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历程,难忘的“老十中”校园记忆
这里的校址记载为1916年建立,但校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之前德国占领时期的德国青岛警察局第二分局,也就是青岛北警察局的前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占领青岛后,大批日本人被鼓励漂洋过海来到青岛。当局还竭尽全力扩大城市面积和建设工业。馆陶路一带靠近港口,因此附近建有日本住宅区一期。聊城路是商业中心,被称为“新城区”。其中,野营街(现馆陶路)为金融街。银行、跨国公司等不断落户这条街上。日本人成群结队地到来,他们的孩子无处安身。
1916年4月,作为日本青岛基督教青年会的文化事业,日本人吉木平次郎在叶樱街创办的“私立青岛英学堂”同时接收中日学生并进行教育。后期,中国学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日本学生。
最初,教堂的一个房间被用作教室,只有50-60名学生,教授三门课程:英语、日语(针对中国学生)和簿记。应当局要求并得到社会资助后,学校开始扩大规模,正式兴建校舍。 1917年10月,更名为青岛书院。因此,经当时日本当局批准,将现在的“明德楼”和“益德楼”(原为2层仓库,1987年改建为5层教学楼)无偿借给学院使用。
伴随着更名,青岛大学也将学制改为本科和高级课程。本科为A类商学院,学期为三年,高级课程为职校,学期为一年。受山东铁路管理部门委托接收青年工人,学生人数立即增加到300人,学校借此机会发展壮大。 1918年3月,学校第一批十名本科生毕业时,录取了130多名新生,使学校学生总数达到400多名。毕业的学生有的去内地或出国,有的进入高等院校,有的参加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活跃在青岛及其周边地区。 20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学校以日本学生为主,商学院以中国学生为主。
1922年青岛回归后,青岛日本人学校不仅继续保留,而且享有特权,是日本驻地民兵的重点保护对象。因此,当时的人们评论说,“青岛虽然已收复,但日本的教育机构依然存在,其力量不可忽视”。至于日本为何如此重视教育,不惜重金在青岛开设各级各类学校,当时一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发人深省:“确实,日本不仅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也把教育当作殖民武器。”
1925年4月,办夜班的青岛学院更名为青岛学院工业学校,并与办日班的青岛学院商业学校合并。工业学院建校11年来共有647名学生毕业,其中商学院两次毕业共有36名学生,毕业生总数为683人。
1934年,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馆陶路原有校舍已不够用。为此,商业学校不得不建造新的建筑。新校舍选址位于太西镇临海处,门牌号为山县路26号。 1934年底,新校舍落成。 1935年1月1日,商业学校完成搬迁(现青岛第一中学)。原校址设有一所工业学校和一所女子学校。这所日间学校名为“宏宇女校”(宏宇女校),也是青岛最早的两所女校之一。日本的办学活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时至今日,日本仍有“青岛学院校友会”,他们也多次来青岛探望“母校”。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天主教会在现在的“明德楼”创办了“私立明德中学”和“私立明德小学”,就是今天的德贤路小学的前身。学生们由天主教会的孩子们教育。其主要教师均为天主教徒,校长为彭玉林。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原莱阳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同年9月更名为青岛市第四中学。 1951年增设青岛市第四中学(现青岛市第四中学)分校。 1952年9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青岛市第四中学与私立明德中学合并。园内围墙同时拆除,更名为“青岛市第十中学”。 1973年增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
1963年毕业纪念
1963年毕业纪念
1980年毕业纪念
1984年毕业纪念
前学生手册
随着改革开放,第十中学于1980年开始在高中招收职业班。1987年,所有高中改为职业高中,校名增补为“青岛市美容职业高中” ”。 2002年5月,老挝第十中学更名为“青岛市艺术道德实验学校”,增设“青岛市第六中学初中”校名,实行“公办民办资助”改制,实施小班教学和艺术教育改革实验。
2006年6月,老挝第一中学校舍并入青岛外事职业学校(第十二中学),成为其馆陶路校区。
今天,当你走进校园,你会看到学生们年轻的笑脸和现代化的设施。然而,在老青岛人的心目中,这依然是那所历经坎坷的百年老校——“老十中学”。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k12/11829.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的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老十中”的美好回忆。那时候的老师们都很用心,总是鼓励我们追求梦想。这种氛围真的很难在其他学校找到。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也在“老十中”读书过,但是对那段经历并没有那么美好的记忆。学校的管理有些混乱,让人感到烦躁。但文章的表达很动人,还是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怀旧成分满满啊!谁还记得校园里的老榕树和那条小道?虽然我也曾经历过许多挫折,但在“老十中”的日子总是让我倍感温暖。谢谢这篇文章唤起了我的回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老十中”这个标题我就有种复杂的感觉。曾经的拼搏和努力,真的很难忘。但在这里的孤独感和压力也让我很想逃离。文章的平衡描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经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尤其是对“老十中”精神的诠释,让我想起了那些拼搏的日子。无论未来怎样,这段记忆都永远烙印在心中。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觉得这篇文章过于理想化了,尽管“老十中”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但也有不少问题被忽视了,尤其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十中”的确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从那时的友谊到如今的奋斗,其实都是一种成长。我很赞同文章中提到的那些价值观和信念。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没在“老十中”待过,但看到这篇文章后,我开始对这所学校产生了好奇。看来它在历史长河中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老十中”虽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却也隐藏着许多竞争和压力。希望未来能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成绩。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喜欢这篇文章对“老十中”历史的追溯了!我这位校友都快感动哭了,岁月变迁,但那份情感始终存在,感谢作者的用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老十中”的老学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太有情感了!每一个晨读的画面都浮现在眼前,那是我们一起奋斗的岁月。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点看不下去,文章里的回忆太过美化了“老十中”,我们当时面临的压力和困难其实不容忽视,作者是否考虑过这一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何尝不是一段美好的岁月!“老十中”承载了那么多人的青春,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归属感,真是太温暖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老十中”的经历充满矛盾,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些不太愉快的事情。文章表述得很细腻,能引起很多人的情感共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篇文章,我决定去寻访“老十中”的老校友,听听他们的故事,看看那里的变化。这所学校留给我们很多珍贵的记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就是个普通的学校,何谈什么百年精神呢?我觉得文章中的一些观点稍显夸张。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真好,让我感受到“老十中”的独特文化和精神。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关注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老十中”不仅仅是一个学校,它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很感谢作者的细腻观察!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之后,我开始想念那些同学们。虽然日子过得很艰辛,但一起熬夜复习,一起欢笑共度的岁月让人怀念。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