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海外考试

揭秘成都学校命名原则:家长吐槽校名背后的命名标准

今天给各位分享揭秘成都学校命名原则:家长吐槽校名背后的命名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取个名字就这么难吗?”一位家长在网络政问平台上提出了这样的教育建议。他认为龙泉驿西河永丰中学和永丰小学的名称有点乱,建议改名。

针对这一投诉,官方部门表示,永丰中学正在建设中,目前处于外墙装修施工阶段。学校的临时名称是项目。而永丰小学就叫成都市龙泉驿区永丰小学。 “永丰”二字取自学校校址位于西河街安居项目“永丰家园”内。由于学校就在小区旁边,所以校名就以当地的名字命名。初衷是为了让公众更容易熟悉学校。地点。从监管角度来看,也符合相关要求。

抛开这个抱怨不谈,不少家长对学校的名称感兴趣:学校的命名有什么规定吗?成都的学校通常如何命名?哪些学校的名字最让人印象深刻?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成都各学校的由来(以下为部分学校,排名不分先后)。

数制

毫无疑问,一提到名字中带有数字的学校,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成都顶尖的——“四七九”。此外还有十二中学、三中学、十七中学、二十中学等。总体来看,数字系以初高中命名居多,小学较少。

而且,很多名称中带有数字的学校通常都有另外的名称,这也与学校不同阶段的历史有关。

成都市石狮中学(四中)

仅从历史角度看,石狮中学可谓成都教育的“活化石”。文翁石室自汉代以来已走过2160个春秋。 1952年,校名由“川西石室中学”更名为“成都市第四中学”。 1983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沿用至今。

成都七中

成都七中(成都中学)也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05年由麻糬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而成的成都高等小学。 1907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县立中学,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年成都市第七中学更名为“成都中学”。如今,校舍上的“墨池”校园仍然回响着其成立时的记忆。

成都市树德中学(九中)

1929年,孙震老师创办私立树德学校,提出“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 20世纪30年代和1940年代,树德成为全国办学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之一。当时有“北有南开,西有树德”之说。

1952年改制为公立学校,更名为成都第九中学。 1989年恢复树德中学名称。如今的树德中学设有一校(成都树德中学)三区(宁夏校区、光华校区、外语校区)。

成都市第三中学(成都艺术学校)

成都第三中学(成都艺术中学)的前身是清朝乾隆年间(1747年)的迁西书院。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元年(1911年)更名为华阳县中学,1950年更名为成都第三中学。 1992年,学校增设校名“成都艺术学校”。

成都第八中学

成都市第八中学的前身是1942年创办的成都市立中学。1944年,学校分为市立男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 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八中学、成都市第六中学。 2001年,成都市第八中学与成都市第六中学合并,保留校名“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

成都十一中

成都市十一中始建于1895年,其前身是“成都市华英女中”。 1952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 1993年被市教育局列为“成都市科技创造(发明)学校”。 2000年4月,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第十二中学)

说起十二中,人们现在称其为“川大附中”。学校起源于1908年创办的四川省立学院附属中学,1953年定名为成都第十二中学。 2003年增校校名“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

成都市十八中学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文典数学补习学校”。 1956年发展为高湾中学,并正式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

成都市二十中学

成都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30年,前身为私立大同中学。是金牛区历史最悠久的中学。 1956年更名为成都第二中学。

成都第十七中学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华阳女子小学。 194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接管,由成都市教育局管理。 1956年迁至现址,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 1958年,成都市教育局定名为成都第十七中学。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

成都市三十八中学始建于1957年,原名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八初级中学。 1963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龙潭中学,后更名为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

成都市四十九中学

成都市第九中学始建于1977年,前身为圣灯中学。 1992年1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 2015年,树德中学开始托管49中。四十九中目前也是树德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挂牌为“成都市树德成华中学”。

大学附属院系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附属院校基本已“集结”。四川大学附属、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交通大学附属、财经大学附属、成都大学附属、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命名它。此外,北师大系列也在成都设有学校。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始建于1908年,前身为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小学位于四川大学校园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这所小学得到了四川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的深度渗透和滋养。可以说是一处得天独厚的读书求学之地。土地。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家长中也被称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前身为四川大学附属工农快捷中学。 1955年,学校停止招生,逐步改为普通中学。直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管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85年6月,四川师范大学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997年6月,原成都三十九中并入学校,成为学校初中部,原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学校高中部。 2002年7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中。

目前,该校在金华还有一所分校,位于锦江区景田西路。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

成都市锦江区四川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学校

我们首先要说的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四川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学校,在家长圈子里也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师大一中本部。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1999年批准成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始托管中学部。 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正式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随后又创建了龙泉校区(高中、初中)和庐山校区(已升格为K12,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如今,晋江这所学校更准确的名字是晋江区师范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是世界网球冠军颜紫的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4月与福清小学合并后,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目前有5个校区。

四川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这所学校已有数百年的办学历史。 201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学校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整合资源,重点建设四大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发校本创新课程。学校高中、初中各年级有20多门选修课和活动班,在成华区算是不错的了。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这所学校和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名字很容易混淆。学校是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于2009年9月共建的公办高中,2018年5月获批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普通高中” ”。清水河校区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一体化管理、分校区治理”的模式。初中位于天骄校区,高中位于清水河校区。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1956年,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成立。也是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2017年,拥有60年历史的理工小学移交给成华区教育局管理,并将整体迁至成华区民王一路69号新校址。 2022年将有两个校区。

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2018年,成都大学与成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命名成都龙胜小学为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校原有卓立校区,现增设卓艺校区,共有2个校区。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成华区三友路。始建于1992年,目前,2020年1月2日,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认定为四川省二级示范学校,成为国内最年轻的省二级示范学校之一。父母称之为“省钥匙”。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学校始建于1937年,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 2005年,学校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办学,并正式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开始将基础文化教育与专业音乐艺术教育相结合。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成都附属中学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成都附中是武侯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教育战略合作重点项目。位于武侯区聚翠街,外双南商业区。可以说承载着武侯新城的期望。 2018年第一批初中生招生,2019年第一批高中生招生。

西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西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省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于1993年经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向社会招收中小学生。位于成都市西郊西华大学内。是成都为数不多的真正以大学授课的附属学校之一。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家长又称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40年,是西南交通大学直属全日制高中。近年来,学校成绩和德育活动均表现突出。特别是依托交大资源,还建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备受关注。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它本身就是原来的光华小学。 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与青羊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光华小学正式添加“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校名,成为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学校成员单位。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09年,前身为树兴女子学校,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过一百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沉淀,从1911年的四川省成都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到2000年的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于2001年并入成都教育学院, 2006年并入成都大学。一百年后,成为现在的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四川省第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至今已有107年的历史。直至2002年,“成都第二中学”(当时的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名称)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基地”。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主办。联合学校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北京师范大学直接管理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立学校”。

地名系列

烟道街小学

烟道街小学是一所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学校。 1919年,燕校本部成立。当时学校仍名为:四川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直到1963年,学校才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烟道街学校”。当时,盐岛街学校可以教从小学到中学的学生。后来,1978年和2000年,学校分为两所学校,成为现在的烟道街中学和小学。后来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家长公众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

和平街小学

成都市和平街小学始建于1911年辛亥革命前,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学校。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老师曾就读于该校。是成都市锦江区重点小学之一。原名“华阳第一女子小学”,建国后更名为“成都市东城区第二中心小学”。因学校毗邻和平街,1972年更名为“成都市和平街小学”。

九里地小学

九里地小学位于九里地北路,靠近九里地遗址。学校始建于1947年,原名诸葛庙小学。虽然后来更名,但学校始终保留了原名“诸葛庙”的背景。依托“淡泊清志、宁静致远”的诸葛文化教育精髓,潜心培养学生。学校还被评为“成都市中华国文阅读示范学校”。

东城根街小学

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建于1963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老东城根街9号。曾几何时,这所学校还叫八金小学。东城根街小学与巴金结缘是在1991年,当时学校举办“寻找家乡名人”活动,不少学生齐声给巴金老师写信。很快,87岁的巴金就给同学们回复了。孩子们与巴金老人十五年的爱情故事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校园文化。

新华路小学

新华路小学位于成都市七家巷12号。它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前身为灵明小学,由法国传教士郝马莱于20世纪40年代兴建。当时这是一所教会学校。 1950年成都解放后,学校收归国有。因地处玉沙路东段,故更名为东玉沙街小学。 1978年,学校更名为新华路小学。

据说,新华路小学原名东玉沙街小学,另有来历。据了解,玉沙路旁曾经有一条解玉溪。河中的沙能溶玉,故名玉砂。

石笋街小学

石笋街小学(东区)位于石笋街8号。学校始建于1935年,位于老成都西门城墙旁饮马河畔的石笋街。毗邻前蜀皇帝修建的永陵。这是国民政府修缮的一座古庙。成为成都的小学,历史上被称为“西草田小学”。

建设路小学

位于成华区的建设路小学原名“圣灯寺国民小学”。因此,无论是旧校名还是新校名,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区位特征。学校已有近百年历史,现有建业路、枫林两个校区。

特色、诗风

此外,我们还收到了一些家长认为非常有诗意、与成都历史密切相关的学校名称。学校名字的背后,几乎都有一段这座城市的历史,也很有书卷气。

富勤小学

富勤小学始建于1989年,是富勤社区一所公办配套小学。原名成都市富勤西区小学。 2007年,更名为成都市富勤小学。学校位于成都市西一环路三段,紧邻繁华的阳西线,闲适的弹琴台旁。听起来是一所非常“古老而优雅”的学校。

双井小学

“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位于政同顺街旁的双双井至今仍受到青羊区人民政府的保护。双双井小学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因古井而得名,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书院。

草堂小学

蜿蜒流水的浣花溪、千年韵味的杜甫草堂、郁郁葱葱、幽静的万树园……倚靠它,与之融为一体。 ——青羊区草堂小学坐落在这座美丽的晋城西部。学校始建于1937年,独特的人文元素也造就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幽雅静谧的学术环境,自有诗意。

宜州小学

2011年,成都高新区益州小学成立。为什么叫益州呢?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立13个都督府,并在四川设立益州司。州政府驻罗县。 194年,州治迁至成都。从此,益州又被称为成都。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的两个商业城市是扬州和益州(成都)。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所以当时有“扬一一二”的谚语。

麻糬学园小学

1905年麻池书院与芙蓉书院合并后,初称“成都县高等小学”(又称“成都书院”),后称“成都七中”,但“小学”一百多年来没有继任者。 2016年9月,成都高新区新建一所公办小学,命名为“麻糬书院小学”,延续“麻糬”文脉,填补历史空白,传承文化底蕴。

金官驿小学

唐代,成都因织锦业发达而被称为“锦城”;因织锦贸易发达,设立“金川驿站”,故成都又称“金城”。南来北往的商贾,让“金官驿”拥抱了八方文化,凝聚了八方精神,也孕育了成都的文明。百多年前,几位商人在“金官驿”的“东宇寺”创办了一所“学校”——“私立金官驿小学”。 2005年7月30日,由原金冠驿小学、志泉街小学、胜利东路小学合并组建现学校。

绍城小学

少城,又名满城,位于成都老城西部。三藩之乱平定后,成都的八旗士兵逐渐增多,于是清政府于1718年在成都西部修建满城。因为它位于战时秦张仪所建少城的遗址上。国时称“少城”。少城小学前身为小南街小学。始建于1932年,其前身是成都市西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其前身是著名的成都市立小学,又称少城小学。距今已有78年历史。

锦里小学

锦里小学(原成都市凉水井街小学)始建于1946年。锦里即锦官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州夺县文学为州学,县始文学于伊犁桥南岸路东侧。有女墙,其路”是西城,古锦宫所在,织锦工织锦,画光明亮,河水不善,故名锦里。”后来,锦里就成了成都的名字。

天涯石小学

天涯石小学始建于1904年,响应清政府“废科举学”的“新政”。 1951年,学校定名为“成都市上昌小学”。在“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指导下,成为全市有影响力的小学。 2001年5月,因应发展需要,学校搬迁至府南河畔,文物古迹“天涯石”旁,并更名为“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荣成小学

住在东站地区的家长应该对榕城小学很熟悉。毕竟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大,能够以“荣成”来命名学校的人并不多。目前,位于火车东站地区的荣成小学已扩容,形成东西广场“两侧一校”的格局。位于东站东广场区域的校区为银杏校区,位于东站西广场区域的新校区为芙蓉校区。

金官城小学

成都又称“锦官城”,寓意盛产花卉、盛产蜀绣、富饶富饶、历史悠久。成都市金官城小学于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位于古蜀天坛——号扬子山古坛处。紧邻因古今司马相如励志故事而闻名的司马桥。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学校现在也在努力成为一所位于博物馆的学校。

金沙小学

这所学校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名字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地理位置。毗邻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千禧金沙相比,该校的历史较短。 2007年9月正式开学,是青羊区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学校。由于毗邻金沙遗址博物馆,学校以金沙文化服务教育的探索为思想源泉,高度重视解放每一个孩子,共同追求美好梦想。

名称系列

成都市田家滨中学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田家炳中学,其中成都有一所。

这里必须单独谈谈田家兵。田家兵老师为中国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捐建学校无数,被誉为“中华百校之父”。据不完全统计,田家平已向300多所学校等事业捐赠超过10亿港元。他是中国唯一一位将个人80%以上资产用于慈善事业的人。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始建于1925年,在历史的演变中,学校先后更名为“成城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十九中学”。 2003年,香港著名慈善家、蒙泽实业家田家丙先生捐资资助学校,学校更名为“成都市田家丙中学”,成为全国“田家丙中学”之一。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名称来源于嘉祥教育集团董事长项克俭的父亲项嘉祥的名字。据悉,向嘉祥解放前是四川农学院的高材生,曾担任包族国民小学校长,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向克俭的母亲廖西平也是一位教育家。她长期在乡镇小学任教,至今仍是抗战前线的一名地下党员。由于父母对向克俭的影响深远,为了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鼓励学生感恩,胸怀祖国,成为改变未来的杰出人才,向克俭为学校命名以父亲的名字命名,即“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奖学金以母亲的名字命名,即“西平奖学金”。

行知小学

全国各地的行知小学起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被宋庆龄称为“万代之师”的陶行知,亲自推动平民教育,并视教书为毕生事业。他在《行是知之始》的文章中,首先同意王阳明的思想,但随后批评了他的“见而行”,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孝庄师范学院创办期间,陶行知不断在学校讲授他的“先行后知”的观点,以致许多顽皮的学生称他为“行知我的老师”,他也高兴地改名为“行知”。陶行知《知道》。

如今的成都市,有高新区行知小学、金牛区行知小学、武侯区行知实验小学。此外,双流、庆阳、武侯还有3所以“行知”命名的幼儿园。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中学

烈武中学的校名来源于革命英雄张烈武。 1904年,张烈武与叙利亚(宜宾)家族的其他17名学生捐资17大洋,在成都陕西街节孝庙创办了学校的前身——“徐福公立中学”,被誉为“辛亥公学”。那时的“中学”。革命四川的发源地。”历经117年的变迁,学校也曾九次更名,最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烈武中学”,以纪念张烈武老师等仁人志士的功绩。救国救民的校训一直延续至今。

用户评论

余温散尽ぺ

我觉得学校的名字确实很重要,尤其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影响。成都的学校取名应该更注重文化内涵,而不是随便取个名字就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看到这个标题我忍不住笑了,校名难听确实让人尴尬。希望学校能考虑家长的意见,毕竟名字也是一种形象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我觉得校名的好坏并不影响教育质量,重要的是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名字只是个符号,真正的价值在于教育本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成都的学校取名应该多一些创意,像“希望小学”这样的名字就很不错,能给人带来积极的联想。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到伤肺i

有些学校的名字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像“红旗小学”这样的名字听起来就有点老土。希望能有更多现代感的名字出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涐们的幸福像流星丶

我认为校名应该反映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像“创新实验学校”这样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能让人对学校产生好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看到家长们的吐槽,我也有同感。有些名字真的很难听,感觉不太尊重孩子的教育。希望能改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其实,校名难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重要的是学校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名字只是表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我觉得学校取名应该考虑到地域文化,像“成都文化小学”这样的名字就很有地方特色,能让孩子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有些学校的名字听起来很奇怪,像“未来之星学校”,感觉有点过于理想化。希望能更接地气一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我觉得校名的确很重要,尤其是在家长之间的口碑传播中。一个好名字能让学校更受欢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167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