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类型题目总结:十大精华解析,学习者的必备指南!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现过程。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之后,某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某一极;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之后,由姐妹染色单体发展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
(注意:在分析某异常配子形成时,②与③一般不同时考虑)
十、遗传系谱图类题目的分析思路与考查类型归纳:
遗传系谱图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公认的难点,平时练习时要多注意归纳总结,概括出此类题试题的规律和解题思路,从而可以达到从容应对。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
2、遗传方式的推导方法
2.1、判断显隐性遗传: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没有典型性特征:则两种均有可能。其中代代发病一般最可能为显性,隔代发病最可能为隐性。
2.2.确定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
①先找典型特征:隐性,女患其父、子必患;显性,男患其母、女必患。只要找到正常的就只能为常染色体上的。没有则两种均有可能
②没有典型特征:若两种都符合,则:男女发病率不同为伴X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
③如果按以上方式推导,几种假设都符合,则几种都有可能。
还可以选择假设--推导的方法(反证法):先假设在X染色体上,代入进行推导,若不符合,则在常染色体上;若符合再假设在常染色体上,一般都是符合的,则两种情况都可能不能确定,此时只有结合题干的相关信息进一步的预测或确定。
3、子代某表现型概率的计算
①多对性状同时考查,单独考虑每一对的情况;
②确定亲代的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
(结合亲本的性状,联系亲本的"上代"、"同代"、"下代"的情况去综合考虑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时刻注意比例的变化。)
③运用相乘、相加得出子代的表现型或者基因型情况。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12331.html
用户评论
太赞了!正好我在备考阶段遇到遗传类型的题目卡壳了,这十点总结简直宝藏啊,阅读起来清晰易懂,重点都抓住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的不错,遗传类型题真的出神入化,特别是那种结合多种模式的题型。有了你这篇总结,我感觉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信心满满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刚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挺不错的分享!我的学习进度有点慢,遗传类型题一直没抓住规律,现在可以好好参考一下你的总结,希望可以提升效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还没全部看完,但前五点我已经深有体会了!真的像你说的,要掌握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才是关键。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传类型题确实容易让人头疼,尤其是我记忆力不好,总记不住各种模式。这个总结很有用,能让我把学习重点更加明确化。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蛮专业,对遗传类型的规律解释得非常到位!我之前一直觉得遗传类型题太难了,现在慢慢理解它们的逻辑,感觉不再那么头疼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结还是不错的,可是我认为有些点需要更详细的讲解,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模式,更具体的解题方法会更有帮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传类型题太考验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了,希望以后能再学习更高级别的方法,遇到这类题目不至于慌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觉得遗传类型题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即使认真研读总结也不一定会立即提升我的解题效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后感觉对遗传类型的整体框架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我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那句话,做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运用知识,总结归纳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祝大家在备考过程中能够顺利攻克遗传类型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作者能把这十点总结进行更深入的讲解,比如举一些经典实例来结合讲解,这样会更容易让人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