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场K12素养教育投资机会在哪里?
在K12教培领域,素养教培扩张提速,教培政策平稳推进。关于2024下半年教育行业投资策略,我们认为「双减」对学科教培产能的淘汰将为素养教培腾挪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政策监管步入常态化阶段,教培公司加速产能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关注教研,师资和品牌优势的公司在当前竞争格局下的快速成长机会。
* 本文转载自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报告:《素养教培蓬勃兴起,政策助力稳健前行》;分析师:黄哲;图源:Unsplash.com
春节前公布的「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明确政策监管范围和机制,令教培监管逐步常态化。政策逐步清晰,行业迎来一轮估值上涨。而后由于主流教培公司季报利润率不及预期,教育指数在教培指数的压力下向下调整。由于市场对高校营利性及非营利性选择的担忧,港股民办高职教行业在2024年春季走势依旧差强人意。
素养领跑,职教发力。我们认为应该关注职教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需求增长。职业培训机构和民办高职教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将享受职教改革带来的需求井喷。
01
教培供给出清,常态化监管下
从业者开启快速扩张模式
1.1 「双减」大幅淘汰学科教培产能,供给出清显著
「双减」政策明确K9学科教培机构陆续完成整改,并全面转设成为非营利性机构。由于非营利性机构更为注重教育公益性,不分配办学收益,机构逐利和扩张动能丧失,市场空间大幅压缩。
根据国务院在22年10月发布「双减」阶段成果报告,K9线下学科类教培机构数量从12.4万个压减至4932个,压减率96%,线上学科类教培机构由原来的263个压减至34个,压减率87.1%。
1.2 供给收缩,K12学科类教培行业规模大幅下行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双减」前即2020年全国约有1亿K12学生参加学科类教培,参培率约46%。当年人均年培训支出9600元,市场规模约1万亿。
「双减」后,义务教育线上,线下学科类教培机构压减率分别87%和96%,参培率大幅萎缩至5%。同时由于各地推行政府指导价,人均培训支出下滑至原来压减预计到40-60%的水平。由此2023年K12学科类教培参培人次约1,202万人(以高中学生教培为主),人均年培训支4896元,市场规模约为589亿元。约为双减前的6%。
1.3 招生政策淡化选拔,升学压力得以缓解
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政策,即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同一时间招生政策。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统一采取电脑随机派位的方式完成招生。该政策通过公平化招生机制取缔各类学校的选拔生源入学的做法,学生入学或以学区划片为依据,或以电脑随机派位为依据,不再通过考试的方式录取,极大的缓解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升学压力。2020年秋季开始全国31省市逐步落实「公民同招」政策,低龄学生(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科压力开始逐步得到释放。学科培训需求开始放缓。
1.4 低龄教培需求转向能力培养
由于幼升小,小升初的升学压力在改革中得到释放,低龄教育逐步回归能力培养。我们预计于素质素养培训的目标群体主要集中于幼儿园,小学及初中低龄学段。受益于培训需求的转移,我们预计素质素养教培的渗透率在「双减」后将迅速提升,于25年达到46%的水平,对应参培学生人数约8,762万人,生均年花费约0.8万元,行业规模达到7,267亿元。
素质素养教育细分领域多,我们将其主要分为素质培训(包括艺术、体育教育等)和素养培训(语言、科学和数学思维等)两类。我们预计到25年素质培训行业规模约4,255亿元,而素养培训行业规模3,012亿元,分别对应三年复合增速为18%和56%。
1.5 素质培训受益中考改革,成长性较好
素质教育重要性不断提升。课内素质教育(艺术、体育)的课时占比20%。中考相关科目也实现对艺术,体育的覆盖。
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份将艺术科目纳入中考,包括江苏、湖南、云南、河南等。而山西、内蒙古等6省份的部分城市也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分数从10-40分不等。体育类科目在中考已实现全省份覆盖,分值从30-100分不等,且分值也在不断增加。23年11月北京新中考规则将中考体育分值提升至70分,占总分530分比重13%。体育考分占比提升的趋势明确。
中考分值占比逐步提升后,我们相信艺术及体育素质教育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艾瑞咨询纯素质教 育 行 业 规 模 将 从 2022 年的 2,974 亿元 增 长 至2025年的4,255亿元,三年复合增速13%。其中,2025年艺术教育行业素质教培规模预计2,777亿元,体育及其他类别的素质教培市场规模1,478亿元。
1.6 素养与学科培训相结合下的课程更受欢迎
「双减」后素养培训形式出现分化,主要由原学科培训机构研发的学科素养课和传统素养培训机构研发的传统素养课构成。由于具备学科培训内容,本着为中考,高考而参与培训的目的,家长往往更倾向选择学科素养课程。因此学科素养的发展更为迅猛。我们预计到2030年学科素养市场规模约7549亿元,21-30年年复合增速66%。
1.7 素养教培承接学科教培市场空白,快速发展
学科素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基于原有的教研积累,发展出具备一定学科内容的非应试教育模式。学科素养同学科相结合,因此可以分为人文美育,科学素养,创新思维三类。
1) 人文美育:主要对应学科培训的语文和英语学科。受益于新高考下语文考试对古诗词和非教材内容使用频率提高,而学科类教培因监管趋严供给受限,导致培训需求向语文素养课程转移。而英语素养代表了家长对学生英语能力要求提升,其生源年龄也在不断下降。
2)科学素养:课程内容多数同STEAM课程对应 (包括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对标学科培训的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学科。家长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需求提升有望带动科学素养教育持续扩张。
3)创新思维:主要对应学科培训的数学。由于数学学科类教培及奥数教培受到监管,逻辑思维类课程作为数学类课程的替代品顺势快速发展,并将客群从小初高学生拓宽至学龄前儿童
1.8 学科培训机构顺利转型素养培训更有优势
学科教研积累助理学科培训机构转型:由于素养课是学科+素质的内容体系,需要学科教研的积累,因此具备学科教研及内容开发的能力是提供优质素养课的前提,学科机构占据优势。
用户画像接近学科培训人群,学科机构的老生资源得以重新利用。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与K12学科教培的重合度高。新东方和好未来两家行业大型机构在「双减」颁布前的21财年线下K12业务的培训人次分别达到1,220万人和1,165万人。我们预计基于原有良好的教学口碑,转型素养学培训的原学科培训机构能很好的利用「老生」资源,从而快速的实现培训人次的增长。
1.9 监管常态化,行业进入牌照经营时代
「双减」 后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清理存量到审批增量推进学科与非学科培训的监管。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1年下半年至22年三季度的产能淘汰(标志事件:国务院于22年10月发布「双减」阶段成果报告,披露「双减」学科类机构产能淘汰超过90%)
第二阶段:22年三季度至23年上半年的办学资质的确定,教材审核推进(标志事件:教育部等十三部位于22年12月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提出到2023年6月底,各地非学科类培训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基本健全。)
第三阶段:23年下半年起的重新发放学科非学科牌照(标志事件:教育部于23年8月发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江苏省教育厅于23年8月公布第一批学科、非学科培训机构白名单;福建省教育厅于24年1月公布第一批学科、非学科培训机构白名单)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推出,北京市教委开启 「双减」专项行动,行业监管逐步常态化。
北京市教委于24年4月16日开启 「双减」专项行动动员会,提出加快实现非学科类机构「应批尽批」、查处学科类培训违法违规行为等重点任务。「双减」后北京对学科和非学科培训的监管应该是全国最严的地区之一。北京此次的专项行动代表着监管机构对非学科培训监管逐步常态化。我们判断该专项活动示范效应极强,全国其他地区将会跟进理顺学科和非学科教培的监管。
1.10 教材过审,办学规范的非学科培训机构迎来加速扩张
「双减」 后学科培训机构转型素养培训,转型难点在于教材的编写,研发出非学科培训教材并通过审核是转型成功的前提。因为教材过审机构才能申请办学资质。而其他办学条件在18年行业严监管后达标率显著提高,并不是限制机构申领新牌照的主要因素。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出台,对学科培训机构的经营面积,收费,师资等各经营标准做了严格规定。截止18年底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万所,发现存在问题的机构27.3万所,已完成整改27万所。因此该轮监管下存活的培训机构在运营标准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双减」后转型非学科培训就上述运营标准和规范性问题大概率不存在瑕疵。
办学资质的申请于2023年下半年逐步开启,机构也顺势进入了扩张期。随着各地监管的常态化,各上市公司的产能扩张逐步提速。
1.11 行业规范政策逐步落地,市场整合随之推进
回顾过往教培监管政策,我们发现针对教培机构设立标准运营标准的提升,将导致不合规的中小机构退出,从而利好龙头机构对行业的整合。
双减后行业监管逐步趋向常态化,但教学点审批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地区差异大。而现有网点通过扩充面积,很好的规避了产能瓶颈,保证招生人次的高增。龙头机构由于在「双减」后保留了较多的教学点,和多城市的布局,在未来教学点扩张(扩教学点数量)和单一教学点扩容(增加单体运营面积)方便均具备优势。
02
职教改革带动人才培养方式转型
把握学历及非学历职教赛道扩容机会
2.1 人才结构失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本科为主的高等教育阶段的招生大幅增加。致使本科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于2018年达到1,697万人,占高等教育总在校生人数的比例60%,呈现逐年提升的局面。由于本科生培养偏研究型,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无法兼容,本科生就业压力持续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的现象严重。
2.2 职教改革为扩充应用型人才供给搭建制度架构
职业教育改革自2019年提出,主要为解决中国教育体系研究 、学术人才比例过重的问题。
在教学体系方面 ,职教改革从初中入手搭建职业教育体系 。在高中阶段辅以职普分流 ,将人才培养方式做相应的划分。
升学配套政策方面 ,职教改革在中职升学中引入采用文化课+技能测试的中职高考对职业技术人才做针对性选拔。
在学制体系搭建方面 , 职教改革建立职业本科,提升职业教育的进入更深层的教学阶段。
2.3 技能证书含金量提升,职教人才地位提高
2022年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就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
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学习成果,经职业学校认定,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学历教育学分;达到相应职业学校学业要求的,可以取得相应的学业证书;接受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的,可以依法申请相应学位。
我们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互通衔接政策的建立,将逐步扭转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偏见,破除学历即能力的错误认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从而带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度,改变我国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的问题。
2.4 非学历职业培训顺应经济回暖需求提升
职业技能培训的下游包括餐饮、机电交通、IT等行业,均具有一定的经济顺周期属性。以餐饮行业为例,我国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9%,而社零餐饮一季度收入累计同比下降44.3%,全年社零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下降了16.6%。而随着疫情结束,2023年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速5.2%,餐饮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也回升至18.7%
随着疫后复苏,我们预计职业技能培训的下游行业也将开始恢复,从而对上游专业的人才产生需求,提升相应人员的薪资水平,进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职业培训。
2.5 公办职中技能培训需补强,民办技能培训优势突出
公办高校注重升学,文化课占比过高影响技能培训效果。未来补齐技能培训短板是重中之重。并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池。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注重技能培养,看中就业率,形成和公办职中的差异化竞争。顺应用工单位的发展的趋势,迎合就业市场的用工需求,造就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较好的口碑美誉度。未来专注特定领域技能培训的机构将有望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享受培训行业发展的超额收益。
2.6 学历类职教改革持续推进,大学扩招专注职教专业
职教高考打开中职升学路径,疏通中职学生学历技能提升路径并扩大高校招生群体
职教高考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方式,择优中职学生进入高职、职业本科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掌握更为复杂的职业技能,形成执教人才梯队建设。
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在高职扩招(2019-2021)和专升本扩招中逐步扩大招生对象。高考录取人数逐年走高。增量录取人数主要分布于职业教育相关专业。
2.7 入学人口企稳,在校生人数稳定增长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 / 18-22岁适龄人口
人口(分母):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近十年新高至1,342万人。高考报名人数的上升,一方面受益于高中阶段入学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回溯过去20年的人口出生情况,我们发现在2003年至2018年新生人口数量稳定在1600万左右。因此2021年至2036年高考适龄人口也将稳定在每年约1600万人。未来的12年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趋于稳定。
在校生(分子):毛入学率提升规划将带动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将不断扩大。高校将持续扩招。我们预计到2030年,基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9%的假设(根据近几年我国毛入学率提升趋势,以及发达国家毛入学率水平普遍高于70%的实际情况),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将达到约4,318万人。
2.8 公办学校扩招乏力,新增需求由民办满足
由于扩招集中于地方举办的院校,公办学校扩招需要政府承担增量招生带来的办学经费的增长。在政府减税降费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断收紧。我们预计公办高校扩张意愿持续走低。
随着公办高校扩张意愿逐步收缩,民办学校将成为新增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承接方。其自负盈亏,追求规模增长带来收益增长的商业模型支持民办高校持续扩张。
2.9 民办学校内生增长空间广阔
由专科,专升本,及职业本科扩招驱动,我们预计民办高校在校生增长将呈现加速迹象。我们预计2020-2025年,民办本科学校在校生人数复合增速为3.9%,专科学校在校生人数复合增速为8.7%。民办高校整体在校生人数增幅将达6%,远超公办学校2.8%的复合增长速度。
来源 | 转载自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报告:《素养教培蓬勃兴起,政策助力稳健前行》
作者 | 黄哲
顶思资源库
学校会员|薪酬报告|学校图谱|行业报告|多大IBDP证书|IPGCE资格证|领导力硕士|RAISE大会|教师大会|HR峰会|升导峰会|猎聘服务|招聘管理全流程
本文由新途教育网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k12/408.html
用户评论
作为一位K12教育从业者,我一直关注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升。2024年下半场确实充满了机遇,尤其在STEM、创意思考等方面。这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资本的投入,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优质资源落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K12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投资人来说,抓住2024年下半场的机遇,可以关注一些注重实践经验、个性化发展方案的创业者,他们或许能为素质教育注入新活力。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教育应该回归本质,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和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追求考试分数。有些企业为了迎合资本市场,可能会过度炒作“素质”概念,这点需要理性看待,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下半年K12素养教育投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在科技赋能、数据分析方面一定会有很大潜力。利用大数据挖掘学生个性特点,制定精准化学习方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方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炒作越来越反感了!“素质教育”不是新概念,它应该贯穿于所有教育阶段。现在的资本过度追求短期效益,把教育变成一个赚钱工具,实在令人着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注优质教师培养、构建良好校际互助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投资方向。只有让老师成为素养教育的主体,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素质”这词用得太多了!到底哪些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资本的进入会增加教育负担,反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2024年下半年K12素养教育投资机会在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项目,帮助学生将学习成果转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看好一些注重情感智力、心理健康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机构。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这些能力比单纯知识积淀更加重要。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投资K12素养教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创新型的学习模式和资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市场上现在很多所谓的素质教育项目内容空洞,缺乏实际操作性!资本的加入更应该注重对优质机构的支持和发展路径规划。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鼓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养教育。单纯依靠投资也不一定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K12素养教育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考和合作共赢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那些炒作“素质”概念的机构能够被市场淘汰,让真正对孩子发展有益的服务得到重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下半年K12素养教育投资机会依然很大,但是选择更加慎重!要关注教育模式创新、教学资源质量以及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相信随着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2024年下半场K12素质教育会迎来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都能成长为具有良好素养的新一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