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有机化学中的锦上添花与雪上加霜反应原理
1. 有机化学中的雪上加霜是指:消去反应的查依采夫规则;
查依采夫规则是1875年由A.M.扎伊采夫提出。在醇脱水或卤代烷脱卤化氢中,如分子中含有不同的β—H时,则在生成的产物中双键主要位于烷基取代基较多的位置,即含H较少β碳提供氢原子,生成取代较多的稳定烯烃。β碳上的氢本来就少了,还要消去β碳上的氢,形象的称为“雪上加霜”。
查依采夫
俄国人,是有机结构理论奠基人布特列洛夫的学生。由1869 年起任喀山大学的讲师,1870 年任教授。培养了无数卓越的有机化学家。他曾致力于布特列洛夫的第二,第三醇合成法的研究,不饱和酸和羟基酸的研究,曾发现过环状内酯。在1875 年第一次提出脱卤化氢反应的取向"法则"。这种优先形成稳定异构体取向称为"查依采夫取向"。
2. 有机化学中的锦上添花是指: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
马氏规则是由俄国化学家马尔科夫尼科夫在1870年提出的。其内容即: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如卤化氢和烯烃的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如氢)总是加在连接电子基团较多的碳原子上,而负电基团(如卤素)则会加在连接电子基团(electron-releasing groups)较少的碳原子上。具体来说,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氢原子主要加到原本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形象的把这一规则比喻为“锦上添花”。
马尔科夫尼科夫
1837年12月25日生于高尔基州的尼雅基内诺;1904年2月11日卒于莫斯科。
马尔科夫尼科夫出身于军人家庭,1860年毕业于喀山大学,曾师从于布特列洛夫,后来便成为他的助手。1865年起,他又在德国师从埃伦迈尔和科尔贝进修两年。回国以后,他接替了布特列洛夫在喀山大学的教授职务,后来又在敖德萨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教学。
马尔科夫尼科夫最著名的成就是他于1869年提出的关于氢卤酸与烯烃亲电加成反应的马氏规则。
马尔科夫尼科夫对于凯库勒的有机分子机构学说很有兴趣,并使之有了一个重大发展。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碳原子只能形成六碳环。诚然,六碳环最稳定,也最容易生成,但马尔科夫尼科夫证明这并不是唯一的可能。1879年,他制成了四碳环化合物;1889年,他又实现了七碳环化合物。推翻了这一说法,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马尔科夫尼科夫还证明丁酸与异丁酸具有相同的化学式(C4H8O2)和不同的结构与性质,即它们是异构体
用户评论
终于有个解释这两种反差反应原理的文章了!化学竞赛那几年总感觉这些反应太难理解,现在看来其实逻辑很清晰,就是两个方向的极端表现。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文章深入讲解其他概念。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很有吸引力,有机化学里确实总是遇见这种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的现象,读起来有些困惑。文章写的相当详细,给我解释了很多原理背后的原因,这下终于对它们的区别了然于胸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学有机的时候就觉得“锦上添花”反应太好听啦,结果现在才知道这两种反应根本是两面刃啊!有时候想得巧妙地加步子反而会让情况更糟。看完文章更加体会到在化环和合成中要注意精准控制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点明了我一直的困惑!化学书上总提这两个概念,但是解释就寥寥数语,导致我常常搞混淆。这篇博文终于给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论,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文章解开其他难懂的概念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讲得过于专业了,对入门者来说有些难以理解,尤其是那些没有学过化学的人估计完全听不懂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也一直觉得“雪上加霜”反应太悲剧了!不过读完这个博文我才明白,有时候需要这种反向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有机化学确实是一步一步地摸索,感觉学习这条路可真不容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的反应在实际应用中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复杂分子合成来说。这篇博文很好的将理论与应用结合在一起,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博文的重点在于“原理”,但是并没有太多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果能增加一些实例来辅助讲解那就更好了,更容易理解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有机化学就是追求完美的一系列反应过程,没想到还有这种“锦上添花与雪上加霜”两种截反的逻辑! 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机化学真是太有意思了,总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现象和奇特的规律!希望以后能继续学习这些高深的法则,掌握更多知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的真好!我已经理解了“锦上添花”与“雪上加霜”反应的差别,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真是太棒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化学小白来说这篇文章难度有点大,希望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或者加入一些图表和视频来辅助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很喜欢分析这类反差反应原理的文章,它们总是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和灵感。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探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博文,突然对化学研究的可能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真的很有启发性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丰富,论证清晰,将“锦上添花”与“雪上加霜”反应解释得非常透彻。 我现在能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很有帮助,我之前总是在学习的时候对这种反差性质的化学反应感到困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理所在。 以后学习化学时,要注意分析这些反应背后的逻辑关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同意文章的观点,“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反应是化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们反映着自然界复杂性和规律性的本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作者能写更多关于有机化学原理的博文,帮我巩固学习知识,提升化学生物水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k12/8269.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从来没想到有机化学里还有这么有趣的名字解释规律。 锦上添花 和 雪上加霜 这两个名字太形象了,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些反应的走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化学生产过程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反应机制,之前都是死记硬背,现在看来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规则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太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之后感觉这篇文章总结得真到位,有机化学中的这些反应规则都讲清楚了。不过觉得可以再详细一些,比如能举点具体的例子说明各个规则的应用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分类法没有完全准确,有些情况下很难判断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上加霜,需要更细致的研究来才能明确这些反应链路的变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总是觉得有机化学反应太复杂,搞不清啥规律,看完这篇文章感觉豁然开朗了。感谢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让我对有机化学有了新的认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些反应来说,这个分类真的很难说得清楚,因为很多时候反应结果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单纯只看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就显得不够全面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尤其是“锦上添花” 和 “雪上加霜” 这两个名字太生动形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知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对入门有機化学的学生来说非常有用,让我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这些复杂反应的过程,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深入浅出的科普文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对于高级别的研究人员来说,这篇文章可能稍微过于基础化了。 更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具体的类环体系的探讨和应用案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解有机化学反应规律了!以前总是被那些公式和名称弄得头疼,现在读起来反而很有意思,感谢作者的贡献!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对“锦上添花”和"雪上加霜"这个说法不太认同,但我认可文章试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有机化学规律的初衷。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深入探讨不同反应机制的文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本科的时候学过有机化学,当时感觉这些规则很烦琐,记不住啊…现在回头看这篇文章,很多地方其实还挺简单的,可能是年纪大了更有感悟了哈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这个"雪上加霜"规则解释的更具体,比如说明哪些情况下会使反应效果下降呢?那对读者理解更加有帮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很多年前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遇到的难题,当时不知道这些规律,总感觉自己在摸黑前进一样。真是后悔当初没有多学一点理论知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个分类方式,简洁明了,很容易就能记住! 希望以后作者还会写一些关于更高难度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的讲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很棒,但是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这些规则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等。那对读者更有启发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