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考

新高考视角下新教材研究专题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新高考视角下新教材研究专题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根据区教育局的总体部署,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全体教研人员重点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研究新高考方案和新教材,抓住重点深入解读新教材,力争通过对新教材的深入剖析,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的新精神、新要求,领会新教材的核心精髓。新课程、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新特点、新教学方法,帮助新城教师深入学习新教材、新高考,为顺利过渡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新旧教材的衔接和围绕核心能力的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为新城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民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新旧必修课对比分析

1、新高中物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旧课程标准(2003年实验版)对比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版的核心是基于学科核心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已从三维目标转向学科核心能力。

2.高中物理人民教育(2019)版教材与(2004)版教材必修课之一的对比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教材将必修课本由必修一、必修二改为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不再有共同的必修教材,必修模块就是资格考试的内容。必修课程以力学、电磁学核心知识为重要内容载体。原选修课3-1、3-2、3-3的部分内容被整合到必修课3中,其中融入了热科学、光学、现代物理学的部分内容。

知识内容的组织基本遵循物理学科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与2003年版课程标准必修课1、必修课2、选修课3-1内容基本对应,突出物理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感,为学生物理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教材必修章节一章变更

新教材(2019年版)必修课1

第一章动作说明

1个质点参考系统

2倍位移

3 位置变化速度说明—— speed

4 速度变化说明—— 加速度

实验版教材(2004年)(必修课1)

第一章动作说明

1 粒子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速度说明—— Speed

4 实验:使用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5 速度变化说明—— 加速度

新教材第一章精简,整合为四个部分,突出了本章“动作描述”的主题。将旧教材第一节中的“坐标系”整合到第二节中。坐标系是描述运动的数学方法,也是表示位移的数学工具。坐标系的学习应该与具体位置和位移的数学表示有关。紧密结合,所以原来坐标系的内容移到了第二节;第三节将标题“运动速度的描述——速度”改为“位置变化速度的描述——速度”,与第四节的标题相呼应,突出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意义。速度,加强对变化率和极限思想的理解;删除旧版教材中的“第4节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一节,并将该部分的内容分配到第2节和第3节。第二节重点介绍打点计时器训练的使用,第三部分重点测试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分散了实验学习的难度。

新教材(2019年版)必修课1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研究

1 探索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等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版教材(2004年版)必修课一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研究

1 实验:探索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等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新教材第二章由原来的六节整合为四节,突出物理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研究”主题,强化应用数学的定量关系变量和使用图像来描述运动。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删除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一节。这一部分只是从公式的变形上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并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新教材将旧教材第5、6节合并为一节,将自由落体运动的生活情境、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实验探究等融为一体,凸显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也更符合教学中学生的认知习惯。

新教材(2019年版)必修课1

第3章相互作用第——章力量

1 重力和弹性

2 摩擦力

3 牛顿第三定律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5 公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版教材(2004年版)必修课一

第三章互动

1 重力基本交互

2弹性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新修订的必修课1第3章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章节标题改为“相互作用——力”,并增加了“力”二字,突出了本章的核心概念,与第4章相呼应。其次,教材调整了“牛顿第三定律”的顺序。 《法学》由原必修课第1章第4章《力与运动》,改为第3章第3节《相互作用》。这样的调整有以下好处: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放在第3章中,与第3章的标题《相互作用》更加一致;有利于学生理解力的概念,更好地进行力分析。第三,将“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两节合并为一节,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表达中增加了“假设”两个关键词,在方式上突出。表达。科学思维。 “共点力的平衡”成为独立的章节,突出了共点力的概念和共点力平衡的模型。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删除,意味着教材突出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从新教材的内容安排来看,突出了概念形成的内在联系,突出了科学思维和物理思维方法的研究方法。

新教材(2019年版)必修课1

第4章运动与力的关系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机械单元系统

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6 超重和失重

实验版教材(2004年版)必修课一

第4 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机械单元系统

5 牛顿第三定律

6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1)

7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2)

更改了第4章的标题,使必修第1章的内容从标题中显现出内在的联系,突出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和“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主题。旧教材《牛顿第三定律》移至新教材第3章。老教材《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第六节和第七节并入《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单独列出。节日。新教材的总体变化体现了研究方法从定性向定量的转变,突出物理概念的形成,强调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作为物理思维方法。

2、新教材以问题引入新课

新教材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通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探索学习,采用设置悬念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科技情境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如图所示是新教材必修课《粒子与参考系》第一章第一节的介绍句和插图。问题引入具有创设情境、引发思考的功能;提出问题并启发思考;引导内容、引领方向。这样的教材编写突出了物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落实,倡导真实情境、问题引导、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3.增加了新材料

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果新成果,丰富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相关的内容” ,以及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是“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并引进了大量新修订的必修课本中收录了多项我国近年来科技前沿的最新成果,涉及高铁、大飞机、航母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科技成果。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科技前沿信息,加强物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报效祖国的动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无缝渗透。这些材料大多以图片或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新课标要求编写教材时“注意及时纳入物理学科的研究成果、关注物理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注意介绍一些最新的物理成果”。科学技术研究的进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材选材要与时俱进,内容要及时更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要不断修订。

4、概念表达的变化

新修订的必修课本对个别概念的表达进行了修改,使概念表达更加规范、科学。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订后的必修课本1中对弹性概念的表述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其接触的物体施加一个力,因为它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力称为弹力。”新修订的必修课本第一期指出,“变形的物体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并对与其接触的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个力称为弹力”。修订后,弹性概念表述中删除了“由于”二字,“弹性变形”改为“变形”。这有两个优点。首先,断句更加科学规范,有利于学生阅读。其次,产生“变形”的弹性范围更加准确。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修订将弹性的产生限定为“弹性变形”。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只要有形变想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就会产生弹性。想要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变形,不一定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也就是不一定是有弹性的。形变。教学中,通过比较教材修改前后概念表达的差异,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关键词、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生准确记忆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将原教材中的“形象”改写为新教材中的“形象”。

5.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化

新教材增加了位置——时间形象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知识的先进性,从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理解到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形象化,更加深刻地强调科学思维与物理的渗透。方法。

新课程标准第17版将03版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改为“利用共同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并取代了原来的“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要求改为“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降低了教学要求,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教材删除并整合了一对必修章节。突出物理学关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核心内容,强调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改变了03版教材中只注重分解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6、规范使用实验设备

2004年人教版必修课1教材中,两个实验及相关课后习题,《实验:探索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实验: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 ”,经常使用配重来提供小车运动的动力或在小车上添加配重,可以改变小车的重量。初中对于举重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用它们来提供拉力或配重,碰撞风险很高,也不符合仪器使用规范。修订后的教材中,上述两个实验及相关课后练习中的权重均改为槽码。这一改变避免了初高中因仪器使用要求不一致而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教学时,可以告知学生教材修改前后所使用的仪器,让学生明白权威教材编辑者也会用心。在学习中要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思维。

7.增加章末总结示例

新修订的必修课1教材在第一章末尾增加了“章节总结实例”(以下简称实例)。实例首先介绍了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的重要性以及总结的方法,然后给出了学生学习第一章后的总结示例。 ——总结了概念、研究方法、实验工具、态度和责任等,最后提出要求“以后学习每一章后,请用自己的方法总结该章并写下自己的内容”。学习经历。”可见,本例从物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物理方法、物理实验、核心能力等方面对本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它为学生提供了章末总结和重要学习方法的绝佳样本。指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章末总结继承了初中教材,有机地使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保持一致。

章节小结提供学习指导和教学建议;加深理解,提高素养;播种行为和收获习惯的作用和功效。

8.增加章末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新修订的必修课1教材在每章末尾增加了章末习题——“复习与提高”。练习分为A、B两组,A组的练习比较简单,而B组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稍高一些,而且练习的类型有多种,包括判断题、辨别题、分析简答题、计算题、实验题、绘图题等。以第1章《运动的描述》为例,A组共有7道练习题。第1、3题为判断题,第2、7题为分析简答题题,第4题是判别题,第5题、第6题是计算题; B组有5道练习,其中第一题是分析简答题,第二题和第五题是绘图题,第三题是计算题,第四题是实验题。可以看到章末练习题类型多样,而且都是主观题(必修第一章和第四章的“复习与提高”没有选择题),很有帮助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这些练习都与本章的核心知识密切相关。例如,A组中的问题1与质点密切相关,问题2与参考系密切相关,问题3与时间和时刻密切相关,问题5与平均速度密切相关,问题6是与平均速度密切相关。第7题和第7题与加速度密切相关; B组问题1和问题2与位移时间图像密切相关,问题3与速度时间图像和加速度密切相关,问题4与瞬时速度测量和加速度密切相关。问题5与速度-时间图像密切相关。可见,本章的“复习与提高”习题非常典型,全面覆盖了本章的核心知识和方法(形象法、极限法)。

9、新教材突出科学方法,增加“科学方法”指导

新教材以正文和旁注的形式提供了物理学中常用、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形成科学思想,促进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例如,在加速度的定义中,通过旁注引导学生理解“比率定义法”。

10、将旧教材中“STS”的丰富性拓展为“STSE”

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和讨论“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之间的一些相互关联的问题,供学生选择阅读。与旧教科书《科学、技术、社会(STSE)》相比,更多的是环境意识的熏陶,凸显了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成就。

11、注重新教材与初中教材的有效衔接

新教材中考虑到初中和高中的不同内涵,确立了速度的概念。 “问题”是从初中的“速度”情况引入的,将速度的概念延伸到了初中。在问题的指导下,运动的速度和方向统一为一个物理量。中间。教材考虑了学制条件,方便教学,还在页边空白处增加了初中和高中速度的不同含义。

作者简介:李文生,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物理高级教师、物理教学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工作。

用户评论

妄灸

这真是个很有前瞻性的标题!希望能够结合最新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拓更广阔的眼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真实的世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终于能看到对新高考体系的深入解析了!我一直很关注“新教材研读专题”,希望能看到一些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那些新兴学科的课程建设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惯例

作为一名已经毕业了的学子,对于“新高考视角”下的变化感到好奇,以前考试标准比较死板,希望新教材能更加多元化、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期待看到具体的新教材内容和研究成果!能否分享一些教学案例来进行参考?让我更好地了解这份新教材的学习效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新高考视角下,我觉得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会有更大的帮助。希望新教材能够提供更多关于不同职业发展的知识,让学生在选择道路时更加自信、理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我更关注的是新教材研读专题是否能真正地去打破传统的考试模式?仅仅是更换教材,如果教育理念没有改变,恐怕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型教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中学的新生,对“新高考视角”和“新教材研读”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有趣、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只为了考试而备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秒淘你心窝

"新教材研读专题"这四个字让我兴奋不已!我一直期待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说实话我对这些所谓的 "新高考视角“ 感觉有些许担心。会不会反而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关于教育改革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成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我很赞赏对新教材研读工作的重视! 它将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运用新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期待能看到家长的参与,共同构建一个更健康、有效的教育生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这篇文章太棒了! 终于有人看到了“新高考视角” 下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希望文章能够深入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我感觉标题有点抽象,不够具体。能不能说说新教材研读专题关注哪些方面?比如具体的新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的变化等等?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新高考视角下,“新教材研读专题”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实用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帮助老师们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愁杀

新媒体时代,我觉得“新教材研读专题”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希望新教材能结合新技术、新平台,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成就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我很想知道这篇博文里提到的“新教材”究竟有哪些具体的改革内容?比如内容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新高考视角"下的教育实践案例!希望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发展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新教材研读专题”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希望它能引发对教育改革的广泛思考,最终让学生在更开阔、更有活力的环境下成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66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