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考

高中生物遗传题型解析:十种解题技巧,必看收藏!

1、显性判断和隐性判断:

性状分离,孤立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杂交:两个性状相反的个体杂交;

在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假设推导:假设某种表型占优势,根据问题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一致;然后假设表型是隐性的,进行推导,看是否一致;最后做出判断;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测试杂交:若仅出现一种表型,则为纯合子(体);如果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型,则为杂合子;

自交:若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如果不发生(或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如果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合适时选择试验杂交;如果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试杂交和自交,但最简单的方法是自交;

3、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结合定律的验证:

试验杂交:选择杂合(或双杂合)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出现1:1(或1:1:1:1),则一致;否则,不一致;

自交:杂合(或双杂合)个体的自交。如果后代出现3:1(1:2:1)或9:3:3:1(也可能有其他变体),则它是一致的;否则,不一致;

还可以鉴定配子的类型;例如:花粉鉴定;又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和比例来推断蜂王所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并验证其是否符合分离规律。

4、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自交叉:只要确定了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需带一个系数);

自由交配:建议分别确定父母双方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然后将雌雄配子自由组合获得后代(如果父母双方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则乘以各自的系数)。

注:如果选择自交或自由交配的后代对应的表型,要注意后代比例的相应变化。

5、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不完全显性:例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判断依据可以从分离比例1:2:1的变化得出;

多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仍只含有其中两个)。首先根据问题中给出的信息确定不同的表型。基因分型,然后回答问题。

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致死现象,如某个基因纯合时的胚胎致死现象,可以根据后代分离率的偏差进行分析。注意这种情况下获得的后代比例的变化。还是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致命现象?计算时注意比例相应的变化;

6、遗传图的标准书写:

写作要求:父母的表型和基因型; 配子的基因型类型; 后代的基因型、表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示)和比例; 基因型的标准书写:在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包括同源或非同源片段)上的字母(以前常后面跟X)必须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替换,不能随意替换; 正确书写相关符号。

7、区分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

根据雄性和雌性子代对应表型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来判断;

互交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不同,则位于X 染色体上;

从规则上看,即伴性遗传具有女子得病,其父子得病的特点;男人得病,母亲也会得病,女儿也会得病。

设计杂交组合并根据后代情况进行判断:

8、“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涉及多对等位基因或多对相关性状的遗传问题,首先利用分离定律分别分析每一对的情况,然后利用“乘法原理”将两个或多个同时发生的情况整合起来。

9. 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异常的配子(或个体)的产生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我们从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并用简单的图表来展示这个过程。

第一次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换;

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后,某条同源染色体尚未分离,向某极移动;

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育而来的两条染色体不分离,向同一极移动;

(注:分析某种异常配子的形成时,一般不同时考虑和)

10、遗传谱系图题分析思路及考试类型总结:

遗传谱系图是遗传学的一个关键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练习时要多注意总结,勾勒出此类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这样才能从容应对。

一、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遗产

典型案例

遗传特征

总结公式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白化病

先天性耳聋

跨代发生

患者为隐性纯合子

患者男女平等

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些东西,

女儿生病了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多指畸形

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率代代相传

正常人是隐性纯合子

患者男女平等

没有什么是从某物中产生的,

孩子很正常

X染色体隐性

如血友病/红绿色盲

每一代都会发生,

交叉继承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儿受父亲之苦,儿子受父亲之苦

X染色体显性

如抗VD佝偻病

钟摆性眼球震颤

该病各代都有发生

交叉继承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男人受母亲之苦,女人受母亲之苦

Y染色体遗传

如外耳道多毛症

家庭中所有男性均受影响

无女性患者

只传男,不传女

如果父亲受苦,儿子也会受苦

2. 遗传法的推导方法

2.1.确定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没有病,孩子却有病,即“隐性无中生有”。支配性——父母有病,孩子没有病,即“中间有事,无主事”。

没有典型特征:两者都有可能。其中,世代疾病一般最有可能是显性的,而隔代疾病最有可能是隐性的。

2.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首先寻找典型特征:隐性,女孩得病,父子也会得病;霸道,男孩若患,其母女皆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是在常染色体上。如果不是的话,两种都可以

无典型特征:若两者均满足,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X连锁遗传。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如果按上述方式推导,且几个假设一致,则有几种可能。

也可以选择假设推导法(反证法):首先假设是对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不确定。此时只能根据题干的相关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预测或判断。

3.计算后代出现某种表型的概率

同时检查多对性状并单独考虑每一对性状;

确定亲本基因型类型及比例;

(结合父母的特点,以及父母“上一代”、“当代一代”、“下一代”的情况,综合考虑父母可能的基因型,时刻关注比例变化。)

利用乘法和加法求得后代的表型或基因型。

相关问答

问: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怎么解决?
3个回答
残留の笑颜

答: 高考生物遗传类型题常常是难题一道,考察范围广、难度高。其实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就能轻松应对各种类型的题目。你可以先从简单基础的知识点开始梳理,比如 Mendelian 遗传模式、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等等。第二步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学习其特点和解决技巧,例如概率计算、双因子分离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练习。熟能生巧,多做题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1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答: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主要分为几大类:比如基础型题目考察 Mendelian 遗传定律、单基因、多基因的表达和遗传方式;其次是综合型题目,会结合不同的遗传特征,考察知识应用能力;最后还有难度較高的题目,涉及染色体上的位置效应、基因重组等复杂现象。掌握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学习和练习。

18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古巷青灯

答: 想要解决遗传类型题,除了课堂上学的知识记忆外,更重要的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议你可以多看一些往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常见题型和考察点。同时,可以参考教科书、辅导书籍中提供的解题思路和技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后,坚持练习才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10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1289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