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变化引发不甘,专家建议:不必复读,另寻出路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高考成绩变化引发不甘,专家建议:不必复读,另寻出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南阳的一名女孩,去年高考成绩为620分,今年高考成绩为610分。她说她责怪母亲让她浪费了一年的青春。广东一名男孩今年高考得了657分,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他不愿意接受。张雪峰劝告:不要重复阅读!
这个女孩是我在河南省南阳市的邻居。她长得很漂亮,从小就是优等生。她的眼睛不是近视眼。老师早就说过,这孩子将来要考985大学。
女孩的母亲比她的女儿还要嚣张。她早就对985大学虎视眈眈。她的目标专业是临床医学,她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名医生。
去年女孩高考后,估计考了670分,这让妈妈非常兴奋。于是妈妈就开启了“炫耀模式”。
社区里的人都告诉我妈,我女儿考了670分,“好学校都可以选”。她还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告诉她,女儿入学后,她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来庆祝。
没想到,高考成绩出来后,女儿只考了620分。
母亲感到很丢脸,女儿也委屈得哭了。 985分,是不可能上大学的。她可以考211院校,但临床医学她不一定能保住。
女孩的选择仍然是冲985,她的第一选择是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老师告诉她,第一选择必须服从调整,女儿听了老师的话。
结果,吉林大学按期录取了一名女生。本来是一件喜事,但是看到专业的时候,我愣住了。临床医学改为预防医学!
去还是不去?女孩有些犹豫,妈妈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极力劝说女儿重考。她说:“我认识我女儿莫若木,你本身就是尖子生,今年是个意外,如果你重考一年,肯定能考700分。清华北大”没问题,为什么你在犹豫吗?
女孩无奈,只能放弃吉林大学,回到高中复读。
谁知道女孩压力很大,复读那一年经常失眠,身体虚弱极了。女孩今年高考成绩为610分,比去年低了10分。
女孩已经没有资本去竞争985大学了。她报考了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但没有被录取。最终,她考入了依托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幸运的是,她保留了临床医学专业。
今年,女孩和妈妈一起哭了。女孩抱怨妈妈去年放弃了985大学,妈妈后悔给女儿指出了一个糟糕的举动!
另外,广东有一个男孩,今年高考得分657分,全省排名2603。这已经很好了。考上985大学应该没有问题。此外,广东的大学资源也比河南好得多。河南没有985大学。广东有两所985大学,一所是中山大学,一所是华南理工大学。如果一个男孩填写了申请表,他应该能够同时被这两所大学录取。
但男孩还是不肯屈服,因为按照他平时的成绩,如果表现正常的话,全省1000个名额之内至少能考上高考。现在他的名次已经下降了1000多位。他无法接受,想要重考。
但父母和老师都劝他不要复读,说他已经考得很好了,考上985中等大学没有问题。
于是男孩在网上寻求帮助:他应该离开还是留下?
张雪峰老师看到这条消息,在这个微博话题下给出了简洁明了的三个字回答:“不要重复了。”
张雪峰老师的理由很现实:每年的高考环境其实都不一样。同样的分数,去年你可以进入一所好大学,但今年你可能只能进入一所普通大学。
与其浪费一年的时间重复学习,不如本科毕业后考研,进入自己喜欢的大学。
这让我想起了广西的唐尚君和四川的梁石。他们两人是有名的“高考钉子户”。
唐尚君20岁开始参加高考,目标是考清华大学。他已连续16年参加考试。他今年36岁了。 2022年,唐尚君的高考成绩是703分。这是他最好的一年。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因专业被录取。他调整过来,继续重新学习。结果2024年他只考了601分,已经考入华南师范大学,专业还在调整。
这几天,网上也一直在猜测唐尚君是否还会继续读书。
另一位是来自四川的高考考生梁石。他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实力比唐尚君还要强大。他参加了27次高考,一年内没有考上本科大学。
梁实今年还是失败了。他还会继续读书吗?只有他自己知道。
唐尚君和梁实的反复阅读有何意义?即使他们进入了自己选择的大学,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许多考生都在犹豫是否应该重考。
我认为,在决定是否重修课程之前,你应该注意三点。
第一点: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吗?
如果你想复读,请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你想考哪个级别、考哪些院校、专业;第二,你的实力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能否实现,从而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对目标的期望不宜太高,也不宜与自己的实力相差太大。
第二点:是什么原因导致我重修课程?
留级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粗心、心理压力大,还是科目短期……你还有多少潜力?
第三点:你能接受再次失败吗?
分数越高,重复效果越差,分数提升越少。很多复读生的高考成绩还不如不复读。复读生除了要有毅力、能吃苦之外,还要有坚强的心态。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相关问答
答: 可能是因为她面临了一些压力导致,比如学业上的竞争、社交关系的变化或者家庭环境的调整等等。 也许她在去年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今年成绩下滑。
17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1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