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 ‖ 2023年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隆平集·儒学行义》
作者:新途教育网 • 更新时间:2024-07-19 09:51:23 •阅读
高考试题分析 ‖ 2023年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
隆平集·儒学行义
试题选用周尧卿的传记材料。周尧卿 (995~1045)生当北宋太宗至仁宗年间,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积官至太常博士,潜心治学,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宋史》将周尧卿列入《儒林传》。但此次作为文言文命题材料的周尧卿本传不取自《宋史》,而是《隆平集》。《隆平集》是一部修史所用的资料汇编,相传为曾巩所著,周尧卿被收入“儒学行义”类。周尧卿传在《隆平集》与《宋史》中互有异同,总体而言,内容基本一致,《隆平集》详于《宋史》。原文段篇幅较长,为适应高考要求,在不影响原意、保证准确设问答题的基础上,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删节,个别用字、标点也根据不同的版本做了优化处理。
此次文言文命题材料,所述事迹简单,事理清晰,语言典雅规范,与高中毕业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相一致。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命制试题,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文言文词语理解能力、文言文翻译能力以及事理分析能力。试题与统编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有效关联,引导一线教学使用好统编教材,提升课堂质量,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友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本题画波浪线的部分正确的标点是: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试题设置八个断句点,要求考生选取三个正确的断句点。“母异之”为第一个断句点,意思是母亲对他感到惊异,与《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结构相同。文章前面说周尧卿十二岁时父亲去世,“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因此说“母异之”。B是正确断句点。试题材料画波浪线部分后有右引号,而缺左引号,提示考生要正确判断左引号的位置。与右引号形成呼应的是“谓族人曰”这个位置,按标点符号规则应该有冒号和左引号,因此D是正确断句点。而A、C都将句意点破,不可取。后面“是儿爱我如此” “多知孝养我矣”两句完整,当在G处施加断句点。“多”字属上,还是属下,可能是考生斟酌犹豫的地方。文言文中补充说明前面的形容词一般都说“如此”。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鸿门宴》),“富贵如此”“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而“多”字置于动词前,则表示程度范围的增强,例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十二章)、“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内外多置小门墙”(《项脊轩志》)等。“多”也常出现在动词“知”之前,例如“多知唐故事”(《新五代史·唐臣传》)、“且多知时事”(《新五代史·杂传》)、“多知典故”(《宋史·张泊传》)等。题干特别提醒“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是为了保证考生选择最佳断句点,避免心存侥幸。文言文断句可能存在可断、可不断之处,这时就应该优先考虑三处非断不可的地方做选项,不能选择可断、可不断之处而舍弃非断不可之处,这对于正确引导文言文阅读与教学非常重要。本题的试题设计对传统文言文断句题进行了新的调整,目的在于更为准确客观地考查考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这道题以往的考试形式是将断句语段标注为四种断句结果,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一项。这种形式也可以考查考生的相关能力,并且便于机器读卡评分;其缺点在于,通过相关的训练,考生可以通过排除法缩小选择对象,而且有些选项明显不合常理,有违科学性,考生得分要么3分,要么0分,不能获得满意的区分度。新的试题设计有效降低了排除、猜测的可能性,引导考生认真阅读文段,理解文意,正确断句;得分会出现0~3分四个分数点,更能体现考生的层次水平差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意义相同。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关键词语、特殊句式等能力。A项要求理解“席薪枕块”这个文化词语的意义。《荀子·礼论》:“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居处者也。”《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旧时居丧者以薪草为席,以土块为枕,以示哀苦之意。”选项表述为“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是为便于考生从字面理解其正确性。考生可以通过“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这个语境,判断“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也是正确的。B项的“何怨”,在文中出现在“我又何怨”中,意思是“我又怨恨什么”,“何怨”即“怨何”,结构上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多歧路,今安在”来自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李白《行路难》(其一),课文对“今安在”的注释是“如今身处何方”“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安在”即“在安”,结构上也是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因此,“何怨”“安在”在宾语前置用法上是相同的。选项B词义解说正确。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此类例句很多,例如“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考生可以有效关联相关内容,类推作答。C项解释“蔽”以及“一言以蔽之”的意义。文章中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引自《论语·为政》。朱熹集注:“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杨伯峻《论语译注》的翻译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汉语大词典》“蔽”列“涵盖;概括”义项,所用例句正是《论语·为政》此句。C项表述与上述内容完全一致,是正确的。D项要求理解“逆”的意义。“逆”,《汉语大词典》列有“预测;揣度”义项。文章中的“以意逆志”引自《孟子》。《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杨伯峻《孟子译注》:“逆,揣测之意。”因此,选项说“逆,意为揣度、预料”是正确的。《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寓逆旅”,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注释是:“寄居在旅店。逆旅,旅店。”《汉语大词典》“逆旅”的释义是“客舍;旅馆”。很明显,“以意逆志”“寓逆旅”中的两个“逆”字意义不同,而D项表述为“意义相同”,是错误的。因此D项为答案项。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试题设计大体依据材料的内容次序,从四个方面设置选项,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A项的相关内容与文章信息一致。“从小聪明懂事”与“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相符。“警悟”,《汉语大词典》注释为“机敏聪慧”。“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与文章中的“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意思完全相同。因此A项正确。B项的相关信息,对应的文中语句是:“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意思是:周尧卿为人庄严持重,不喜计较,遇到侮慢自己的人,一定会更加以礼相待,以使对方愧疚;担任官职,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朋友亲戚等毫不吝音,不惜竭尽所有。B项的概述与此明显不同,主要在于对“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一句的理解。“慢己者”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指怠慢、侮慢自己的人。因此B项错误,为答案项。C项的相关信息与文章内容一致。“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与文中的“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意思相同。“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则可以从“其学《诗》……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笺》欲详,或远于情性……是可以无去取乎”等句中找到相关信息。因此C项正确。D项的相关信息也包含在文章中。“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从文章最前说到的“弱冠以学行知名”可知。后面又说他“不惑传注,问辨思索”“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是突出学问好;写他居丧尽哀,“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则是突出品行佳。“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文中对应的语句是“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文中对应的语句是“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因此D项正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流着眼泪说:“过了这一次,即使想尽力,还可能吗?”(2) 杨纮到了县里,就不再考察其他方面,只凭借所听到的情况举荐他。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力、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要求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与作用,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同时要对特定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第(1)题关键词语有“涕”“是”“虽”等。“涕”,古今词义存在差异,现在常见义是鼻涕,古代则指眼泪,这个意义在中学课文中很常见,例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未尝不垂涕”(《屈原列传》)、“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氓》)、“长太息以掩涕兮”(《离骚》)、“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考生能联系到这些例句,就能准确理解与翻译。“炫然”形容流泪的样子,与“流涕”语义重叠,翻译时可灵活处理。“是”,文言文中常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用法在中学课文中例句很多,考生应该不会感到困难。“虽”,有让步意义,翻译成“即使”。中学课文的“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与此同,考生可以类推。第(2)题关键词语有“察”“第”等。“察”,有“考察,调查”的意思,古今词义相通。“第”,范围副词,表示“只是,只”的意思。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准确翻译。“至邑”,《宋史》作“至县”,根据前文“提点刑狱杨纮入境”,可知“至邑”与“入境”相对,“入境”是“进入县境”,“至邑”则指“到达县的治所”。因此,“至邑”可翻译作“杨纮到了县衙”,含糊些就是“杨纮到了县里”。此处不作为考核重点,但考生应该可以通过语境推知。
用户评论
这篇文言文很有意思!主要是讲做人做事要踏实,不要急功近利,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可以多读读这样的文章,从中汲取一些智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全国甲卷的文言文选题还是挺出圈的,《隆平集·儒学行义》虽然经典,但考查点比较特别,很多人都没太看明白。希望明年能再精细一点,考察内容更全面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句实话,我高二的时候接触这本书就觉得有些晦涩难懂,这次考试题目难度也确实挺大!还是需要多读经典著作才能理解这些名家的观点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儒学行义”中的思想很有感触,现在的社会确实面临很多诱惑和挑战,我们要保持初心,脚踏实地做事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希望这篇高考试题能够提醒大家,不忘本心,专注学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深奥了,说实话我一点都没看懂,老师讲得也比较模糊,感觉这次考试要凉定了
本文由新途教育网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77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