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7月语文考试试题与答案解析
试卷满分15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摘自《谈谈调查研究》)
材料二:
社会科学并不拥有像自然科学一模一样的实验室,那是没有人能否认的。但是,如果说社会科学研究者并不能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那也并不完全正确。其实不过是控制的技术问题,而不是能不能控制的问题。
在物理实验里用斜面滚球来实验引力,斜板这实验因子并不影响所要观察的引力现象,因为实验者在计算球动的速率中会考虑到这斜板的因子——换一句话,所谓实验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把所有发生作用的因子都加以充分考虑的意思。
观察社会现象时,如果我们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我们同样可以达到自然科学的实验中所具备的条件。在技术上,观察社会现象比观察自然现象更为困难。社会现象并不限于人的动作,而且包括人的动机;动机又受着人所接受的那一套认为应当如是的规律支配;这套规律是社会所共有的,而且是在时间里累积下来的——这是人的生活适用于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方法,是在人和物的接触中,在动作里,给人的满足与否的结果里,选择和淘汰出来的,而且也永远在变动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社会现象有着不能分的两部分:一部分我们可以在体外看得到的,另一部分,在体外是看不到的。这第二部分必须由经验者本人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旁观的人明白。观察社会现象的困难常发生在第二部分。
谈到这里,我愿意提出最重要的问题来了。那就是社会现象的研究工作中观察者必须和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合作还不够,必须不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大家一同来分析大家的经验。
我在上边已说到科学的观察必须充分确认现象发生的情境,考虑到一切会影响现象的因子。这是实验的真正意义。观察社会现象时,因为语言材料的重要,最容易影响叙述现象正确性的是调查者和所要观察的现象的人事关系。有些不肯正视这关系的学者,只提出一个“客观”的空洞概念。但是“客观”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观察的现象没有兴趣,或是没有关系么?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去观察一个现象必然是有兴趣的。你自己可以不问这问题,可是被观察的人是不会不问这问题的。你不能不和这些人接触,谈话,问问题。这些人必然要问:“这人为什么要来问我们呢?”——这问题问得对的,因为一切调查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的,不论是好是坏。你说“客观”,人家不能承认,而且人家是对的,因为实际受到影响的是他们,他们不能不防。于是调查者逢着“秘密”和“撒谎”了。其实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是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的反映。人事很像镜子,你对别人的态度反射成了别人对你的态度。
科学的社会研究第一是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是想去“敲诈”被调查的人,那么你绝不会得到可靠的材料。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卫的人,社会科学绝不能从“斗智”的方法上得来。换一句话说,社会研究必须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你如果要研究乡村,你必须同情农民,为他们服务,你的研究结果必须是有利于农民的,不但你存心是如此,而且你要用事实来证明,使农民相信你。正像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病人没有理由去欺骗医生,正因为欺骗的结果是自己受害。
一个研究的人是站在“不知”的地位,被问的是站在“已知”的地位。前者对后者是“学习”而不是“拷问”,态度上应当是“尊重对方”“执疑待决”,这种态度必然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友谊,因而乐于帮助你。
(摘编自费孝通《亦谈社会调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社会调查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并特别提到要深入了解农民,二者有相同的出发点和针对性。
B. 材料一以毛泽东在寻乌县的调查为例,论述调查要深入、唯实,这与毛泽东本人在《调查的技术》中的倡导也是一致的。
C. 材料二指出,社会科学虽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实验展开研究,但倘若方法得当,观察社会现象时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D. 材料二认为,社会研究者只有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关心被调查者,才不会“逢着”被调查者的“秘密”和“撒谎”。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可能并不一致,这给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观察带来挑战。
B. 一些无法看到的现象需要通过经验者的语言来表达,这可佐证语言材料的重要。
C. 如果调查者询问的问题也正是被调查者所关心的,被调查者就不会有防备心理。
D. 即便调查者出于友善的目的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也会影响到被调查者的生活。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原则两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二第三段,主要论证人的动机受社会共有规律的支配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C. 材料一运用排比,既突出社会调查需广泛深入、求真务实,也增强了论证气势。
D. 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调查研究中的“客观”,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危险的人物 王鲁彦
夏天的一个早晨,惠明先生的房内坐满了人。这是因为子平,惠明先生的侄子,刚从T城回来,所以林家塘的邻居们都走过来和他打招呼。他离家很久,已有八年了。他穿着一身洋服,走起路来,脚下的皮鞋发出橐橐的声音,庄重而且威严。他在许多中学校、大学校里教过书,不但不能以孩子相看,且俨然是许多青年的师长了。
林家塘这个村庄是一个风景很好的地方。村屋接连不断,绵延到碧绿的田野中,一脉线似的小河明亮亮地蜿蜒着。整个林家塘都被围在丛林中,一年到头开着各色的花。
一天下午,林家塘的明生和仁才正在半山里砍柴。他们看见子平循着山路从山脚行地走上山去,在一株大树下歇了半天,拿出一瓶酒,呆望着远方,一口一口喝着,坐了许久,又彳亍地往山顶走。明生和仁才好奇心动,便都偷偷地跟着走去。一到山巅,子平便狂呼着来回地跑了起来,跳了起来。奇异的事还有。子平忽然丢了酒瓶,猱升到一株大树上。他坐在桠杈上,摇着树枝,唱着歌。他玩了许久,便又跳下来喝酒,一会儿,便躺倒在大树下,似乎睡熟了。“不要再看这些难以入目的丑态!”明生和仁才摇着头,往半山里走去。
炎热之后,壁垒似的云迅速地从山顶上腾了起来,一霎时便布满了天空。雷声如从远的海底滚出来一般,愈响愈近愈隆。接着大雨便狂怒地落着。这时,林家塘全村仿佛是恶涛中的一只小艇,簸荡得没有一刻平静。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
就在这时,住在村尾的农夫四林忽然听见屋外大声呼号的声音。他从后窗望出去,看见一个人撑着一顶纸伞,赤着脚,裤脚卷到大腿上,大声地唱着歌,往山脚下走。那是子平。
不久,田间正是一片黄色,早稻将熟。忽然一天,林家塘来了一个贴告示的人。大家都围着去看,只见:“……农夫栽培辛勤……租谷一律七折……县农民协会示……”
“娘的!这样好的年成,要他多管事!”
“什么叫做农民协会!狗屁!害人的东西!”
……
林家塘做生意的人最多,种田的没几个。有一种不堪言说的疑惑,同时涌上了大家的心头: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是子平在其中唆使,加上平时的鄙视,便生出了仇恨。
炊烟在各家的屋上盘绕,结成了一个大的朦胧的网,笼罩着整个村庄。夜又从不知不觉中撒下幕来,使林家塘渐渐入于黑暗的境界。不久,奇异的事发生了。有人看见头上有无数的小星拥簇成一堆,上窄下阔,发出极大的光芒。这叫做扫帚星,是一颗凶星。它被发现时,必有王莽一类的人出世,倾覆着朝代,扰乱着安静。恐怖充满了各人的心中,显然这个人已出现在林家塘了。
这消息像电似地立刻就传遍了林家塘。有几个人便相约去讽示惠明先生,探他的意见。邻居们走后,惠明先生非常地生气。他怒气冲冲地叫女仆把子平喊来。
“你知道农民协会吗,子平?”他劈头就是这样问。
“知道的。”子平毫不介意地回答说。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不平等。不种田的人有饭吃,种田的反而没有饭吃。”
惠明先生一肚子的气愤。烟越吸越急,怒气也愈加增长起来。自己家里隐藏着一个这样危险的人,他如做梦似的到现在才知道,林家塘人的观察是多么真确。七八年来,他在林家塘是一个最有名声的人,他像一个阎王,一句话说出去,怎样重大的案件便解决。他几十年心血所争来的名声,眼见得要被这畜生破坏了!新的思想随着他的烟上来。他在夜间请了村中几个地位较高的人秘密商量许久,写好一张报告,由他领衔,打发人送到县里。
第二天早晨,这消息便已传遍了。大家都觉得心里有点痒痒,巴不得这事立刻就发作。
第三天早晨,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冒了出来,渐渐混合在雾里,使林家塘更沉没在朦胧中。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
阿武婶拿着洗净了的一篮衣服回来,忽然听见一阵橐橐的皮鞋声。她回头细看时,那人已隐没在雾中了。林家塘没有第二个人穿皮鞋,她知道那一定是子平逃走了。她急忙跟着皮鞋声追去。路上遇到了明生,便叫他跟去,因为她自己是小脚,走不快的。
雾渐渐淡了起来,隐约中,脚步声忽然没有了,子平已走入小路。“哼!看你往哪里逃罢!”
明生喃喃地说着。忽然树林中起了一声狂叫,吓得他连忙站住了脚步。对面的山谷猛然又应答了一声。他看见子平捻着拳头在那里打起拳来了。他不由得心里突突地跳。
雾已完全敛迹,太阳很明亮地照着。明生忽然看见对面来了十几个人。前面走的都背着枪,穿着军服,后面的是林家塘的邻居们,为首的是惠明先生,他们似已知道子平逃走,追了来的。“逃走了,逃走了!”大家都大声地喊了起来,“快去,快去!怕有手枪呢!”那些兵很快地卸下刺刀,装上子弹,往树林包围了去。子平似已觉得,飞步往树林外逃去。
突然间,一阵噼啪的枪声,子平倒在田中了。大家围了上去。
有几个兵士跑到他的屋子搜查。证据是一柄剑。
溪流仍点点滴滴地流着,树林巍然地站着,鸟儿啁啾地唱着快乐的歌,各色的野花天天开着,如往日一般。即如子平击倒的那一处,也依然有蟋蟀歌唱着,蚱蜢跳跃着,粉蝶飞舞着,不复记得曾有一个青年凄惨地倒在那里流着鲜红的血……呵,多么美丽的乡村!
1927年
(选自《鲁彦作品集》,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生、仁才用“难以入目的丑态”评说子平,阿武婶听见子平逃走的皮鞋声便急忙追去,林家塘人的种种言行表明了其对子平的抵触心理。
B. “浓厚的雾笼罩了整个林家塘……太阳只是淡淡地发着光,似不想冲破雾的网,给林家塘人一个清明的世界一般”,渲染了压抑的环境,暗示了子平即将遇害的下场。
C. 兵士跑到子平的屋子搜查到的证据是一柄剑。实证的取得说明子平参与了不可告人的事件。
D. 面对雷雨,村中的人都战战兢兢地躲在屋中,不敢走出门外,暗示了林家塘和鲁迅笔下的鲁镇一样,都具有封闭性、聚居性。
7、 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如:像闺阁姑娘似的躲着不出来;莫名跑到山里去喝酒狂啸等。这些空白点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增加了文章的神秘感。
B.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子平在林家塘受关注、被猜疑直至死亡的全过程,拉开了读者与文中人物的距离,更客观灵活地展现了林家塘的人情冷暖。
C. 小说穿插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有明有暗,综合运用拟人、比喻、叠词等修辞,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 小说运用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丰富饱满。如惠明先生以“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批评子平,表明他对子平理解却不支持的矛盾心理。
8、小说群像的刻画往往能显示群体“共性”。请概括林家塘人形象的“共性”。(4分)
9、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文本二:
徐无鬼因女商①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
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②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中之质,若视日;上之质,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恤③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从说则以《金板》、《六韬》,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
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
女商曰:“若是乎?”
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藋④柱乎鼪鼬之径,良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⑤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选自《庄子·杂篇·徐无鬼》,有删改)
[注]①女(rǔ)商:魏国大臣,姓女名商,春秋时期晋大夫女叔齐之后。②孯(qiān):引申为除去。③恤:忧思。④藜藋(lí diào):杂草。⑤謦欬(qǐnɡ kài):音容笑貌。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B. 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C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D. 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孯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抑本其成败之迹”与“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本”字的含义不同。
B.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因”字的含义相同。
C. “武侯大悦而笑”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而”字的含义不同。
D. 亲戚,文中指父母,现在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不包括父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徐无鬼去拜见魏武侯,魏武侯认为徐无鬼是迫于生活的劳累才来拜见自己的。
C. 徐无鬼认为,离开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就越深,对故友旧亲就越依赖。
D. 两则文本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人们只有减少自己的欲望和享乐,才能真正受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下之质,执饱而止,是狸德也。
(2)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14、女商和徐无鬼分别用什么办法来使魏武侯高兴的呢?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放白鹰两首(其二) 李 白
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①。
寄言燕雀莫相啅②,自有云霄万里高。
鹰 罗 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③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注]①八九毛,始获之鹰,剪其劲羽。②啅,鸟鸣,这里有聒噪之意。③俊通,精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诗写刚被捕获的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不能展翅腾飞而去。
B. 聒噪的燕雀不理解鹰的飞上云霄之志,“莫相哼”表达了诗人对燕雀的态度。
C. 罗诗写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
D. 李白以鹰自况,而罗诗中鹰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
16、李白和罗隐对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 ”,这个道理也能给普通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启示。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新的演出IP“盛唐密盒”。在演出里,扮演“房玄龄”“杜如晦”的两位演员以不凡的谈吐和风趣幽默的回答,吸引众多游客,引发一股热潮。
文化内核与形式创新的成功组合是“盛唐密盒”爆火的关键。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古代历史人物“走进”现代社会,独特的语言方式,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相结合,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参与盛唐文化。这种深度融合的文化内核,让“盛唐密盒”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互动沉浸式表演形式是“盛唐密盒”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角色扮演和脱口秀表演,使游客 ① ,获得越沉浸越快乐的良好体验。不同于② 的古镇观光,“盛唐密盒”还提供了文化旅游的情绪价值。无论是深挖历史中的文化魅力,还是打造各类IP的舞台张力,抑或是演员问答交互的机智脑力,都是创新组合的“附加体验”。这些“密盒”里开出的惊喜通过网络传播,形成“网红”效应。“盛唐密盒”的爆火,也为其他城市挖掘亮点、 ③ 提供了一种文旅融合新样板。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 根据文段内容,提炼出四个“盛唐密盒”爆火原因的关键词。(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都深知这样一个常识:睡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工作状态都会变差。而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导致什么呢?
近期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并没有闲着,它会激活类淋巴系统和驱动脑脊液流动,从而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包括一些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有毒蛋白质,这就像园艺师修剪掉多余的枝叶,让植物生长得更好一样。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 ① ,就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 广大爱心人士响应政府号召,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C.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D. 那只先爬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左传》中烛之武为国出使可谓之仁德,临危受命可谓之勇敢,能言善辩可谓之才智。
《史记》中蔺相如完璧归赵可谓之智,渑池之会可谓之勇,谦让廉颇可谓之仁。
今天,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更需要“仁德”“勇敢”“才智”三者兼备的时代青年。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启感悟。
参考答案
1B 2C 3B
5、 ①材料一侧重于调查应从实际出发,而非带着现成“调子”;材料二侧重于不能把客观曲解为对被调查者的漠然态度。②材料一是就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立场和实事求是原则而言;材料二是就社会科学调查者应有的立场和目的而言。
6C 7D
8、①愚昧保守(答“迷信”“落后”亦可)。②麻木冷漠(答“爱看热闹,煽风点火”亦可)。
9、①运用拟人、反衬的修辞,小说选取“跳跃”“歌唱”着的鸟儿、野花、蟋蟀、粉蝶等生机盎然的自然生灵,衬托了子平凄惨的命运。②反语,“呵,多么美丽的乡村!”,揭示了受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陈规陋俗所侵害的社会环境,讽刺了村民麻木冷漠的群体形象。③悲剧性的结尾,引人深思,更好地揭示了主题。④“依然”“如往日一般”“仍”等副词的运用,起强调作用,强化了封建礼教的根深蒂固。
10A 11B 12C
13、(1)下等材质的狗,只求填饱肚子也就算了,这是跟野猫一样的禀性。
(2)像这样的马,能够超越马群,奔跑得极快,不知所终。
14、①女商向魏武侯介绍《诗》《书》《礼》《乐》,跟他谈论太公兵法。②徐无鬼跟魏武侯说相狗、相马的事,用真诚的语言委婉劝谏魏武侯治国要像上等狗、最好的马一样,忘掉自身的存在,无为而治。
15D
16、 ①李白对鹰持惺惺相惜和欣赏、赞美的态度。他同情鹰的遭遇,与鹰惺惺相惜;他欣赏、赞美鹰飞上万里云霄的志向和才能。②罗隐对鹰持鄙夷和批评的态度。他看不起鹰的养尊处优,表达了对鹰不尽职守而难以驱遣的批评。
17、(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①身临其境 ②千篇一律 ③推陈出新
19、古代历史人物“走进”现代社会,以独特的语言方式,将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相结合,使游客在互动中更好地体验盛唐文化。
20、 文化内核 形式创新 深度融合 沉浸式表演(体验)【补充:参与互动】
21D
22、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 ②健康睡眠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③健康的睡眠不一定是8小时
23、参考例文
仁勇才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在古老的《左传》中,我们看到了烛之武的仁德、勇敢和才智;在厚重的《史记》中,我们看到了蔺相如的智勇、谦让和廉颇的勇猛。这些古人的形象,仿佛是穿越千年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为我们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的青年力量——仁勇才智。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条道路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的是那些具有仁勇才智的时代青年。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仁。仁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在蔺相如的例子中,他的谦让和廉颇的勇猛都是一种仁的体现。在今天,我们的青年人也需要有这样的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要有尊重和理解,对待社会要有责任和担当。只有当我们以仁为先,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其次,我们要说的是勇。勇是一种无畏的精神,是一种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的决心。在烛之武的例子中,他的临危受命和渑池之会都是一种勇的体现。在今天,我们的青年人也需要有这样的勇气,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只有拥有这种勇气,我们才能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然后,我们要探讨的是才智。才智是一种聪明才干,是一种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在蔺相如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他都展现出了出色的才智。在今天,我们的青年人也需要有这样的才智,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用智慧去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只有以才智为后盾,我们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仁勇才智的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既有仁爱之心,又有勇气面对挑战,还有聪明才干去解决问题的人。这样的人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未来。
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成为这样的典范。他们需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关怀心;他们需要有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他们需要有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青年人,才能真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每一个青年人都能以仁勇才智为指引,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去战胜每一次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以仁为先,以勇为辅,以才智为基础。我们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勇气,继承他们的精神遗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个辉煌的未来吧!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9129.html
用户评论
这个成绩公布真及时啊,正好让我看看自己的情况所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次语文考试比较难哦,你们怎么考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了解一下这套试题的难度和重点突破口在哪。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答案对参考解答是不是有帮助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西南附中的同学们加油吧!希望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7月的考试很重要吧,希望能掌握住学习方向。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7月真是高三的分水岭啊,需要好好把握节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语文一直是比较考验理解和积累的科目,得花时间琢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看答案能给自己一些启发,避免同样的错误再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了解一下其他科目的考试情况,期待分享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7月这个阶段要保持状态,避免放松下来影响学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附中的老师一定很辛苦吧,教导这些优秀的学子们。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重庆的学生可真厉害啊,学习成绩这么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试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接下来的高考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西南大学附中一直保持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从来没截止点,不断积累和进步才重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通过考试成绩,能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高三这个关键阶段,每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目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份试题对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有没有实用意义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需要了解重庆教育情况的考生和家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