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经典原文、详尽注释与精准译文全集
大家好,关于《荀子·劝学》经典原文、详尽注释与精准译文全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李斯都是极其聪明的人才,但是韩非子口才不好,又被李斯整死,没有留下太多的精神财富。李斯帮助秦国灭了六国,历来名声不好,被历史学家骂得很惨,结果导致荀子作为老师也被牵连。由于他们师徒千古年来都没有什么好名声,结果导致研究荀子的人不是特别多,那么追随荀子思想的人也就比较少。
《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全文共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而以“学不可以已”作为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从《劝学》前面部分节选的几个片段,解放后一直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传统名篇之一。
荀子《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注释:
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 :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
45.滫:污水
46.劝:鼓励。
4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8.彰:清楚,明显。
荀子《劝学》译文:
《劝学》篇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劝学》的主旨在于劝勉人努力学习,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之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12345.html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了!一直想找一篇完整版的《荀子·劝学》,感谢分享这份宝贵资料啊!看完原文和注释加译文,感觉受益匪浅,那些深刻的哲理确实值得反复品味.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者不以己利为重",这段话真是太打动人啦!现在社会很多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反而忽略了对社会的贡献。我们需要学习荀子重视“忠孝”和“仁爱”,做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劝学》,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努力呀!虽然我平时也会读书学习,但相比荀子的精神层次,还是差了不少。以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才华。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学生来说,《劝学》这本书绝对是教科书级的经典作品。它不仅讲解了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指引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学习,最终达到“学而不厌”的境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喜欢这种将原文、注释和译文结合在一起的方式,这样比较方便理解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翻译也很准确自然,读起来也十分流畅,非常推荐给各位对古文的爱好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多读点经典书籍了!就像《荀子·劝学》一样,它不仅包含着古代智慧,更是一本可以指导人生的宝典。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这种将原本深奥的古籍解释得通俗易懂的方式,还是很有意义的。对于那些对中文不太熟练的人来说,更容易理解并吸收其中的精华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注释的部分略显冗长,有时候会打断我的阅读思路。如果可以把注释分成一些小节或者用一些图表的方式来呈现,也许更利于理解和记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劝学》的译文读起来有些生硬,缺少古文本身的韵味儿。其实我认为将原文进行拆解和注释讲解已经足够了,没必要过分追求翻译的表达效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篇文章后我感到很惭愧,原来自己对《荀子》的了解如此有限!我会认真阅读这段经典文字,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代典籍就是这样让人沉迷,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认识并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不只是知识积累这么简单的说法。我们还需要学习思考、判断和分析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领会到《劝学》的精髓。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赞賞这种发掘经典文化的行为!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研究和解读,让更多人了解并 appreciation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heritage。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觉得这个版本选用的注释很精准,对理解原文的难度能够很好地引导。尤其是我在一些不太熟悉的词语上获得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学生,我觉得《劝学》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启发意义。它让我更加重视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目标!感谢作者分享这部珍贵的资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以前对《荀子》并不了解,但看了这篇原文及注释和译文后,确实对他的人生观、学说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得不佩服古代先贤的智慧,他们提出的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读起来有些枯燥乏味,可能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这种古典文学的风格。如果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环节或者图片素材,也许会更吸引年轻读者阅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