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乡村民办教师转正经历:一段不易的人生历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七零年代乡村民办教师转正经历:一段不易的人生历程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七零年代乡村民办教师转正经历:一段不易的人生历程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为了个人隐私,文章中人名地名杜撰的。
民办教师这个名字,老一辈国人并不陌生。民办教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师资力量极其匮乏,它作为特定时期,特定国情,特定社会经济下形成的产物。
民办教师,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弥补了农村基础教师的严重短缺,缓解了不同学校的巨大压力。他(她)们肩负起那个年代农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学工作。他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它将永远载于中国基础教育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小伙名字叫翟伙明,是1970年高中毕业回到荷花大队的。那个年代里大队缺文化人,他来到大队后,大队领导常常安排他发言,还写了一些小稿件和出有关大队的通知。也就这样一来二去被当年大队刘支书看上了,正好荷花学校缺一名教师。结果经大队研究报公社联校批准,翟伙明于1971年秋季开学时来到荷花学校当上了一名民办老师。
网络图片不代表文中文人物
翟伙明第一天来到荷花学校时,看到那简陋的教学设施;而且老师的办公桌还是两个共用的。教室里面学生的课桌都是水泥板,凳子是两端用土砖垒着,上面放一块木板,几十个学生坐在那里等待老师进去上课。
翟伙明说:他被学校分配教三四年的数学课程,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心里面有些紧张样子,不知道怎么样给学生们讲课;看到其他老师都讲得条条是道,而翟伙明开始不知道怎么讲课给孩子们听,这个时候的他站在黑板前和学生们面面相觑,总觉得这节45分钟课怎么如此之久,总想快点结束这节课离开教室里。
学生教室
可是,翟伙明并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学,他已经适应三尺讲台的工作,凭借着自己勤奋好学,刻苦学习的精神赢得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认可。
尽管当时荷花学校条件的艰苦,以及收入低微;但是他仍然坚守着教学第一线。听翟伙明老师说:刚入职荷花学校的时候,他的待遇享受当地同等劳动力工分;另外,上级主管部门发放部分补助。后来,随着教育部门相关政策调整,他的工资调到每月每人14元钱。
到了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她)们民办老师也实行工资制,小学教师开始每个月20多元。后面涨到了每个月30元不等。他还说:当时基层组织大队,上级要求各大队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民办教师属于副业人员,后来,他们也领到每月发放4元补助,半年发放一次。
随着农村包产到户制度,这个时候翟伙明也和大家一样分得责任田需要耕种。学校又有教学任务,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老师们的一心挂两头,学校里既影响教学任务;耽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中又不得误农时。
也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国家教育部实行民办转公办的政策,翟伙明说:当时上级教育部门给下面学校名额是非常有限的,能够转正的民办老师都得与本人教学水平实行掛钩的。
当时许多和翟伙明老师一样的民办教师都在为改变自己“祥林嫂”的身份,早日跻身公办教师队伍,都得积极参与各种类型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能力;争取在自己的所教科目在上级教育部门抽测获得优良评比名次,为自己的转正加分。
要知道当时每个民办老师,家里还有责任田得耕种啊!翟伙明也不例外。同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为了尽早转正,当时他把家里全部家务丟给妻子一个承担。
尽管星期六星期天学校不给报酬,翟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还无偿为学生补课。
到了1981年,翟老师通过由名额转正没能赢得名额。这个时候他开始了自报县进修学校,专门学习师范知识,参加民办转公办教师考试,还专门请人代教。
在1983年夏季,翟伙明经过两年刻苦钻研,有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当地师范学校民师班。两年后拿到师范毕业证书,也正式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后来,他被调入乡中心小学任教,并因他的教学出色破格提拔为中心小学校长一职。
如今的翟伙明老师退休多年了,正享受快乐老年生活。每当在我们在闲聊时,翟老师总爱谈及他当年为转正做努力,尽管如此的艰难,还是值得的!
用户评论
小时候听我奶奶说她当年是村里小学老师,那时候没有正式的工资,只有粮食和补贴,想想都觉得不容易啊!农村孩子们能接受教育真是太棒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经历很有意思。70年代的生活条件确实很艰苦,能够在那样环境下坚持教育工作真的值得尊敬。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这段历史,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 deserve more recognition!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爷爷也是七零年代的村医,那时候去医院看病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都靠着他们维持健康生活。真怀念那一股刻实朴实的精神!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故事让人感动。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那些在偏远地区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经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基层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农村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转正过程确实不容易,需要面对许多现实问题和压力。那些坚持下来的教师一定非常有毅力和奉献精神!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个爷爷在70年代也做过乡村小学老师,但他后来因为困难就离开了这个工作。看到这段文字,让我想起很多往事。希望这种教育困境能够得到改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得真好,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场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成功故事,但这些“不容易”的故事反而更让人感动。希望后人能够珍惜如今的学习机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太煽情了!我觉得这些事情并没有被外界吹捧过,很多人都在默默地付出着。但是,这篇文章用比较感人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重新思考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得很详细,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奋斗描绘得很有画面感。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所有农村教师都能拥有更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感受到了那些乡村教师付出的艰辛和责任重大!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校的老师都很轻松,其实他们背后的故事并不简单。作者把经历写得真实可信,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对学生和社会的无私奉献!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有点感同身受,因为我的家乡也是农村,我知道那里的教育条件确实不够完善。希望未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努力精神和奋斗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希望我们能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将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说,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文章写的很好,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历史故事,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把故事写得非常感人,让我看到了平凡生活中 Extraordinary 的事。这些人的奉献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确实很有意思,带给我了很多思考。也许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而那些精神上的追求却被忽略了。希望我们能够关注回一些更本质的东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这个时代发展很快,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曾经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心血的人们。他们的故事能激励着我们一代一代地前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庆幸在这样快速发展的社会,乡村教育事业也得到了重视。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愿意走上这条充满挑战的路,去造福更多的农村地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有点过于情绪化了,缺乏客观分析。虽然转正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作者似乎忽视了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时国家的政策等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4073.html
用户评论
我爸也是那个年代的老教师,为了这份工作熬了无数个晚上备课和批改作业。当时教育资源少,他总是想尽办法给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他这份热爱一直坚持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转编制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很多老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最终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记得以前邻居阿姨就是民办教师,后来因为这个事情经常家闹不停,最后也选择了换职业,挺让人惋惜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我住的地方离学校步行至少一个小时,那时候老老师们都是风雨无阻地去学校教书,即使住在偏远地区也没放弃过自己这份工作。他们用真诚和热情温暖了我们成长的岁月,真的很尊重这些默默奉献的人!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啊,那个年代的民办教师真的不容易!没有编制体系,生活还很艰苦,还要负责家里的所有事情。想想现在的老师相对来说好太多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章给我触动了深处的记忆,我记得我的语文老师就是那个时期民办的,那时候他经常会背着很多书到我的家里批改作业,后来他终于转编制成功了,我们都替他感到开心!那些年啊,充满了这种感动和欢乐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写得太棒了!把当时的辛酸历程描写的如此真实细腻,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那些为了教育燃烧自我的人们。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民办教师群体的付出和不易。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有点过于主观,没有客观地分析当时转编制政策带来的影响和对教育事业的不同侧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让我联想到我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经历,他们那一代人生活艰苦,但他们对于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初心从未改变。希望社会能给予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们更多尊敬和关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当时转编制制度挺难的,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吧?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不能只说辛苦就结束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让人不禁思考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选择去追求更高的薪资待遇,而老师这份工作却依然默默奉献着。我希望社会能给予教师群体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描写很生动,尤其是关于民办教师的困境,我读起来就感到一种同情和敬佩之情。他们为了传道授业付出了那么多,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转编制只是个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如果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更高、职业认同感更强,那么他们就不再会因为职业地位而焦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佩服那些年代民办教师的毅力与坚持!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有点怀旧色彩,但对于现在来说意义不大吗?现在的教育体制应该更加完善,老师们的工作状况也不同于过去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我家门口就有一家民办学校,有很多非常勤恳的老教师,他们为孩子们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爱意。我深深记得他们的身影与教诲,至今依然感激他们的付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教育》这个话题永远有东西值得我们去探讨。从文章中看到老老师的辛酸历程,让我更加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也更加想鼓励自己努力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个年代的民间文化氛围也挺强烈的,很多教育工作都依靠民间力量来完成,这些民办教师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他们对孩子们影响非常深远,值得我们去致敬和缅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