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海外考试

卓别林与希特勒对抗时期的传奇岁月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卓别林与希特勒对抗时期的传奇岁月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卓别林与希特勒对抗时期的传奇岁月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因此,卓别林虽不是犹太人,却上了希特勒的死亡名单。

童年

卓别林在1889年4月16日出生,比希特勒早了四天。

由于父母都是歌舞剧演员,他的家境相当宽裕。一场离婚官司后,母亲带着卓别林和他同母异父的哥哥雪尼离开。

母亲的喉咙非常容易感染,稍受点儿风寒就会患喉炎。她的声音越来越差,经常唱到一半突然沙哑,听众就大笑、起哄。

因为经常为自己的嗓子提心吊胆,母亲的精神慢慢垮了下来。一次演出,母亲的嗓子又哑了,被听众轰下舞台。管事的看过卓别林表演,就推他出去撑场子。  

灯光晃着卓别林的眼睛,他迷迷糊糊唱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

那次演出很成功,但由于母亲嗓子再没能恢复,彻底丢了剧院的生意。一家人生活没了着落,房子越变越小,家当也一件件进了典当铺。

卓别林迅速跌落到下层社会,但是母亲不受环境的感染,十分留心两个孩子的谈话,随时纠正他们的语法,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仍然是有身份的人。

很多年后,卓别林塑造的流浪汉身无分文,但却很注意帽子有没有戴正。

最终,卓别林父亲每星期十先令的赡养费停付,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进了贫民习艺所(收容所)。

有一天,哥哥雪尼正在踢足球,两个保姆把他叫出场子,说母亲疯了,被送进了疯人院。之后母亲的病情一直在反复,再也没能彻底恢复。

短暂寄居父亲家后,卓别林进了戏班,在里面跳木屐舞,学走软索。一天晚上卓别林路过父亲常去的酒馆,突然想去看一眼。父亲当时已经病得很厉害,他的眼睛陷了下去,身体肿得又肥又大。那晚父亲十分殷勤,问到母亲和雪尼的近况,临走之前,还把卓别林搂在怀里,第一次吻了他。

三星期后,父亲因为常年酗酒患了水肿,一病不起,没多久就过世了。

此后,卓别林当小佣人,做杂工,雪尼去了一艘客轮上当号手,一家人勉强有了收入。

雪尼第一次航行归来,带回来了三镑多赏钱,卓别林把那些钱捧起来,堆起来又推倒。

雪尼六周回来一次,但三周后,那些钱花完了。

偏偏这次雪尼患上风湿,两个月也能没回家。等他再次从船上下来时,母亲因为营养不良又进了精神病院。

雪尼说这次回来攒了二十磅,不愿再航海了,打算去演戏,他给卓别林买了新衣服,两人打扮得整整齐齐去精神病院探望母亲。 

雪尼说他攒了很多钱,想让母亲高兴,但母亲只坐在那里听着,精神恍惚。她说:“你们那天下午只要给我吃一点儿东西,我就不会有那种事情了。”

此后好些天里,卓别林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句话。

卓别林借一位作家的话说:“生活使我感到自己像一只瞎眼老鼠,被逼到角落里,等待着打下来的棍子。”

像雪尼说的那样,卓别林去戏院碰机会,刚好当时《福尔摩斯》需要一个小佣人的角色,老板选中了他。

雪尼知道后严肃地说:“这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

之后卓别林又接到新剧的角色,雪尼把脚本读出来,教卓别林怎样记台词。

新剧的演出并不成功。剧评家毫不留情地批评了这出戏,但单独夸了卓别林,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它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卓别林饰演),以前我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他的巨大成就。”

那天雪尼买了一打报纸回家。

后来卓别林跟随剧院出去巡演,雪尼去家附近的酒店做了服务员。雪尼经常写信给卓别林,说母亲的情况。雪尼信里说:“自从母亲生了病,就只剩下咱们俩相依为命了。所以,你必须经常写信给我,让我知道我还有一个兄弟。”卓别林和戏班管事的商量,让雪尼搭上戏班,演一些小角色。

卓别林很快接到了当时最红的短剧《足球赛》,在剧里扮演配角。

那出戏的主演是大丑角,一般来说,在他出场前是没有人发笑的。

演出那天,卓别林背朝着观众上场,转过来露出一个红鼻子,观众就笑了起来,他临时发挥,开始跑圆圈,摔倒。在主角登场之前,观众已经笑得前仰后合。

没多久,卓别林接下了主演的丑角。可是,第一天排练时,像母亲那样,他患了喉炎。开演的那天晚上,他拼命地喊,但观众什么也没听见。

一个星期后,他的戏被取消了,重压之下,他患了流行性感冒。

卓别林觉得自己在英国的发展已经到了顶点,他没读多少书,如果丑角失败了,只能做一些粗活。但如果到了美国,他可以有更光明的前景。

刚好剧院有机会去美国演出,带上了卓别林。走的那天,他没叫醒雪尼,只在桌上留了一个字条:“启程赴美,会经常给你写信的。查理。”

在美国,卓别林第一次进了电影片场,当时三个喜剧班子正分别在各个场地上拍电影。

因为是无声电影,演员表演时导演就在边上大喊着指挥。演员、导演临时想到了什么笑料就加进去,故事也是根据现场演出情况编排的。

老板跟他说:“你扮上一个丑角吧,什么样儿的都行。”

在去化装室的路上,卓别林突然有了主意:要穿一条鼓鼓囊囊的裤子和一双大鞋子,拿一根手杖,戴一顶圆顶礼帽。“我要每一件东西看上去都显得不合适。”

卓别林希望自己看上去老一些,于是就贴上了一撮小胡子,这样可以显得更加年老,又不会遮住表情。

没多久,这个流浪汉形象与卓别林一起火了,电影订单从各地飞过来。之后很多年里,卓别林都以同样的形象登上银幕。

卓别林把哥哥雪尼介绍进了公司。得知雪尼的身份,电影院请他看了卓别林的电影,雪尼哈哈大笑。他跟弟弟说:“我早知道你会一举成名的。”

1921年,《寻子遇仙记》上映时,卓别林把母亲接到了美国,请了佣人照顾。

< 《寻子遇仙记》海报 >

母亲在美国度过了安乐的七年。1928年,卓别林正在拍《马戏团》时,母亲去世。

1927年10月,华纳公司拍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但当时音效差劲,关门声听着像是楼房倒塌,盘子落地听起来像是铁甲士兵互相冲撞。卓别林觉得这种东西不会改变电影的走向。

但没两年,有声电影风靡世界,人们纷纷转向投拍有声电影,以往对卓别林热情的制片商也冷淡下来。

雪尼对卓别林说:“你必须承认这个现实,恐怕以后的电影界就是它们的天下了。”卓别林说他一定要再拍一部无声电影,证明哑剧艺术的生命力。

他认为那个戴礼帽的流浪汉开口,一切精巧的设计都会毁掉,等于是杀死了他。

三年时间,卓别林再次完成了一部无声电影《城市之光》。他对这部电影的票房没有把握,焦虑了很久。

1931年1月30日,电影首映那天,剧院被影迷围了起来,因为人多,还派了很多警察维护秩序。附近商店的玻璃窗全被热情高涨的人群挤破,天气虽然很冷,很多人还是脱光了衣服。

那天,卓别林的好友爱因斯坦也来了。在电影的最后一刻,卓别林发现爱因斯坦在擦拭眼泪。

< 为迎接爱因斯坦,卓别林特意刮了胡子 >

1936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爱因斯坦看完又流了眼泪,给卓别林写信说:“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上人人都能看懂。你会是个伟人的。”

1933年1月30日,德国纳粹党独裁执政,希特勒就职总理,反犹行动越演愈烈。纳粹出了一本名叫《犹太人正注视着你》的“死亡名单”,卓别林和爱因斯坦都在其中。为防止出错,宣传册还一起公布了他们的照片。

曾经有人和卓别林说希特勒和流浪汉都留着小胡子,可以根据面貌相似编一出引起误会的情节。卓别林一直没放在心上,直到他亲眼看到了那本宣传册以及自己的姓名和照片。

卓别林突然想到,如果是扮演希特勒,他就可以当着观众胡说八道,而流浪汉仍然可以一言不发。

当时二战的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有90%的美国人不愿意参战,拍摄希特勒题材的电影很可能自讨没趣。

雪尼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没有人要看希特勒的电影,你只是个搞喜剧的,政治与你无关。

卓别林说:你说了十年让我拍有声电影,现在我拍了。别忘了,你自己也是犹太人。

雪尼与卓别林同母异父,他的父亲是犹太人。

《大独裁者》刚拍了一半,卓别林就收到联美影片公司发来的警告。公司接到通知,说他将遇到审查的麻烦。英国办事处怀疑电影是否能在英国上映。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说,这部电影可能损害美国的对外关系。

但是卓别林决心要续拍这部影片,他在巴黎一家报纸登出《大独裁者》的故事梗概,公开向纳粹挑战,“当希特勒在煽起疯狂的时候,他必须受到嘲笑。”

拍摄《大独裁者》的时候,卓别林已经收到了一些奇怪的信,影片拍完了,这类的来信就更多了。有人发出恐吓,说将来无论在哪里放映这部电影,他们都会在戏院里扔臭气弹,向银幕上开枪。

所有人都说德国人绝对不能突破马奇诺防线。但比利时被突破了,马奇诺防线溃败,敦刻尔克惨败,法国沦陷,英国人陷入苦战。这时候纽约办事处发疯一样把一封封电报拍过来:“赶快拍完你的影片,所有的人都在等着。”

卓别林自己出资拍摄,一人分饰两角。他搜罗了有关希特勒所有的新闻纪录片,揣摩他的姿态,模仿他平时的动作。他对希特勒的评价是,“这个家伙算得上第一流的演员。”

这部片子里,卓别林第一次让戴礼帽的流浪汉开口说了话,而且发表了长篇大论。

《大独裁者》筹拍历时2年多,上映时,二战已经爆发。这部电影在德国被禁演,希特勒特意命人从葡萄牙买了一部胶片运进德国,一个人躲进房间看了两遍,但对于观感一言不发。

卓别林知道后说:“要是能让我知道他对这部片子的看法,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

这部电影成为当年最卖座的电影,这之后的10年,卓别林迎来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期。

从他的第一部电影开始,卓别林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绘引发了右翼人士的警觉。联邦调查局早就开始记录卓别林的活动。批评资本主义的《凡尔纳先生》上映后,放映卓别林电影的影院被封锁,好莱坞没有人再敢与卓别林和他的家人有任何联系。

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卓别林说:一些人员正在滥用他们的职权,在“爱国者”这个伟大称号的掩护下,随意地攻击和侵犯他人的自由。这些被特权阶层保护的“爱国者”,正在破坏美国民主政权的基础,他们形成的可怕病毒,正在侵害美国的正义形象,如果不能阻挡他们,他们会使美国演变成为又一个法西斯国家。

1953年初,卓别林最后一任妻子乌娜代表他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并在那里生活到最后一刻。

二战结束,雪尼退休,在法国南部定居。他每个夏天都去瑞士看望卓别林。卓别林76岁生日那天,雪尼去世。

十年后,1977年冬天的平安夜,卓别林的妻子乌娜号召了家庭聚会,卓别林那天非常疲倦,家人搀扶着他回到床上。乌娜没有把房门关死,留了一条门缝,让卓别林听到家庭成员的声音。

第二天一早,卓别林去世。

在1972年的第4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为了补偿卓别林,电影学院授予了卓别林一座奥斯卡荣誉奖。

他出现在舞台上时,泪流满面,台下好莱坞的同行全体起立,向他报以几分钟长的掌声。

-END-

用户评论

咆哮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了卓别林那段勇敢和被误解的时期。虽然很多人当时看不见他的良苦用心,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份勇气令人敬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是从《摩登时代》认识卓别林的,没想到他还有如此深厚的政治领悟力和抗争精神。面对纳粹暴政,他能不畏惧地站出来发声,真的很让人佩服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反战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卓别林这种在艺术中融入政治思考的方式,确实相当独特也能引起共鸣。这部文章写的真棒!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看了这篇博文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我很欣赏卓别林的勇气和理想,但他选择在电影里讽刺纳粹,是否有点过于简单化了问题呢?我觉得战争的根源要更深层次地去探讨...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我理解想用喜剧的力量来对抗极权主义是一种很好的想法,但这种方式真的有效吗?也许需要别的更直接的行动才能起到真正作用... 文章给我的启示不算太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哪跌倒こ就在哪躺下

卓别林确实是一位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他对纳粹的讽刺让人们眼前一亮。不过我觉得文章的解读有点偏激,把事情说得过于单薄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这篇博文很有深度,让我更加了解了卓别林那个充满动荡年代的人间百态和理想追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月花魂

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卓别林还涉足政治领域,没想到他对纳粹这样有态度啊!这真是令人尊重的事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很爱吃凉皮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选择沉默面对战争与极权,而卓别林敢于站出来用自己的“沉默式”讽刺来表达抗争,这份勇气真的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卓别林的故事也告诉我,即使是小小的个体,也能在历史上留下巨大的影响。他的精神将会激励着我们继续勇敢地追求正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很多时候,看似沉默的抵抗才是最有效的,就像卓别林所做的那样。文章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蝶恋花╮

虽然我不太了解政治领域,但是我被卓别林的勇气和智慧深深吸引着。他用电影的力量去对抗邪恶,这真是一件非常伟大、令人敬佩的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看完这篇博文,我更加认同了卓别林对纳粹的强烈谴责!他的电影不仅娱乐性强,还能引发人们深刻思考,这样的艺术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尊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身上有刺,别扎我

很感触作者将历史与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让这个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还富有深层意义。 这篇文章真的很有思想深度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其实很多时候,像这种涉及政治的博文,容易让人误解信息。我希望读者能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被观点所左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我认为文章的立场有些偏激,缺乏中性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总是复杂的,需要多元角度深入探讨才是真正的理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91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