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资格考试

中考热门经典:85字精短美文《承天寺夜游》内涵解析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选入八年级语文课本上册。

一、课本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① 苏 轼

元丰六年② 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③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盖⑨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⑩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⑪。 ————————————

二、考点详解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入门内,很欣喜地起身出门。

【考点】〔元丰六年〕是指公元1083年,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不必译为“公元1083年”,保留原来的纪年方式,直接译为“元丰六年”。

【解析】“元丰六年”是年号纪年法,就是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年号”就是指封建帝王专门为纪年而取的名号。年号最早出现在汉代,从汉武帝时才开始有年号纪年。在此之前是用帝王的年次纪年,比如九年级下册中的《曹刿论战》有“十年春,齐师伐我”的句子,这里的“十年春”是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十年”就是指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是本地区诸侯在位年数来纪年的,这叫“王位纪年法”。

【扩展】中国历史上最早有明确记载的纪年年份是“共和元年”。这就是一个王位纪年法。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那一年,周厉王因统治无道被赶下了台,共伯和(西周时共的国君,名叫“和”)摄政(代君主处理政务),代行天子事,于是那一年就纪年为“共和元年”。王位纪年法由此开始。

〔解〕解开。【解析】甲骨文中的“解”是一个会意字,上面左右部分表示一双手,中间表示一只牛,凸显牛角。整个字是会意双手抓牛,表示解剖、宰杀牛。因此,“解”的本义是杀牛、分解牛。高中课本中有《庖丁解牛》一文,这个“解牛”的“解”用的是本义,意思是庖丁用刀解剖牛身体的各个部位。后来词义引申,可以用来指人,如我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说“虽体解吾犹未变兮”,是说即使我的身体被肢解了也不会改变我的意志。后引申为凡是把事物分开的,都可用“解”,包括抽象事物,如“传道授业解惑”的“解”,表示解决,将疑惑消除。

〔月色入户〕月光照入门内。户:门。再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就是指木兰对着门织布。【解析】现代汉语中,“户”依然保留了“门”的意思,比如“门户”就是两个同义的词组成,意思是“门的总称”,如“门户紧闭”意思就是大门关闭;“门户”还可以指“家”,如“自立门户”,就是说自己建立一个家。成语“夜不闭户”的“户”就是“门”;还有“户外活动”的“户”也是指“门”。这是一个重点词,需要熟记。

〔欣然起行〕很高兴地起身出去散步。欣然:非常愉快的、高兴的样子。行:走;散步。

【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自己共同游乐,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考点】〔念〕动词,考虑,想到。再如《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中的“念”也是“想到”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这是动宾结构,“无”是动词,译为“没有”,“与为乐者”是名词性的“者”字结构,做“无”的宾语,译为“与自己共同游乐的人”,因此,整个短语直译为“没有与自己共同游乐的人”,也可以意译为“没有人与自己共同游乐”。【注意】“无与为乐者”是“念”的宾语;这是省略句,介词“与”的后面省略代词“之”,这个“之”代“自己”。记住: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要补出来。

〔遂〕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原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解析】“相与”读作xiāngyǔ,是一个文言常用词,其用法主要有三个:1.相互交往。如贾谊《过秦论》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意思是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交往而成为一体。

这个意思至今还在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收入了这个词条,并且举例:这人是很难相与的。这里的“相与”就是“相互交往”“相处”的意思。2.共同,一起。如陶渊明的著名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以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中的“相与”都是“共同”的意思。这个意思至今也在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中举例为“相与议论”,意思是“共同讨论”。3.互相。高中课本中选的苏轼《赤壁赋》中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句子,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相与枕藉(jiè)”意思是“互相枕着垫着”。这里解析的“相与”三个义项,也是高中文言学习的重点词。

〔步于中庭〕这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于中庭”是状语,在句中放在中心词“步”的后面了,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该是“于中庭步”,译为“在院子里散步”。中庭:古代庙堂前阶下正中部分,这里译为“院子里”。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院子里好像充满着水那样清澈透明,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考点】

〔庭下〕院子下面,即院子里。庭:庭院,院子。

〔空明〕形容水的空旷澄澈。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这是判断句,末尾语助词“也”表示判断语气。盖:意思是“大概”,表示委婉的推测语气,因为这个句子是判断句,译文中要用“是”,于是课本注为“大概是”。【注意】有的版本把“盖”译为“原来”。学生宜遵从课本上的注释去理解。【原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考点】

〔何夜无月〕与下句“何处无竹柏”都是反诘句,表示反问语气,而表达的意思是肯定的,就是说月亮和竹柏都是很常见的事物,由此引出下文的感慨:只是没有人能够像我们俩人这样有空闲和雅趣去欣赏它们。

〔但〕只是。【注意】文言文中的“但”与现代汉语中的“但”是两码事,文言文中的“但”是“只、只是”的意思,表示轻微的转折语气,而现代汉语中的“但”却是直接表示转折关系。古代汉语中表示转折的连词是“然”“而”等。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缺少像我们两个人这样的闲人。【解析】这是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定语“如吾两人”被放到了中心词“闲人”的后面,翻译的时候要提前,译为“像我们两个人这样的闲人”。者:助词,表示定语后置,或者说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闲人〕清闲的人。这里是指不追求功名利禄、不受俗务羁绊的人。苏轼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注意】“闲人”可译为清闲的人或有着闲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三、重点解析

2.结合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

3.短短85字可以分为哪三个部分(请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分)?

(1)叙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描写(写景、抒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议论(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写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如何理解“闲人”?

苏轼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但他有志为世所用,并不是自愿当“闲人”,而是因贬得“闲”,由此得以观明月、赏竹柏,自适其适,自乐其乐。他那“自适”与“自乐”中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善于解脱孤寂的修养与胸怀。慧开《无门关》有诗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苏轼与张怀民此时所体验的正是这种意境。

6.“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得很有人情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藻、荇交横”比喻什么?给人的感觉怎样?

“藻、荇交横”是比喻月光下摇曳着的竹柏影子,给人的感觉是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使得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文章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苏轼#

用户评论

江山策

真没想到小小的文章藏着这么多的智慧啊,读了好多遍,感觉每次体会都不一样,尤其喜欢结尾那一句「人亦如此」,很有哲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也让我们背诵过这篇文章,当时不懂得其中的意思,现在再回头看,简直深有感悟!作者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度,真的太厉害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承天寺夜游?我倒是没去过这个地方,但这篇文章写的真是太美了,让人感觉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沉浸在寺庙里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虽然字数不多,但蕴含的哲理却令人深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落花忆梦

对这段文字很有感触,作者把对人生思考和对佛教理念的理解融入到文章中,让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之路,的确是有说不尽的意蕴在里面。学习这些经典文章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我始终觉得语文课本里那些经典美文都是精华,即使只85字也能表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让我们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非昔比'

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语言非常优美,而且有层次感的描写的结构,读完之后感觉很有禅意。作者用寥寥数语便将夜晚寺庙的美景和内心的感悟展现了出来!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以前觉得中考的语文知识都是死记硬背,没想到这些文章读起来居然这么有意思,85字就能让人有所感悟真是一波又一波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瑾澜

我觉得这篇文章过于主观色彩浓厚了。作者的“感受”和解读或许只是一些个人观点,无法作为客观的结论看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确实是个好文!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学习这些经典文章,原来是为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感受到它们带来的美妙之处。看来这篇文章也提醒我们要多留意身边细节,才能领略生活的奥妙之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我觉得这个题目说的有点夸张了,85字就能说尽人生哲理的事情吗?显得有些过于理想化了一点! 不过文章写得确实不错,很有意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这段文字的重点应该放在对佛教寺院环境的描写上,而不是作者自己的感悟。我觉得文章如果能够更加客观地描述寺庙的环境和氛围,会更加吸引读者。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虽然只85字,但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非常丰富,将日常生活与人生哲理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深思良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这种精短美文确实很有意思,它考验着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有限的文字中体会无限的思想,这才是经典之处的魅力所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游景象,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让人仿佛也置身于那宁静祥和的环境之中。这种意境的展现确实很出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我比较喜欢这篇文章结尾的那句「人亦如此」,它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点明了主题,也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真的是很有启迪意义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感觉这篇文章的重点其实就是“感悟”,读完之后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也许这就是文章想要传递的一种哲理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我觉得这个题目说的有点悬重了,85字就能说尽吗?虽然文章写得不错,但我觉得还是缺乏深度。 或许可以从更宏大的视角来解读这篇文章,比如探讨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理解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78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