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普通高考

高中部编历史教材关键表述汇总(高中历史部编版教师用书)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2.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3.《辛丑条约 》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4.《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6.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7.1937年8月下旬,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8.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以1946年 冬 爆 发 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

10.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11.19356年中共八大的举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12.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3.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4.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15.1999年,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

16.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17.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18.2020年5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2.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3.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4.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5.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6.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权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

7.《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8.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9.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9月,双方以150多万兵力在马恩河激战,德军战败,标志其“速决战”破产。

10.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

11.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次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2.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13.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14.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篇演说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15.以中国自力更生拥有“两弹一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等重大事件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16.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倡导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这次会议提出不结盟和非集团化原则,是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

17.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选择性必修一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5.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6.1956年,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7.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8.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这是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

9.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10.《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唐律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11.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2.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 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1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选择性必修二、三

1.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2.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3.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大本钟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到了准确报时的作用,后来成为伦敦的重要标志。

4.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5.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6.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7.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地带的一声爆炸标志了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

9.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州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每年两次,至2019年已举办126届,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标志,被称为“中国第一展”。

10.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1.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12.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13.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4.塔哈侯赛因是埃及盲人作家,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他的自传体小说《日子》,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埃及的社会生活,体现了当时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要求进步与改革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埃及现代新文学的诞生。侯赛因也成为埃及要求民族复兴的新兴力量的代表。

15.太学与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16.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教材有关“确立”的表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2.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3.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4.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5.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6.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

7.时约法》。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际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8.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9.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古田会议”。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0.1935年1月,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12.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14.1949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站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5.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16.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7.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18.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的目标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

20.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1.在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在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其写入宪法。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桑海原为马里属国,后乘马里内乱崛起,击败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

2.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5.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大革命中形成的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纂民法典的蓝本。

6.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

7.1791年,议会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8.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制衡。

9.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10.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1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同美、苏、英、法等国一道参加了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制定《联合国宪章》的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的主张,为旧金山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在事实上得到承认并确立。

选择性必修一、二、三

1.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2.至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5.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其中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最为典型。

6.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过程。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稳固。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宪法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经过数年动荡,法国确立了共和制。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8.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共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9.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0.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11.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12.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13.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

14.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15.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6.《拿破仑法典》与此前颁布的法律,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17.12世纪,英国确立了陪审团制度。陪审团在法庭上聆听证据,就事实问题作出决定;法官决定法律问题,判断某项证据是否可以被引入审判。

1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0.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22.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23.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24.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25.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26.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7.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28.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德

教材有关“开始”的表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2.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4.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重大发展。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5.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6.汉武帝继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7.汉末社会动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曹丕继任魏王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

8.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9.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10.自唐朝开始,庙号成为皇帝在文献中最常用的代称。

11.魏晋南北朝时,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13.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14.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15.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

16.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后来元朝在金中都东北兴建大都。明朝前期迁都北京,位置比元大都略微南移。明朝嘉靖年间,又在北京城南面加修外城。今天北京的中心区域由此形成。

17.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之后,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

18.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

19.北宋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20.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

21.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22.两次鸦片战争的失 败,使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3.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24.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中国同盟会及其他政党组成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的初选和复选中获得巨大胜利。

25.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

26.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政府加强了独裁统治。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8.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9.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0.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32.七七事变,全国抗战由此开始。

33.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

34.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5.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36.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7.1956年以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而被载入史册。

38.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39.1990年,“七五”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40.从2009年开始,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增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41.420年,刘裕夺取皇位,建立宋,南朝开始。

42.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五代开始。

43.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44.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金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45.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46.1917年8月,护法运动开始。

47.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开始。

48.1940年8月,百团大战开始。

49.1945年8月底,重庆谈判开始。

50.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51.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

52.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53.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成为最早的阶级对抗形式。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2.5世纪后期,日耳曼人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3.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

4.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5.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6.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7.自从阿拉伯商人控制东地中海商路后,西欧人就开始寻找经大西洋到达印度的航线。

8.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9.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

10.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1.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1493年)

12.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13.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4.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15.1775年4月,波士顿附近来克星顿的民兵与英军发生冲突,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6.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其住宅唐宁街10号成为历任首相官邸。

17.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18.从18世纪30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19.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20.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21.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2.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3.19世纪中后期,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4.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侵略活动的主角,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

25.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就侵入非洲。

26.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是其中的代表。

27.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的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这次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28.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29.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0.1918年夏,国内战争开始后,为了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31.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32.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3.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34.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35.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36.1942年7月,德军第六集团军进抵距斯大林格勒60千米的顿河河曲,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37.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38.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39.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选择性必修一

1.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

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3.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4.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后,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5.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6.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制度,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

7.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

8.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

9.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10.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1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始,到南宋朱熹集大成。

12.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3.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14.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15.为加快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中国政府于2000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6.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17.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宣布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领导人圆桌峰会开始。

18.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

19.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20.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党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党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21.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五铢”铜钱的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

22.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23.1360年,法国开始铸造法郎硬币。1795年,法郎作为唯一的标准货币在法国流通。

24.中国直到1931年才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

25.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项规定开了协定关税的恶例。此后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强化了西方列强的协定关税权。根据这些条约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规定,中国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26.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此后这成为英国的一个固定税种。

27.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8.2006年开始,中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

29.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

30.明清时期,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选择性必修二

1.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2.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4.美洲的番茄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最初也是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明朝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5.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6.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锄耕已经产生,开始出现石耜、石铲、石锄或骨耜、木耜、蚌铲等翻土农具。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犁耕出现。此后犁耕技术不断进步,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7.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8.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9.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10.宋代以后,当铺在进行一般的消费性动产抵押放贷的同时,也开始进行经营性的放贷,还逐步发展出了有息存款。

1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2.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

13.18世纪后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操纵下﹐英国商人将鸦片从印度运到中国销售。后来,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

14.20世纪60年代,商业贸易领域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商务文件。

15.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16.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17.集镇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商人的出现使手工业者聚居的地方迅速繁荣,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

18.自先秦以来,中国民居的设计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礼仪制度。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19.19世纪中后期,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20.人类自旧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狩猎野马,并在新石器时代实现了对马的驯化。

21.中国自20世纪末开始建设高铁。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22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2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22.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

23.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空中通道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快捷时代。

选择性必修三

1.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在青铜时代,国家建立,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汉字发展成熟。商朝的青铜铸造工艺水平相当高。西周时期,青铜礼器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的发展与完善。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

2.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3.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4.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5.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6.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7.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8.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9.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大约从16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非洲失去了大约1亿人口,这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

10.1803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

11.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12.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贸易、金融等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2004年8月,中国开始实施《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14.在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标志。从此,中国共产党一直领导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15.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

17.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

18.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19.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从艺术珍品开始的,成为人们拥有财富与权力的体现。

20.大约从19世纪开始,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

教材有关“结束”的表述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2.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3.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4.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5.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6.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响应。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9.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激发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0.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将侵略矛头指向国民政府统治的中心区域。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11.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10月下旬,武汉失守,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

1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3.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15.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16.1976年同年10月,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7.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

18.1911年中国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19.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就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

2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22.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3.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4.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5.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26.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7.新中国的成立,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创造了前提。

28.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以英军战败而结束。这场战役的胜利增强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从此美军从战略防御逐渐转入战略进攻。

教材有关“完全”的表述

1.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经过长期纷争,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了,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3.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在革命运动高涨之际,立宪运动也造成很大声势。

4.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政人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

6.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完全胜利后,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8.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9.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10.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11.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12.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13.到1930年,日本也终于同意了《中日关税协定》。国民政府通过这些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教材有关“普遍”的表述

1.据《周礼·地官·质人》记载,商周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可见当时奴隶买卖的普遍。

2.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3.通过普遍招募方式组建军队的做法开始于唐玄宗时期。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

4.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5.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6.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7.理学还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逐渐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8.日军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造成普遍的饥馑和死亡。

9.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10.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11.在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欧洲各地普遍出现了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的状况。

12.1848年,欧洲普遍发生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回到德国,投入实际的革命斗争。

13.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4.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还普遍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15.12世纪前后,建立在罗马法和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

16.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17.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公民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18.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

19.中国古代谚语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

20.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21.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22.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3.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抬梁结构。明朝时,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

24.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25.在拉丁美洲,欧洲白人、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种族融合现象非常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

26.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27.《世界遗产公约》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教材有关“成熟”的表述

1.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2.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3.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

4.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5.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6.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

7.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8.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9.近代以来,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规范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渐形成并成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11.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12.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由于内部各族尚未充分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13.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14.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15.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16.“开元盛世”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17.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

18.在明清两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

19.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20.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用户评论

灬一抹丶苍白

终于看到了,我一直想知道这些关键表述!希望这个总结能帮到老师们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国历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内容很丰富,对高中历史教材的改制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处理,我觉得很有深度和思考,期待看到最终完成的版本!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雪花ミ飞舞

这个表述总结太棒了!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比较关注教材改革的方向,这份整理能让我对学科发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省去许多找资料的时间。非常实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说实话,我对历史教科书的改编有点抗拒,担心会过于“政治化”或者删减一些重要的内容。希望最后的结果能够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教育意义。很期待看到最终版本!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关键表述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但我觉得这份总结还缺少对不同年级的历史教材的差异分析,比如古代史、近代史和当代史该如何解读呢?应该更有针对性的整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我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高中的历史教材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难题。这个汇总能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这几年历史教材改革确实一直在不断进步,这个总结也体现了这种努力的方向。不过,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公开讨论和监督,才能确保最终版本更符合广大师生需求。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作为家长,我关注孩子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教科书的选择。希望这些关键表述能够帮助老师们传授真正有价值的历史知识,而不是简单的记诵历史事件!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离殇

这份总结非常实用,可以供我和学生一起回顾和理解教材内容。我相信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会有很大帮助,也能让他们对历史更加感兴趣!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我觉得对部分关键表述的解释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熟悉看不清

这个总结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部分重要知识点。但是我希望能更加突出一些时代性问题,比如科技发展、社会变革等方面的思考,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全面的认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oО清风挽发oО

对于老师来说,这份汇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备课和上课。希望教材编纂者能够继续坚持教学改革的步伐,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我认为这份总结还缺少对不同地区历史文化的阐述,应该更加关注我国历史的多元化发展,避免单一化的认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期待能够看到更完整、更有深度的高中历史教材。我希望最终版本能够既准确反映历史真实性,又能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热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历史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启迪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认知和传承。这份总结的重点放在了知识传递上,我希望未来可以更多地关注历史思维的培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相信随着不断完善,这份高校编稿用书会给老师们带来更大的帮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新途教育网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2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