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揭秘:“3+1+2”高考改革关键解读
很多朋友对于重磅揭秘:“3+1+2”高考改革关键解读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家长都听说高考改成3+1+2模式了,但具体有哪些变化却了解的不够透彻,今天小曲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新高考改革那些事儿!
新高考实施时间
以广东为例,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按照新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和招生录取。
新高考有哪些不一样?
一、3+1+2选科方式
“3”: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科);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
“2”: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
“3+1+2”模式有啥不一样?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瞿振元:
从总体上看,“3+1+2”方案与先行试点省份的“3+3”方案在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进一步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大类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学生的选考科目组合,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地方实际,更好满足当地学生成长和人才培养需求。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
从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开始,彰显“选择性”的教育理念就始终体现在各项举措实施和完善的过程中。“3+1+2”模式虽未给予考生在六门科目内完全充分自由选择,但可以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及其他四门中进行有条件的选择,且后者4选2,是文理完全打通的,选择组合达12种,比改革前仅文综或理综两个组合的选择性大大提升,也比较符合8省市的实际情况。同时,虽然在选考科目中物理和历史只能2选1,但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中,物理和历史都是必修必考科目,学生都必须达到高中基本教学要求,基本知识结构是完整的。
成绩怎么算?
采用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方式。同时,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依据实施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7%、33%、33%、15%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3、82~71、70~59、58~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高校录取标准
一、高校录取实施“两依据,一参考”模式
即不仅依据三门统一高考学科科目成绩和三门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还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从单纯“看分”走向也要“看人”。
根据实施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采用真实记录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内容。高中学校通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记录个人日常活动情况;按照各省市教育厅统一要求,学生在每学期末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记录材料形成评价记录表;高中毕业时,根据评价系统原始记录中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生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分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相关单位统一导入。
二、报志愿要采取“专业(类)+院校”模式
过去的培养模式使大多数高中生习惯了埋头学习,只追求成绩,对于高校学科、专业的内涵缺乏了解,对于报考要求和规则缺乏了解,对自身的兴趣、特长和专业意向缺乏挖掘和培养。在新高考模式下,将倒逼学校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必须着手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职业生涯引导的工作,将高考改革与初高中课程教学改革同步推进,让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与将来进入高校选择的专业贯通起来,把未来的专业同以后安身立命的职业联系起来,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同一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联系起来,最终引导学生把事业同最后能够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联系起来,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真正的栋梁之材。
所以选科对高中生而言,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选对选考科目至关重要。
如何选科?
考生在进行选科时除了要看自己的优势学科,最为重要的参考信息就是高校出具的选科要求。教育部在2018年年初制定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在《指引》的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个专业类提及(不含允许无要求的专业类),占专业类总数的64.5%;其次是化学,被58个专业类提及,占62.4%;再次是生物,被29个专业类提及,占31.2%。至于政史地三科,只被3-5个专业类提及,仅占3.2%-5.4%。
各科在《指引》的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的占比
一般来说,《教育部指引》的选考要求中提及物理的专业类,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时,也会允许选考物理的学生报考此专业类。
所以,对于选考了物理的同学来说,可以报考“要求选考物理”的这60个专业类,另外,允许“不设选考要求”的29个专业类也可以报考,所以一共可以报考89个专业类,即占专业类总数的95.7%。
六门科目对93个专业类的覆盖率
如上图所示,物理和化学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0%,生物覆盖了58个专业类(62.4%),政史地三科分别覆盖了32-34个专业类(34.4%-36.6%)。
总结
1.物理必选专业集中在——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医学,土木,建筑,信息工程,环境地质,能源;
2.此类专业与物理有很紧密的关系,选科物理才能与大学的专业课程衔接。
3.选科就是对未来专业的规划,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4.限制选科历史的专业并不多
历史覆盖面小,是不是就不该选了?
1.历史覆盖面小,不代表历史选了没有用,因为很多文科类专业都需要历史这个学科进行大学课程的衔接,而这些文科专业,可能只是“不限选科”才没有出现在表格里;
2.不擅长物理的同学,为了专业选择多,而盲目去选择并不擅长物理,可能会造成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不好等诸多“选科后遗症”
3.新高考下,个人的兴趣爱好、独立思考能力很重要,拥有自己的未来规划,才能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在这里小曲提醒大家:专业与学科对应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化的,那么选择确定专业方向,再根据自身目标专业确定自己学科组合才是最正确的逻辑顺序。不要过早陷入选科风波,新高考政策选科并非单纯为了“拿分”。
新高考政策,选科固然可以某些程度上“扬长避短”,但是,选科不仅仅会影响未来所报考的大学的属性,还会影响未来的就业。所以科学理智面对新高考,不要盲目跟风,踏踏实实学习,才是王道。
▼▼▼文字查看全国高考第一名精彩视频
用户评论
这个“3+1+2”的方案确实新鲜感十足!希望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化,让学生们都能找到自己适合的发展路径,不再被科科考试所束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种改革方案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在注重核心技能和素质发展方面。但是担心具体的实施会比较复杂,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齐心协力才能有效落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点新意了!我一直觉得高考过于死板,只能看成绩,却忽略学生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希望这种改革能给大家多一些选择余地,让未来的道路更宽阔!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3+1+2”的解读很有帮助,让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这次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 我觉得应该鼓励更多优质院校参与这个“国家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元评价的公平合理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届孩子要迎来一次全新的考试体系啊!还是挺期待“3+1+2”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只是希望能多出一些详细说明的资料,让人更加全面地理解新的改革方案。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重磅揭秘”可真是给我看清了,教育改革确实需要变革!但 “3+1+2” 方案到底怎么实施才是关键啊,还是要关注实践层面和细节操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全社会的改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改革?总是说要让教育更公平,但老百姓感觉是越来越复杂了。我女儿今年就是考研生,不知道“3+1+2”对她的影响会大还是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对教育改革始终抱持着怀疑的态度!每次宣传都是“重磅”、“颠覆”,结果变化可真不大。这个“3+1+2”是否又能真正解决学生多元发展的问题呢?还是一场空话 ?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从小就喜欢音乐,但却被迫学习理科。我希望这次改革能够让孩子多一些发挥特长的机会,不再因为高考分数束缚着他们的梦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3+1+2”的解读我持观望态度,需要时间去观察和评估它的成效。我认为教育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制度本身,更要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惊讶居然会有这么具体的 “3+1+2” 改革方案! 如果能有效落实,那将是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跃进,为学生们打开更多机遇之窗。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改革方案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需要更多的细节来解释清楚。比如 “核心技能” 指的是哪些? “2” 代表什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阐述才能更好地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高考改革都被吹得天花烂坠,但效果真的好吗?希望这次"3+1+2"能真正解决学生面临的教育压力和就业难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多元评价”的概念,相信 “3+1+2” 能更好地为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希望学校也能加大对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投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家长,我更看重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软技能培养。这次改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感到非常欣慰!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分享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3+1+2" 解读让人感觉很多新词汇,比如“核心技能” 和 "多元评价”。 希望有更简单易懂的解读文章,让普通人也能更容易理解这些新概念。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目标努力学习,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这次 “3+1+2”,能不会让所有的学生都陷入新的焦虑局面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明白高考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希望能看到“3+1+2” 的具体实施方案,让我们对教育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5969.html
用户评论
终于轮到我们家乡一起更新教育体系啦!我一直觉得以前的考试模式有点过于死板,希望“3+1+2”新高考能真的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这听起来很像是个好方向,期待具体方案落地后能看到实际效果。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个老教师,一直都在担心教育改革会不会适得其反,现在这个“3+1+2”有点让我摸不着头脑。希望教育部门做好充分的宣贯工作,让家长和学生真正理解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高考太เน้น应试了,希望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新的政策能不能做到这点呢?期待更多细节方案公布,看看“3+1+2”能为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准备参加明年高考,这个“3+1+2”改革来得真及时!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像我们一样学习和生活,享受多彩人生啊。这真是个不错的方向,期待对孩子的帮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真的,“3+1+2”听起来很抽象,我一个家长都看不懂这个机制是怎么回事儿。会不会是把难度转移到其他地方?教育部应该让百姓更清晰地了解“3+1+2”。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考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每次似乎都只是在变革的形式,没有真正改变教育本质。“3+1+2”能不能走得更深、更有实质性的意义呢?我希望这次 reform 能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培养兴趣爱好。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3+1+2”是不是太复杂了? 我觉得简单的考试制度才是最好的,更容易理解和操作。希望此次改制可以真正解决教育问题,而不是更复杂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高考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并不科学,“3+1+2”或许能提供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在多个维度展现自我是个很好的尝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3+1+2”改革挺有前瞻性的,希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 drive, 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希望教育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新的评估体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觉得“3+1+2”的新高考挺有意思的!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许能让我们未来的年轻人更加出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儿子今年就读中学高三,突然听到这个“3+1+2”,真的有点茫然。希望学校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考试体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 “3+1+2” 能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各个层面,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形式主义。还需要完善配套管理制度,确保改革能取得持续的效果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3+1+2”这个名称有点耳目一新,但关键是要看具体的实施内容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改革的方向和意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灌输要考好的教育理念,突然说要实行“3+1+2”,难免让人有点不知所措。“3+1+2”能不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希望“3+1+2”能真正让学生拥有更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只是换汤不换药。我们期待着教育系统能够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化发展!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3+1+2”新高考改革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清晰地告诉大家具体的内容和目标,不要让家长和学生一头雾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这次“3+1+2”改革能真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那真是太好了!我希望这个变化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