者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找到最匹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本小说并不是按照以往分析小说的套路来设计的。《我的叔叔于勒》 围绕“孔乙己去哪儿了?”组织学习通过写寻人启事,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充分了解孔乙己及其生活环境;继续写《孤独之旅》,我们将对孔乙己的一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命运,探寻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梅岭三章》的研究围绕着“我发现的变色龙”展开。通过《变色龙六说》,我们可以梳理《示儿》的剧情变化,了解奥楚梅洛夫以及他身边的不同人物;通过生活中变色龙的杂谈,进一步加深对超越时空的经典形象意义的理解。《孔乙己》 《孔乙己》 抓住“最惊心动魄的滑索场景”,选择“一张青阿姨”或“何大文”,讲述传奇故事,领略西南马帮英雄和京东沿线农民的平凡生活运河。人物传奇,发现作品中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社会价值。四篇小说的不同教学设计各有特色,与文本特点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它们都是基于整个单元的整体考虑,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戏剧,教材设定为《活动·探究》。戏剧最好是站着看,而不是阅读剧本;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经历也可以加深对戏剧的理解。既然是“活动和探索”,不如把重点放在排练和表演上。因此,单元设计改变了“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表演与回顾”的思路,以校园艺术节为大背景,设计了“导演讲戏”、“我只是想玩这个”和“审查剧本”。三个现实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当导演,梳理介绍动人的情节,点评剧中的人物;让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撰写角色传记,创作表演剧本,并在表演过程中体验和理解;每个学生在“讲戏”“演戏”“看戏”再“评戏”之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对剧本的认识和理解自然会更深。
6、正确处理单元整体与单个文本的关系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改变了按照知识点框架对单个文本进行逐一分析的思路,进行了单元的整体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现实的中国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进行交流、思考和探索。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仔细研究每一篇文本。因此,深刻认识并妥善处理单元整体设计与各课文学习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安排阅读《变色龙》(《变色龙》 《溜索》)《蒲柳人家》 《短文两篇》 《谈读书》、写作《修改与润色》、口语交流《辩论》 ”。我们用《来自艺海的诗贝》来指导“读书学习”和“谈文学艺术”两个学习任务。 “阅读与学习”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从名人谈“读书”开始,重点学习《不求甚解》 《山水画的意境》;随后又拓展为“我说‘阅读’”和“‘好阅读,不求深解’答辩”两个活动,课本中的口语交流都安排在“阅读”主题中,三者学习活动安排整体,逻辑线索非常清晰,所要学习的课文也非常突出,对课文的理解将在接下来的两个活动“谈文学艺术”中得到进一步加深。 ”也是三个活动,一是“探索意境之美、无言之美”,学习《无言之美》 《驱遣我们的想象》;二是“体验想象力的力量”,学习《谈读书》;三是“我的” 《诗词新探》引导学生运用从上述三篇课文中学到的艺术欣赏方法,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学会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文学,逐步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意识。同时,第三个活动融入了教材中“修改、润色”的写作学习。这样,整个单元的学习就置于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将直接影响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单篇课文的学习也是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课文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是整体的单元设计,单个文字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学生会根据学习任务来学习,而不是老师的解题和作者的介绍。采用分段、分层、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套路来组织教学。
参考:
[1] 卢治平.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追求[J].汉语建设,2019(6)。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8682.html
用户评论
这个思路挺好!我觉得语文应该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不是死记硬背枯燥的内容。把各种知识点串联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你的文章后,我突然明白了很多,原来单元教学不仅仅是划分章节这么简单啊!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思想深度,真是需要很有智慧的设计师才行。老师应该像你一样用心设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语文学习确实更注重联结性和实践性。但我担心这种大单元教学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毕竟要将知识点串联起来难度可不小。希望这方面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灵活化,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陆老师的文章总是很有启发性!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分析作品、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只是机械讲解。这样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这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这种大单元教学模式确实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将不同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单元化"更像是在为考试准备,而不是真正理解语文学习的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热爱文学作品,而不是为了追求分数而学习。要让语文学习回归本质,真切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事教育行业几十年了,一直希望能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看了陆老师的文章,感觉他的单元教学思路很有前景!也许我们需要尝试这种新方法,看看它是否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智热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语文字教师,我一直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觉得陆老师的观点很值得借鉴,尤其是“联结性和实践性”的强调非常重要。我会结合实际情况,尝试将大单元教学模型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觉得语文学习应该更加注重感悟和理解。单纯地把知识点拼凑在一起,并没有什么意义。语文真正的美在于文采、情感和哲理。我觉得陆老师需要更多思考一下,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带来的思想深度”。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大单元教学思路很有意思!将各个方面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内涵。当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兴趣,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也想过要尝试单元教学,但总觉得很难落实。陆老师的分享对我确实很有帮助!从你的方案中,我可以看出你对语文教育的深思熟虑和认真思考,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实践这种新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热爱语言文字的人,我非常赞同陆志平老师关于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希望越来越多的语文字教师能够学习并应用这种方法,让中国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地提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元教学能有效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但需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避免过于死板的课堂形式。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陆老师的思路很有创新性,将不同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的整体框架。但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有些知识点可能需要单独讲解,才能保证教学效果。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