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考

舆论看高考,不能一味“慕强”

这两天舆论上的各种新闻榜单,都被高考新闻给刷屏了,变成了高分考生的光荣榜。有所谓的查分名场面,有考了高分放烟花庆祝的,有考了高分家长被奖励十几万的,也有所谓一个寝室、一个班全都超过了XX分的,这类新闻想必人们都看了不少。

从这种舆论景观看,似乎有把高考办成全民盛事的意图,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这种喜悦,进而强化对高考的主观性认同。但这种掐尖似的新闻扫描,显然是有问题的:哪怕个例铺满整个热搜,也依然是偏颇的,高考不可能是全民盛事,成功者只能是极少数。

在这两天偶尔也能看到几条似乎基调不那么亢奋的新闻。一位男生估分600,结果只考了397,出分的那一刻转头就去厨房做饭了;还有一位妈妈晒女儿高考438分,说是自己女儿考得最好的一次。但这样的新闻太少,也没法冲淡高分考生的狂喜,迅速就在舆论场里消失了。

现在对高考的围观,透着一股“慕强”的气息,对高分考生不吝崇拜与艳羡。但这种“慕强”也让人有点难言滋味,对成功者高分贝的赞美,一定会形成某种巨大的社会压力。不知道在这种热血上头的兴奋里,那些考分一般乃至不甚理想的考生,他们会作何感想?会不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感到暗淡和无望?

笔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母亲哭诉自己辛辛苦苦,但孩子离二本只差几分,言谈之中似乎儿子已经再无出路。这个分数谈不上理想,但考虑到“普职分流”的大背景,很多学生甚至并不参加高考。如果这就已经“再无出路”,那么其他的考生又该怎么办?

高考不是一个比赛,大家不是只欣赏胜利者就够了。那么多成绩一般的考生,他们也必须拿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成绩开启新的人生。舆论场上充斥着对强者的崇拜,换句话说,就是对弱者的漠视,这些普通考生的命运似乎无人关心。很多人的“少年心气”,恐怕在这几天已经被磨损得差不多了。

这未免太“残酷”了。本该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公共舆论,已经退化成了一个“公共朋友圈”了:摘出两个优秀考生,然后献上一堆点赞。看上去喜气洋洋,作为公共舆论来说,却透着一种空虚。考生的下一步怎么选择比较合适?高考在漫长人生里的占比几何?这些更理性、更准确的分析已经非常稀缺,所有人被卷入了分数焦虑里,也让很多人丧失了对一场考试更加审慎全面地评估,把高考神化,也把人生给简化了。

这种简单地发喜报,也会传递一种粗线条的“鸡汤”,似乎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就能收到鲜花和掌声,这的确会遮蔽一些真实的问题。就像前几年突然兴起的“山河大学”的网络梗,连教育部都已出面回应这种呼吁教育资源均等化的诉求。高分考生、查分名场面云云,这种皮相的表现,背后决定因素某种程度上就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当舆论成了一种喧嚣的围观,那些真正需要严肃讨论的话题,也就逐渐淡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这些年,兴起了很多所谓高考名师,给人们选专业提出各种意见,他们一句话都足以掀起巨大的社会讨论,甚至降低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多名师的咨询收费并不低,也早已不是“寒门家庭”所能承担的,但这丝毫没有降低他们受欢迎的程度。

舆论上有不少声音对他们进行批评,说他们“割韭菜”,说他们提供的服务货不对板云云。但有没有想过一点,不正是他们接住了被舆论所抛弃的“普通考生”吗?舆论围观高分考生,何曾给普通考生多少关心、多少有价值的讯息?无论这些名师的真实水平或意图如何,他们至少从姿态上对普通考生表达了亲近,给予了人生指导,也赋予了一些希望。而这,本应该是理性的社会讨论所应该提供的。

用户评论

爱到伤肺i

说得太对了!现在的社会确实总是强调成绩和名校,仿佛只有考上985/211大学才是成功的象征。这样只会让孩子们陷入焦虑和压力,让人忘记了学习的本来意义——为了探索知识、理解世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高考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竞技场,但竞争本身并非坏事。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竞争,重视过程而非仅仅结果。不要把“慕强”变成一种扭曲的自卑心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我特别认同观点,现在的教育环境让人感到窒息,压力都来自社会对高考的过度解读。孩子们本该是天真的、快乐的,但这却被我们用分数来评价和绑架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蔷薇

其实“慕强”这种心态本身没有错,它能够激励人不断进步。问题在于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它,引导学生追求的不是仅仅名校的光环,而是对知识的渴望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完全赞同!教育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而不是一味地挤压到一个“高考跑道”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未来,不应该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人的价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苍白的笑〃

我不认同这种观点,高考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筛选人才,推动社会进步,不能因为“慕强”而被否定。重要的是要完善高考制度,让它更加公平公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世晨晓。

现在社会真的把“名校镀金”看得太重了。很多家长都选择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拼尽全力去为他们考上好学校而努力奋斗着。这种压力确实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我觉得高考的结果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不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或失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元发展,尊重个体差异,不要让“慕强”成了一种捆绑和压迫感。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社会对高考的关注确实过度了,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压力。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一味追求眼前的成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一味地用“慕强”来衡量一个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才是长远来看最宝贵的财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有些说法太绝对了,“慕强”也不一定纯粹是负面情绪,它也可以成为一种动力和激励。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慕强”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把自我价值完全绑架在考试分数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我认为高考本身并非坏事,毕竟它可以作为一个筛选机制,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我们也需要反思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注重成绩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压力?如何才能让教育更全面、更加人性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窒息

社会对于孩子成长的焦虑确实很大,很多家长把自己的焦虑压 onto 孩子,让他们过分追求所谓的成功。但真正重要的不是光鲜的成绩单,而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灵富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慕强"本身是一种本能,只是被现代环境扭曲放大而已。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将“慕强”转变为学习动力,鼓励他们探索自我,而不是陷入焦虑和无休止的攀比中。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评价体系,固然存在一定问题,但不能一味地否定它。"慕强"是一种现象,而我们需要的是去引导、理性看待这种现象,将教育回归到“育人”本身的核心价值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爱剩女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名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我们不能把孩子的人生都绑在高考这条线路上,"慕强" 的标签太过于绝对,会让孩子们忘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教育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让他们陷入无休止的竞争中。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新途教育网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4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