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传统生存智慧:病态营销的永恒法则
有一天,燕王府来了一位看相的相士,名叫袁珙。据说此人有谋略,术数高,朱棣想试试他的本事,就身着护卫的服装跑到一家小酒铺里喝酒。袁珙来到酒铺后,一眼便认出了朱棣。回到燕王府,朱棣让袁珙再给他看相,袁珙看了片刻,说:“您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日角插天,这是太平天子的面相呀。”与此同时,燕王府里还来了一个名叫金忠的算命先生,袁珙、金忠整天和燕王府的护卫混在一起,给这些人算命、看相,全都许以公侯将帅,说得众人毕大欢喜,更决心帮助燕王朱棣打天下了。等到这些事闹得世人皆知时,朱棣又假装生气,将袁珙赶了出去;待袁珙走到通州,朱棣又派人秘密将他接回燕王府。
这些事情,听起来神乎其神,其实后面另有玄机——有那么一个潜伏在幕后的人,在操纵着这盘棋。
这一年,过了旧历十月,天气一天天冷了下来,这一天正在朱棣想着对付朝廷削藩的计策时,道衍和尚走了进来。朱棣对道衍说:“我出一副对联,大师对个下联怎么样?”道衍答:“可以,殿下请出上联吧。”朱棣说:“我这个上联是字谜的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那时候的“冰”字经常被写成“水”字左上角加一点,所以他说“水”字要是没有这一点,就成不了“冰”字。道衍和尚听后,随口对出下联:“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道衍和尚不讲天气,他讲的是时政,也对了一个字谜,他说“王”字如果不出头,就不是“主”字,如果出了头,就是“主”字。他的意思是让朱棣去夺取皇位。
朱棣让道衍占卜,于是道衍拿出三枚铜钱,让朱棣掷到桌子上。朱棣刚掷出一枚,道衍说:“我知道了,殿下昌想预卜能否得到皇位。”道衍如此敏锐地捕捉到朱棣的心思,把朱棣吓了一跳,连忙让他不要乱讲。而道衍却给朱棣讲了一番起兵夺位的道理,他说:“如今皇帝猜疑宗室,已经有五位藩王被削废了。殿下您是如今朝廷最忌惮之人,虽然尚未削废到您头上,但您能够幸免吗?殿下您所处燕地,地势险要,老百姓多习弓善骑射,动员一下,可征兵三十万,存粮亦足十年。如果以殿下护卫中的精兵良将为核心,动员军队南下,平山东、下淮南,谁能抗拒?如果殿下不这样做,坐失良机,朝廷先发制人,您还能高枕无忧吗?早晚会成为任凭人家处置的一介匹夫,我猜想殿下您的想法,应该跟我一样。”
在收到暴昭汇报燕王府秘事奏章的同时,朱允炆还收到了朱棣的一份报告,报告中,朱棣称自己病了,病得还相当严重,请朝廷让他的三个儿子回来见他一面。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称病不出,借以蒙蔽对手,避其锋芒,这是燕王朱棣应付时局的老办法了。当年他与晋王朱一同入朝,朱厉辞寻衅时,朱棣便是以装病骗取父亲的同情,脱身归藩的。这次他又故技重演,以退为攻,迷惑朱允炆和齐泰、黄子澄等人,以窥测时机。
此时朱棣与朝廷虽然还没彻底撕破脸,只是维护着表面的温情,但彼此之间已经没有多少信任了,这个时候朱棣提出这样的请求,也只是想赌一把,试试这份报告能否让朝廷放他的儿子一马。
朱允炆找来了齐泰和黄子澄,拿出朱棣请求让儿子们归藩的报告,问他们意见。齐泰说:“既然报告说,燕王朱棣在北平准备造反,干脆现在就把他的三个儿子抓起来,明确作为人质,用他儿子的性命来牵制朱棣,让他不敢轻举妄动。”黄子澄不同意,他说:“现在燕王朱棣不是还没造反吗?抓起来他的儿子来,不是等于授之以柄吗?他要是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可就麻烦了。我看不如就按他的请求,把他的儿子们放回去,让他一时放松警惕。我们再乘机袭击,一举可成。”最后,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建议,同意放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北平。
魏国公徐辉祖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大儿子,得知朱允炆要放朱棣的三个儿子回北平,急忙赶来劝阴。徐辉祖的姐姐是朱棣的王妃,他是朱棣的小舅子,朱棣的三个儿子是他的亲外甥。可是他太了解朱棣了,他对朱允炆说:“我这三个外甥中,老二朱高煦是悍勇无赖之徒,非但不忠,而且不孝。如今放了他们,就是放虎归山,将来必成大患。”
朱允炆听了这番话,将信将疑,又找来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询问。徐增寿虽然是徐辉祖的胞弟,但他们两人在这场叔侄争位的斗争中不同,他跟朱棣关系特别好,所以竭力帮朱棣说话。朱允炆听了,又相信了徐增寿的话。
朱棣的三个儿子分别叫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这三个年轻人得知获准回北平,如获大赦。朱高煦唯恐夜长梦多,偷偷跑到舅舅徐辉祖的马厩里偷来几匹好马,深夜就动身出发了。等到徐辉祖发现再派人去追赶时,兄弟三人早已渡过长江,扬长而去了。
朱高煦虽然唯恐朝廷派人追赶,狼狈北逃,但一路上还是劣性不改。有人多看他一眼,他便怀疑是朝廷密探,将其杀死。经过涿州时,因为距离北平很近了,他就更加放肆,住在驿站中,稍有不满,就将驿站的驿丞暴打一顿。地方官将此情形上报到朝廷,举朝惊愕,官员们纷纷上书。
朱允炆后悔不已,但已然晚了,兄弟三人已顺利回到北平,朱棣终于跟三个儿子团聚了。朱棣本来没指望朱允炆放了他的三个儿子,所以见他们回来,他喜出望外,第一句话就是:“我父子能够团聚,乃天助也!”
朱棣还没高兴几天,到了六月时,燕王府又出事了。
王府护卫之间素有来往,其中有三个人来往甚密。这三个人中有两个人参与了起兵的准备,有一个没有参与。这两个参与的军官对另外一个军官也不太保密,于是这个未参与谋反的军官就向朝廷告密,说他有充分证据证明燕王府里有人要谋反。不过他只是个下级军官,只知道那两个军官所说的情况,别的情况一概不知。结果那两个倒霉鬼被抓到京师处死了。朱棣眼睁睁地看着手下人被杀,也无能为力,因为此时的他还没准备好,还不能轻举妄动。
这一次燕王府抓人,意味着朝廷对燕王朱棣下手的时候不远了。
形势越来越紧迫,装病是混不过去了,朱棣索性装起疯来。他一会儿在大街上高声狂呼,一会儿到饭铺里抢饭吃,一会儿又卧倒在大街上,呼呼大睡。这样一来,整个北平城都知道燕王被朝廷逼疯了。
朱允炆派到北平的地方官张昺和谢贵听说了这一情况,不敢轻信,于是借口探视病情,来到燕王府。他们俩由王府的人带着,来到朱棣的房间。只见朱棣坐在火炉边上,身上披着被单,浑身哆嗦,一个劲地喊冷。这时正是旧历六月,阳历七月,是北平最热的月份,大家都感到暑气逼人,而朱棣却嚷着“好冷啊”。两人不由大吃一惊,心想,难道朱棣真疯了。朱棣确实有病,他受父皇朱元璋之命常年征战北方,有风湿的毛病。风湿病畏寒不畏热,王府宫殿高大阴森,虽然是酷暑天气,但屋里并不热,加上湿气重,朱棣烤火还真对他的风湿病有好处。
燕王府的长史葛诚早就效忠朝廷了,他唯恐张昺和谢贵上了朱棣的当,等两人离开王府后就跟了出去。他悄悄地告诉二人:“二位可千万别上当,燕王他根本没病,这是他装的。你们千万不要因此而有所松懈,一定要严密注意燕王府的举动,一旦朝廷有命令立即下手。”他认为朱棣很快就要举兵谋反,并将这事密疏报告了朱允炆。
朝廷耳目虽多,但北平作为燕王藩国所在已经近二十年之久,正所谓根深蒂固。因此为燕王府望风密报者也不算少。一名街舍老媪听到酒醉后磨刀市中的卫卒声称欲“杀王府人”,急忙向燕王府报信。
这时,恰巧朱棣派他的护卫百户邓庸赴京奏事,朱允炆听从了齐泰的建议,下令将邓庸逮捕审讯。严刑之下,邓庸把朱棣要举兵谋反的事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时朱允炆才确实感到,燕王真的要谋反了。朱允炆于是发出密诏,派人往北平逮治燕王府官属,并密令张昺、谢贵逮系燕王。
就在这时,南京城里出现了皇宫闹鬼的传说。《奉天靖难记》载:“夜宴张灯荧煌,忽不见人。寝宫初成,见男子提一人头,血气模糊,直入宫内,随索之,寂无所有。狐狸满室,变怪万状,遍置鹰犬,亦不能止。”其间,京师又发生地震,明宫文华殿、承天门和锦衣卫武库连续失火,各地水旱蝗灾的檄报也不断送达朝中,谣言随之四起,闹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这还不算,建文元年的盛夏,京城的街头巷尾居然流传起了一首民谣:
莫逐燕。
逐燕燕高飞,
高飞上帝畿。
据说是一位道士边走边唱的,有一些小孩子跟着学唱,后来许多人都随着唱了起来。这是威吓,还是警告?无人知晓。但是朝廷与燕王之间那一触即发的危状,则已经是有目共睹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17387.html
用户评论
这个文章说得对啊!很多时候我们都陷入了生活的困境,迷失方向的时候,就好像自己生病成了傻子一样,被人欺骗和利用,只能屈服于现实。但要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要明白自己是怎样被“操纵”的才能够摆脱这个 vicious cycle 。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称疾卖痴颠扑不破的生存术”,这标题真是很有看点!我一直在找方法让自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立足,学习如何“适应”,不被他人轻易利用。这种生存策略听起来很现实,也让我对未来更有信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个说法有点阴谋论的味道?我们不应该活得更真诚些? “卖痴”这种方法我觉得不太可取,长期下去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还是应该坦荡地面对生活,不把人际关系变得那么复杂化好一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真是戳我心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就像个白痴一样,被世俗的规则和各种利益驱使着盲目前进。 这种生存哲学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或许真的应该学会“称疾卖痴”,避免陷入更大的漩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你要活下来,就要學會适应这个环境。不能总是单纯地做相信自己是好的东西或人是纯洁的等,现实中很多时候都是利益驱使的,你还要保护好自己,这篇文章说的有道理也让人有点感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以来都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尔虞我诈,大家都在互相计算,这种“称疾卖痴”的生存方式感觉像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更希望人们能真诚相待,而不是用伪装来达到目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里的观点!它让我意识到,在复杂的世界中,有时候学会“低头”,扮个“白痴”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完成自己的目标。这种智慧,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这种生存策略太危险了,长久的欺骗会让人失去自尊和真实自我。与其用假面具去获得暂时的利益,不如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真真正正地活出自己!这才是更可贵的品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说得很有道理哎,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愿承认自己的软弱,不愿意去看那些不完美的事,但现实就摆在那里,我们要学会“聪明”的伪装自我,用一些策略来保护好自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深思! “称疾卖痴”这种生存术确实很实用,尤其是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下,有时候需要用计谋和技巧才能获得生存的保障。但我更希望人们能用真诚和善良去对待彼此,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有点像在玩“利益输送”的游戏啊? 这种生存策略听起来让人很难受,感觉是一种虚伪的行为。 我更愿意选择坦诚相待,直面困难,勇于承担责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实的确像这样残酷!有时候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保护好自己,学会“称疾卖痴”。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存智慧,它让我对这个社会更加谨慎,但也更加警醒!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感觉这篇文章的观点有点偏激啊? 总觉得这种“伪装”的方式会让人失去自我,变得没有底线。 还是应该坚持做真实的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的优点和缺点都怎么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 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单纯,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需要学会用巧妙的方式来应对。 “称疾卖痴”这种技巧在一些情况下确实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我觉得,人际关系就像一场游戏,你需要学习规则才能赢得胜利! “称疾卖痴”這種生存策略或许就是一种特殊的“规则”。 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社会中隐藏的潜规则,让我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越来越觉得生活是复杂的,充满了各种挑战和陷阱! 想要活得更好,就需要学会用智慧和策略去应对这些困难,即使有时候需要“称疾卖痴”才能保护自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