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史专题二轮复习:微专题1详解
大家好,关于高中生物科学史专题二轮复习:微专题1详解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细胞观察和细胞理论
1.胡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它是由许多规则的细胞组成的,并称之为“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并准确地描述了红细胞和动物精子。
3、德国人施莱登于1838年提出“所有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4、德国施万于1839年提出“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5、德国人魏尔啸(Virchow)于1859年提出“所有细胞必须来自现有的活细胞”。
上述三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科学家参与生物膜流镶嵌模型
6.欧文顿:提出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设。
7、罗伯逊:1959年,他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光-暗(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他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元膜”。模型。细胞膜被认为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8. 1975年,Richard Henderson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膜蛋白,发现蛋白质分布不均匀。他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9. Sanger和Nickerson:提出了“流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参与酶发现的科学家
10.斯帕兰扎尼:他通过实验证明胃液具有化学消化作用。
11、19世纪中叶,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代谢活动的结果”。李比希同时认为“酒精发酵只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的活性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只是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
12、1897年,德国的Bchner证明可以利用无细胞酵母汁进行酒精发酵。因此,促进酒精发酵的是酵母酶中的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胞本身。
13、1926年,萨姆纳: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晶体,并用各种方法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参与发现光合作用的科学家
15、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6、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7、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世纪和19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所有氧气都来自于水。
19.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终于发现了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中的碳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该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课2:遗传与进化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0、孟德尔:奥地利人,1865年通过豌豆杂交实验,采用假设演绎法(假设-推理),提出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规律。
21、1900年,德弗里斯、柯林斯和奇马克三位植物学家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与孟德尔类似的结论后,人们在文献中发现了被遗忘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
22.约翰逊:丹麦科学家。 1909年,他将孟德尔的“遗传因素”更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3、萨顿:他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从而提出遗传因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类比推理)
24.摩根:用假设演绎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5、道尔顿,18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是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患者。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6、1928年,格里菲斯通过实验假设,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7、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就是DNA,也就是说DNA就是遗传物质。
28. 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同位素标记实验用噬菌体感染细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
29. 1955年,美国科学家Frenkel-Conradt和Williams分离并纯化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RNA。在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后,他们得出了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30、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31、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用脱氧胸苷短时间标记大肠杆菌,提取DNA,变性后,用超速离心得到大量标记的DNA,后来被称为冈崎片段DNA。
32. 克里克于1957年提出中心法则,当时尚未完成。
33. 1970年,H.Temin和D.Baltimore分别从RNA病毒中发现了一种酶,可以催化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反应。
进化:
34、拉马克:首先提出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体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的原因是利用、废用和后天遗传。
35、达尔文:1859年发表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理论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
36、Hardy-Weinberg规则:该规则以两位学者Hardy, G.H(英国数学家)和Weinberg, W.(德国医生)的姓氏命名,他们分别在同一年(1908年)提出该规则并发现了该定律。他们提出,在没有突变、迁移和选择的无限大的杂交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一代又一代地保持不变。
必修课三:稳态与环境
动物激素的调节
37、韦特海默:1901年,他通过实验发现,切断狗通往小肠上部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射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因为小肠中的细小神经很难去除。
38.斯大林和贝利斯:1902年,在从小肠粘膜提取的液体中发现了促胰液素,一种促进胰液分泌的物质。 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个名称,并提出了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9.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理论。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0、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对胚芽鞘下方的部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41、Jensen: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部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平板传递到下部。
42、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其下部尖端产生的刺激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3、温特:1928年,他通过实验证明,引起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4、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戈等人从植物中提取了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种群和生态系统
45、高斯:通过实验,他发现了草履虫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
46.林德曼:1941年,耶鲁大学生态学家林德曼发表了《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的研究报告。通过对一个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色德堡湖的能量流进行定量分析,他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有两个特点:单向流动和逐渐减少。它们之间的传输效率约为10%至20%。
选修课:
47、张明觉:美籍华人,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避孕药之父”。 20世纪50年代初,他与G. Pincus合作,共同发明了以类固醇激素为基础的女性口服避孕药,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女性使用。 1950年,他成功移植受精卵,并提出卵龄与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的概念。罗伯特·爱德华兹(体外受精之父)和他的合作者蒂贝托在回忆完成世界首例体外受精实验的艰辛过程时,多次提到张明觉的名字。当年他们经历了上百次失败,读到张明觉的研究论文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当路易丝·布朗(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时,报道称她为“张明觉的女儿”。
48、动物细胞工程: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科勒通过细胞融合制备了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他们于1984 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9. Stewart:1958年,用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出胡萝卜植物,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50. Vermut:他们在体外条件下将绵羊体细胞培养成成熟个体,证明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相关问答
答: 想要了解高中生物科学史,可以翻阅相关的生物 textbooks 或参考书籍哦。很多教材都附带了关于生物学科发展历程的介绍部分,里面会提及关键人物、重要的发现以及推动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除了教材之外,还可以查阅一些专业的生物史类网站或百科全书,他们通常会提供更加详细和深入的讲解。
12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另外,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可以咨询老师或同学了解有没有相关专科课程或者组织的相关研讨会,这样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高中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哦!
203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高中生物科学史的重点在于理解生物学发展的关键进步和人物贡献吧。你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理论、实验以及标志性的事件,例如细胞论的发展、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同时,要了解这些突破性进展对后世生物学发展的影响,以及推动科学进步的因素。
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另外,不要忘了关注那些影响深远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或许是开拓了新领域的研究者或是为学术界做出重大贡献的关键人物,理解他们的探索历程能让你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科学史的发展脉络。
235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1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