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学校管理,正在改变甚至恶化基础教育微生态

“保姆式”管理普遍化,
严重抑制了孩子的自驱力
多方面压力下,学校教育不得不事无巨细,管理到每一时段每个细节。在这样的生态下,学校变身“安全保障机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沦为“贴身保姆”——这样的现象日积月累,层层加码,在国内已经漫延到大部分学校。
事无巨细的管理虽然会让学生少犯一些“错误”,但也抑制了他们的成长。最终的结果就是校园学习生活的高结构化和精细化,压制了孩子们自主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时间与空间。
1
作息安排:
学校通常对学生的作息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从晨读到放学或晚自习,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学生的日常活动几乎都在学校的安排之下,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
行为习惯:
学校常常要求学生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搂肩搭背,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快步疾行,更不要追逐嬉戏。学校对学生上学、放学和到食堂就餐的路径,也有明确规定。比如要求学生上学要踩着道路两侧的白线,保持一定的距离,默默右行。
3
精细化考核:
德育管理细化到建立量表。学生上学红领巾没戴要扣分,集队时队伍不直要扣分,就餐时讲话要扣分,自习时笑要扣分,课间时追逐要扣分,如厕时打闹要扣分······总而言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的所有内容都跟“分”挂上了钩。
可以看出,管理者对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过度干预,像一个保姆一样事无巨细地要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校“保姆式”管理的最大特征。这种管理方式往往表现为包揽一切,不信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主能力,不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决策空间。
然而,学生是需要培养的,是在不断探索、试错中成长的,而不是像陶泥娃娃被随意捏造定型的。“保姆式”管理限制了创造力和胜任感,导致学生因担心犯错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从而抑制个性发展、主动精神。
二是给学生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引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损害心理健康,造成自卑感、社交障碍等。
三是阻碍学生自主管理和内驱学习。当学生缺乏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独立性和责任感无从建立,一旦成年,却没有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普遍沦为真实生活的“巨婴”。

学校可能陷入了三大误区
这类现象的形成,当然并非一朝一夕。管理实践的变型是管理理念异化和社会共同促成的结果,这其中有学校对教育认知不足的原因,也有迫于行政、家长、社会多方压力的原因。保姆式的教育,看起来是为学生负责,为学生着想,背后紧贴的其实是“不要出事”的职业恐惧。

被安全责任和舆情绑架
一段时间以来,“消失的课间10分钟”“厕所社交”“能不能玩萝卜刀”等有关学生社交游戏、体育活动等话题屡屡挑动大众神经,这背后,是学校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安全责任。学校往往承担着“无限责任”,大家都生怕孩子在学校出事,因为一出事就是学校的问题。
现实情况中,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学校出事;主管领导过于重视舆情,要求杜绝安全隐患。这也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过度规划学生行为,逐渐演化成全天候管控学生,包揽一切、指挥一切。
教学精细化管理、轨道化设计
随着教学改革的速度加快,如何让一线教师快速适应新理论、新实践的要求,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转变学习方式,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其中,教学精细化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学精细化管理如果过度强调,则会带来学习者完全被操纵的弊端。
对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形式上的统一安排和设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精准量化,比如要求学生必须学多长时间、合作多少次、发言多少人次。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消极心理,弱化他们对自身生命成长的关注。
教育认知不到位
一所学校对学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往往取决于学校的管理高度。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不管则乱,多管则死气沉沉。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好的学校,处处充满着自主和选择。
李希贵校长曾说过:学校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回归教育本真,更需要我们的管理者、教师、班主任回归教育本真。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不仅是针对教育,更是直面“人”的改革和变革。
“教育无非服务,服务是一种信仰”。如果将服务于学生的终生成长作为坚定的教育信仰,我们就会选择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办法。
教育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才,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学校教育就不能总是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要让他们独立行走,允许他们跌跤、碰壁,使他们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学校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从全权包办的“保姆”角色转变成引导型教练员,支持孩子坐在成长之路的主驾位,让他们自已掌握人生的“方向盘”。
本文由新途教育网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k12/726.html
用户评论
“保姆式”管理?我觉得更像是在过度保护孩子,而不是真正的呵护他们成长!学龄阶段应该让他们更多地尝试和挑战,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锻炼出独立自主的能力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完全同意标题说的:“恶化基础教育微生态”。现在的学生根本就不是从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所驱动,而是被各种“额外”服务绑架了。这样的学校氛围越来越像是在维护一种表面太平的假象,并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辨能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承认“保姆式”管理在很多方面确实体现了一种关爱,但也担心它会让孩子过度依赖老师和家长,失去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本领。教育应该更多地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行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可没那么多“保姆式”管理,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去做,遇到问题也会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如今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学习压力减轻的同时也丧失了一份拼搏的精神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被学校惯坏了,好像什么都不用自己来完成,“保姆式”管理在我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啊!我虽然觉得这样挺舒服的,但也明白有些问题还是要自己面对并解决,独立性才是最重要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保姆式”管理确实让人担忧,教育应该引导孩子学会思考、自主选择,而不是把一切包办得清清楚楚。这种过度保护只会让他们缺乏应变能力,在遇到挫折时便会感到无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现在上小学,老师真的是太细心了,还会帮助孩子辅导作业、准备各种学习用品。虽然我很感激,但也担心这个“保姆式”管理会影响她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有些“保姆式”元素在教育中是必要的,毕竟孩子们还年轻,需要更多指导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生态" 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就是说现在的学校管理过度注重照顾学生的感受,让人感觉孩子就像在幼儿园一样,而不是真正的“学校”环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保姆式”管理确实会让老师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而且孩子也更容易变得依赖,缺少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应该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样,我觉得“保姆式”管理对有些需要特别照护的孩子来说是必要的保障,但不能一概而论推广到所有学校和学生中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多“保姆式”服务,但也因此更加锻炼了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今孩子生活越来越方便,反而容易缺乏这方面的训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说的没错,“微生态”这句话形容得很恰当!现在的教育环境就像是过度封闭的一种“生態圈”,孩子根本没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思潮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保姆式" 管理虽然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方便快捷,但也可能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因为他们始终依赖于外部的帮助而无法独立面对问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的教育环境确实需要改变,我们需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数”和考试成绩上。 “保姆式” 管理只会让他们成为学龄前的孩子,失去真正的自主成长权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个老师,我也感受到“保姆式”管理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但我更担心这种管理方式会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缺乏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教育应该是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的过程,而不是把他们包裹起来保护。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翁,而不是被“保姆式”管理束缚起来的傀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