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考

现代诗歌美学解析:感受心灵之美、听觉之美与视觉之美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现代诗歌美学解析:感受心灵之美、听觉之美与视觉之美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现代诗歌美学解析:感受心灵之美、听觉之美与视觉之美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美学中,审美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指的是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多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审美意识系统。”也就是说,在审美活动中,针对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会要求其产生相应的审美意识,以期达到自己的审美需要,甚至是审美创造。

可以说,审美是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完美而去进行的一种艺术活动,是一个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我品味、培养高尚情感的过程。人们可以在审美中去完善与升华自我。

而现代诗歌具有的丰富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内涵,就是一种经久不息、历久弥新的美,对于绝大多数擅长发现美的人来讲,这种美是可以被强烈地感觉到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现代诗歌才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小学教材,走进人们的视野。

从《再别康桥》《雨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名篇的入选,到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单元”的第一课,且课本上还明确指出:“毛泽东诗词是用古典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无一不说明了现代诗歌对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与审美鉴赏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代表了诗歌创作的点点星光,人们从中获取一些美的东西,就足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汉语“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说,鲁迅认为,汉语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些美我们可以概括为意境美、音韵美和形象美。

那么,诗歌作为汉语中最精致的文学样式,我们在对其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时,也可以将鉴赏现代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和形象美以及情感美来作为切入点,而鉴赏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

熟读成诵,感受音乐美

审美是人的天性,而现代诗歌中的经典诗作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美”,能够深入人的心灵,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而阅读,能够带领我们走进其中,去寻找诗中美的因子,在美的情境中去唤醒心中那份充满诗意的天性。

(一)熟读成诵

诗歌一直被认为是情与美的结合,而这种情与美的结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即用心灵去感悟其中的境界,而我们用心感悟现代诗歌的方式中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一种便是吟诵,也就是熟读成诵。因为在吟诵的过程中,我们对诗歌的感悟主要来自于自身的语感和文化底蕴,也就是对诗歌的一种直觉。而这种直觉,是对诗歌进行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体验,对接下来的鉴赏十分重要。

诗人靠直觉去创造美,读者也靠直觉去鉴赏美。而诵读,是直觉产生的第一要义,诗歌中的节奏、韵律、情感都能在第一时间通过读者的直觉震荡心灵。同时,现代诗歌中美的因子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只有通过熟读,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也是通过吟诵和诵读,在勾勒出一幅美的情境的基础上,使诗中最为形象的审美因子与自我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通过反复诵读,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诵诗入韵

韵,即节奏。朱光潜曾说,“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染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引起同情共鸣。”诗人用“我心”写“我诗”,让读者在鉴赏时通过诵读去体味这种节奏和韵律,去体会其中蕴含的美。

如《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全诗共七小节,每节四行,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来”“彩”押韵,音律和谐,此外,这首诗歌时而舒缓轻盈,时而清晰嘹亮,旋律优美。

(三)音诗相融

“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朱光潜)”也就是说,诗歌原本是在实际表演中来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一种歌词。诗歌都具有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专指诗歌语言方面的节奏鲜明,音律和谐。同时,正是因为现代诗歌的富于音乐表现力,我们更应该由诵读进入到审美的境界。

诗歌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声音艺术,它的魅力是与其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以将其与音乐相结合,去体会它的音乐美。可以运用自身的天分去进行再创造,也可以赏析他人的创作。如《雨巷》这首诗,词句的复沓,韵脚有规律的重复,造成了一种音律缭绕的音乐效果。自此,《雨巷》便被创作成了歌曲,音诗结合,涤荡人心。

“诗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古典诗词有很多就诗谱曲的歌词,如柳永词。音乐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是诗歌形式上的本质要求。适当的音诗结合,能够使读者伴着音乐的节奏走进文本,去体悟文本的情感,从而陶冶性情。

我们在对诗歌进行鉴赏时,可以利用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从动态的角度去鉴赏与品位其中的美。可以把流行音乐引入诗歌,去发现音乐中的一些诗歌元素,把诗歌当成流行歌曲来唱,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鉴赏能力。在优美的旋律中吟唱,也许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会更进一步。

寻象造境,体味意境美

诗歌所构建的意境,是我们进行审美鉴赏时必须突破的关键。意境能够使人仿若置身其中,从而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在鉴赏诗歌的同时品味其意境,才是审美意识的真正萌芽。“言有尽而意无穷”,才是诗歌真正的美。诗歌鉴赏的核心之处,便是如何“入境”。“和创作诗一样,欣赏诗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诗美信息进行处理,再造诗美的过程。”

(一)寻找意象,辨析美

意象,是承载着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很多时候,当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虽然还未入境,但已被诗中所呈现的意象所吸引并有所感触。古代的诗人喜欢用意象来表达心中的情思,使意象也成为了诗的重要元素,现代诗歌也是如此。我们在鉴赏现代诗时,也需要从意象入手,去寻求其中所蕴含的美。诗人所选取的意象,一般都是经过处理才呈现的。我们在找寻诗歌中的意象时,要着重对捕捉到的意象进行改造,这是鉴赏诗歌主题和情感所必须的。因为意象虽取材于生活,但是可能会经过了诗人高于生活的再创造。

有时,诗人要把“意”藏入“象”中,所以我们在进行审美鉴赏时,必须尝试寻找出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并将其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风暴,进行构图,去辨析其中蕴含的美。例如《雨巷》这首诗蕴含着多个典型意象: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等,都渗透着朦胧美,以“油纸伞”这个意象为例,油纸伞是江南文化的代表物,诗中“油纸伞”象征着纯净、淡淡的忧伤,体现了朦胧的寂寞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挖掘意象背后的情感与诗意,这样学生才会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理解整首诗歌。

(二)再造情境,还原美

现代诗歌的鉴赏,不仅要从寻找意象入手,还要通过发散思维,进入更深层次的意境,再造意境。这样才能逐渐走进诗歌的艺术空间,进入诗人的心灵,与诗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诗歌最真实的美与意蕴。

例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充分利用意象组合,大胆传达出她对世俗爱情观的不满,并抒发出对心中理想爱情的追求,诗歌中“凌霄花”“鸟儿”“险峰”等意象的组合,将诗人纯洁、高雅、不惧世俗的爱情观呈现给读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意象群的组合,将学习者带入诗歌的意象情景之中,带入诗中的情感世界,还原诗歌中的美。

(三)联想想象,创造美

现代诗歌的艺术形式决定了其语言表现的含蓄性与丰富内涵,这样的语言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联想与想象的空间。鉴赏现代诗歌,联想与想象是必不可少的。诗歌鉴赏是必须有读者的意识介入的,在诗歌解读过程中必需在读者原有的意识与阅历的基础上进行联想与想象,这是诗歌鉴赏也是文学鉴赏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诗歌给我们营造的是一个充满神奇与丰富内涵的世界,所以想象与联想才会如此重要。

只有有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才能去探求诗歌内在的美,才能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进作者的心灵。作者完成诗歌写作是需要想象的,读者进行诗歌鉴赏也是需要想象的,作者的想象创造了诗歌的美,读者的想象可以在对诗歌进行还原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的再创造。例如,郑愁予的《错误》这首诗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具有古典美,描绘了一幅思妇等待归人的图景,但联想郑愁予的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把诗中的“我”联想为台湾,处于动荡年代的台湾人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根据创作背景与对诗人的其他诗作的分析联想,我们也可以把诗中的这种情感理解为家国之情。

移情入境,领会情感美

文学鉴赏,应该以提炼作品的情感内涵作为追求目标,鉴赏现代诗歌也是如此。正是因为诗歌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才能经久不息、历久弥新。“人生来就有情感,情感天然需要表现,而表现情感最适当的方式是诗歌。”[4]

(一)抓诗眼,以点带面

若要精准地提炼诗歌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必须能够抓住诗歌的感情核心词。通过诗中的个别词语去找寻其独特的内涵,去体会、去领略,以破解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均有“诗眼”。与古诗相比,现代诗在结构上要灵活得多,但诗人们也同样会把情感关键词放在其中。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诗中的关键字词,去寻味诗人的情感则不是难事。同样,我们在进行审美鉴赏时,要注意诗歌本身的整体性。提炼关键词,抓诗眼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对整首诗进行肢解,要把它始终作为一个整体去鉴赏。

以点带面,不是一味地去注意华丽的辞藻,更不是以偏概全,而是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才能得到真正的艺术和审美享受。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诗的上阙———“看”字,统领以下七句,从而描绘了一幅由远及近的湘江秋景图。

(二)品关键,质疑求美

现代诗歌形式灵活,有利于作者去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利于读者阅读时的自由想象。一般情况下,诗人会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在诗歌文本的关键之处,需要读者用自己的方法去领略和解读。

在鉴赏诗歌的情感时,除了要从中去寻找诗中的关键句,更要去再现具有个性的诗情诗境。因为每个人所体会到的美,都是个人性格、情趣的体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有时候,我们在鉴赏一首诗时,可以多问几个为什么,去更好地体会诗人的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情趣。实际上,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质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疑能够让我们不断靠近诗歌的真相,调动审美鉴赏的生命力。

多方比较质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读者的鉴赏思维与能力,也能让读者在诗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去更好地体味诗歌美的内涵,从反思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雪”这个意象在全文被反复提到,“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雪”暗含着大堰河悲惨无比的身世;“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也指大堰河不幸的一生。引导学生领会“雪”的情感表达,感受诗中的悲剧气氛,以及基于此传达出的对大堰河的赞美。

(三)体情愫,回归文本

一般情况下,读者在心理上容易对诗中的文字产生表层的理解,甚至可以脱离文本内容而浮想联翩,却对诗歌本身的鉴赏与解读毫无益处。我们提倡要发挥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但也有必要知道,我们在体会诗人的情感时,要及时地抓住思想的风筝线,在诗人笔下的艺术天空自由漂游,但决不能使其游离于文本的思想与情感之外,去胡乱审美。

我们要直面文本,最终回归文本,这样才能真正去实现对诗歌美的鉴赏,才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领略诗歌的美。例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所传达出的是一种对康桥依依不舍的别离情愫,如果将这种情感与他和林徽因之间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不免有些牵强且无依据。因此,要忠实于文本,通过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未来的社会,是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与创造的社会。读诗,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而是让人们爱诗,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诗歌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在诗歌的土壤上放飞梦想,在诗歌的殿堂中洗涤心灵。

用户评论

滴在键盘上的泪

说的真对!我一直觉得好的诗歌不仅要看押韻、节奏的美妙,还要打动人心的内涵,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艺术作品。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体会到诗歌的多美之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审美意美以感心”这个说法很有意思,以前总是被诗歌的形式和语言所吸引,现在想想,诗歌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触碰心灵深处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才是真正的艺术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这篇文章写的很棒!把现代诗歌审美的三方面说得清清楚楚,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看来学习诗歌不仅要关注形式,还要结合内容和意境才能真正欣赏到它的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我虽然不是个诗歌研究爱好者,但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道理啊!诗歌的美可以透过感觉捕捉到,像是声音、画面甚至内心感受都能被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观点很开阔也很有意思。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我一直认为现代诗歌过于注重形式感追求“美”的效果,反而忽略了内涵和情感的表达。这篇文章提醒了我,诗歌的美要源于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触动人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文章观点很有深度,但是我更倾向于“意美”,因为好的诗歌它可以引发一种思考,一种共鸣!它可以把人带入一种情绪和氛围中去,让读者内心有震撼和感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感觉这篇文章读起来有些枯燥无味,太注重理论分析了,如果能结合一些具体案例来 illustrate 不同的“美”更生动有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我很认同"感听”、“感视"方面的美,但我觉得“感悟”才是诗歌的灵魂。一首好的诗歌可以使人产生思考和感悟,这才是真正高深的境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我一直觉得诗歌表达的多样性很迷人,“審美意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像不同种类的宝石一样,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这篇文章说的有些抽象,我总是感觉那些美的标准很难精准把握。我想每个人对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理解和感受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现代诗歌欣赏应该注重整体感官体验,而不是单调地只关注某种“美”。 就像音乐一样,旋律、节奏以及内涵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美呈现艺术价值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軨倾词

这篇文章让我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有了新的认识,“意”、“音”和 “形”三位一体,才能够构成一首有深度和美感的诗歌。我觉得“感悟”应该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最终目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我想说,一篇成功的诗歌不单是追求形式上的精美,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只有那些能打动心灵的作品才算得上真正伟大的诗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我很喜欢“审美意美以感心”这句话,因为它强调了现代诗歌的内涵价值,“感心”才是诗歌能够打动人心、产生共鸣的关键所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海

感觉文章过于理论化了,没有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其实每个人对诗歌的美都有自己独特理解,不必拘泥于那些抽象的定义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柔腔

我以前认为好的诗歌只是押韵好听,现在明白了“音”“形”以外,“意”才是最重要的!一首真正伟大的诗歌应该能让人深思、触动心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文章观点非常透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现代诗歌审美体系的多样性。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不同风格风格诗歌分析的文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171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