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成人教育

无论身在何处,永远热爱母校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无论身在何处,永远热爱母校,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难忘的湘乡一中

—— 母校120周年纪念的思考

曹金安

岁月如河,易逝;往事如烟云,容易消散。回忆就像小草,容易枯萎。但在湘乡一中求学的温馨记忆,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没有在往事的硝烟中消散,更没有在记忆的衰退中被遗忘。 ——铭文

难忘那一天

也许这是命运,也许这是上帝的旨意。可爱的湘乡一中已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一站、求学生涯中最难忘的岁月、情感旅途中最怀念的地方……

还记得1963年的夏天,当我收到湘乡一中高中部的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父母也别提有多高兴。连我们生产队的人看到我都忍不住夸奖我:曹金安,你太棒了,你考上了湘乡一中了!

因为湘乡人都知道,湘乡一中是湘乡乃至湖南省的名校。是一所人才培养高效的省级重点中学。我是我们大队第一个考上湘乡一中的学生,所以在乡亲们眼里,我获得了头等奖!当时,能够在湘乡一中读高中的学生寥寥无几。该县只招收了六个班的高中生。湘乡一中有四个班,湘乡二中有两个班。每个班有50名学生。总共只有300个!我是一个来自偏远山村的孩子,一个贫困家庭的穷孩子。能够成为名校的高中生,让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呐喊:我是湘乡一中的。我是一名高中生! “我在入学之前就真的恋爱了!

1963年8月31日清晨,我背着衣服、被褥等行李,从家步行60多里来到湘乡一中。路途遥远,天气炎热,阳光明媚,负重行走好艰难!但一想到去湘乡一中读书,我很快就会成为湘乡一中的学生了。我感觉浑身充满了活力,脚下有风吹过,炎热和疲劳都被驱走了! (如果现在让我顶着酷暑,背着东西走60多里路,你给我1000元红包,我就不用受苦了!)只用了6个小时左右,而我用稚嫩的双脚丈量了60多里的距离,看到了我最喜欢的湘乡一中就在县城南门旁边。当时,学校还没有显眼的校门。南口公路旁,有一座布满沧桑的老校门。校门口张贴着热烈欢迎新生的横幅和标语,接待室设有新生接待站。马上就有人接待我并帮我搬行李;有人立即带我去学校办公楼教务处举报;生活老师立即带我去宿舍,给我安排了床位。然后有人带我去食堂吃午饭。

一进校园,我就感到温暖、温馨,服务热情、周到,让我感动。记得报到第一天下午是自由活动,我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好奇和热情来到学校参观。心里告白:可爱的一中,我来了!我想在你们的怀抱里生活、学习,我想见到你们!从通讯室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操场。操场右侧有一排低矮的工厂棚屋,是校办工厂。操场很大,有六个篮球场一字排开。地面是沙质的,射击板是木头做的。与现在色彩缤纷的塑料游乐场和玻璃纤维射击板相比,一个是时尚的年轻女孩,一个是来自山村的破旧老人。但在当时的我看来,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感到惊讶和惊奇。篮球场那么大,那么好,让我大开眼界!它大胆地展现了学校的规模、学生的数量、校园的活力,让我心潮澎湃。

操场左边,有一栋高大漂亮的红砖楼,红墙红瓦,在翠绿的柳树中显得格外耀眼。 “万向楼”三个字充满诗意。这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也是学校师生的骨干。万向大厦一侧有一座红砖建筑。有人告诉我那是一座实验楼。实验楼前有一个池塘,周围绿柳环绕,雍容华贵,倒映在池塘里,如诗如画。现在是知识走廊的地方,以前是一条树木茂盛的步行走廊。从万向大厦出来,沿着操场左侧的100米跑道步行。左边有一座教学楼。大楼不是特别高。在我的记忆中,它只有两层楼,每层有四个教室和一个教研室。楼梯、走廊、教室都是木板做的,人踩在上面会发出“叮、叮、叮、叮”的声音。教学楼底层中间有一个拱门,就是过道。往里面一排,四栋楼排成一排。前三栋为青砖青瓦木板楼,古朴典雅,端庄大方,为初中;最后一栋是钢筋混凝土红砖建筑,现代时尚,高三层,每层有四个教室和教研室,是高中。部门。每个年级一个级别。我的教室在红砖楼的一楼。高一有四个班:53、54、55、56。我在55班。仍然从操场跑道向前走,即教学楼区的右侧,我被一组古建筑群震撼了!

我从跑道旁的石阶爬上棂星门(门梁上刻着“棂星门”繁体字)。这是一座又高又宽的大理石牌坊。六根直立的方形大石柱和十五根水平的大石梁组成了一座六柱五门的牌坊。正门为正门,比侧门更为雄伟、雄伟。门上方的横梁上刻着“棂星门”三个大字。那时我并不知道“棂星门”是什么意思。说实话,我连“凌”字都不认识。后来我才明白,“棂星门”是孔庙(纪念孔子的庙宇)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结构或石结构建筑的名称。相传棂星是天上的文星,故命名为孔子作为天上的文星降临人间。象征孔子可与天上的天真星相比,教书育人。每根直立的石柱顶上蹲着一只小石狮,威武有力,雕刻精细,栩栩如生。

穿过棂星门,就踏入了大成门。宽阔高大的大门正上方悬挂着红底黑字金边竖匾,上书“大成门”三个大字。牌匾上积满的灰尘诉说着岁月的流逝、世事沧桑的故事,让我心酸不已。踏入大成门,我眼前一亮,内心震撼。大成殿的富丽堂皇,震撼了我的心灵。这是一座重檐斗拱、红墙琉璃瓦的古建筑,酷似天安门城楼。我站在“大成门”,欣赏大成殿。只见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式宫殿,矗立在高高的石台上,周围有石栏杆,雄伟的石阶通向宫门。台阶上有一排高大的朱红色柱子,雕梁画栋,颇为引人注目。宫门的正上方,重檐之间,对应着宫门的中线,可以看到一块金碧辉煌的竖匾,上面写着“大成殿”三个金色大字,显得格外醒目。

大殿前是红墙青瓦相配的庭院,四周有宽阔的回廊。据说这是一个读书和讲课的自习室。 (我读书的时候,这个院子的左边是学校的医务室,校医叫吴志德,女,胖,中年,说话温和,很平易近人,她见过我好几次了,她的声音和笑容仍然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穿过“游龙”长石刻图案旁边的倾斜石阶,来到了外面。海”,登上大成殿。只见偌大的大厅里,并没有孔子的身影。没有皇帝赐予的雕像或匾额。只有一排排朱红色的大伞柱支撑着高高的彩绘屋顶。只有单杠、双杠、跳马、跳箱等运动器材散落在其中。可见这里是雨天上体育课的理想场所。 (后来证实了我的判断,下雨天在这里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叫付继斌,个子高,胖,五官端正,皮肤黑,嘴巴粗,声音大)我不擅长体育,但我在体育课上很喜欢他。) 虽然庙里没有孔子的牌位和雕像,但圣人崇高的形象矗立在我的心中,我仍然在心中默默祈祷。我的心。

我从大成殿外的走廊走到后面,又看到了另一座长方形的四合宫。有人告诉我,这里就是崇圣寺。因收藏了许多儒家经典和其他珍贵古籍,故又称“尊经阁”。但我看到的只是楼阁陈旧,没有古籍。我读书时,这里也成了一些老师的宿舍。这座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建筑群,是全国唯一的文庙。引来文人学士无限崇敬的湘乡,那就是孔庙,千百年来,孔子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孔庙更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作。

现代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首因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看到的第一件事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感效应。刚到湘乡一中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孔庙(夫子庙)这样的奇迹。它震撼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的灵魂,升华了我的思想。我只觉得湘乡一中确实不平凡,确实辉煌,确实神圣。我很幸运能够在这里学习!夜已深了,世界变得安静了。我的灵魂离开了我的身体,我梦游着大成殿和校园。

难忘那五年

1963年9月至1968年7月,我在湘乡市第一中学完成高中学业。从入学到离开学校,历时5年。这是一中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班级,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快进到60 年后(第六十年)的2023 年,许多过去的事情似乎就在昨天。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能选择我想记住的。前5年可分为两个阶段。 1963年9月至1966年5月为学习期; 1966年6月至1968年5月是文革期间留校期间。我是“老三代”——名1966级高中毕业生的“老大”,正宗的“老三代”。特殊的时代让我们变得特别。我要感谢湘乡一中让我成为一名认真、扎实学习三年的高中生。

有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想说的是,穷人家的孩子可以读书。中国不是有句老话叫“自古寒门出人才多,而始终纨绔伟人少”吗?我是一个来自偏远贫困村庄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从我开悟起,父母就要求我多做家务。他们从来没有要求我好好学习。他们要求我在家学习和做作业。但我生来就喜欢读书,认真学习。 1960年高中毕业,考入湘乡二中初中。但我在学校总是想念妈妈,所以我实际上逃学回家帮妈妈抚养弟弟妹妹(此时,我妈妈有七个孩子,我是老大)。

读了三个学期后,我要求转学到家乡湘乡五中,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读完一个学期,每天回家帮父母做家务。那时,我没有足够的食物吃,也没有足够的衣服取暖。我实在没有条件无忧无虑地专心学习。然而我在湘乡五中的成绩居然是年级第一。期末考试我考了5科,总分500分。我考了495分,语文只有95分,其他科目满分。 1963年我到湘乡一中读高中时,母亲有10个孩子。生产队山多田少,产量低。 “以菜代瓜”是常态;生产队的工作价值是“三盒火柴两针”(七分钱(一盒火柴2分钱,两针一分钱),用鸡蛋换盐和煤油是家常便饭。在学校里我自觉认真学习,虽然不是尖子生,但在班上大概是前五名的。当时,我不但各科都学得很好,还读了很多古书和课外书。现代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每周日到图书馆借书、在阅览室看书都是我的惯例,我喜欢写文章,所以我就记住了《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词典》。所以同学们戏称我是“行走的词典”。大概是因为背熟语的作用,文章中经常有几个别人看不懂的熟语,在同学眼里就成了所谓的会写字的作家。文章。

虽然我只学习了短短三年,但却为我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德智体基础。我学到的知识和原则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之所以能在1978年恢复高考时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在湘乡一中三年的刻苦学习。

感谢学校校长、班主任易光杰和全体老师。

当时,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狠抓教学,学生们也自觉学习、认真学习。每天早上自习,书声响亮;白天上课,注意力集中;自习课安静而专注。你们在学习成绩方面彼此保持同步。校风、班风纯正,学习氛围浓厚。 “勤奋学习,报效国家”的校训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中。

我读书的时候,校长叫刘玉松,我们都亲切地叫他刘校长。他身材高大,精瘦,浓眉大眼,说话轻声细语,平易近人。乍一看,我觉得他是一位关心师生、热心校务、聪明踏实的好校长。

他不仅喜欢去教室听课和同学聊天,还喜欢参观学校的菜园和养猪场(我在养猪场遇见了他)。由于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着“艰苦生活”的困难时期,口粮不足,猪肉特别短缺,他要求学生食堂多煮一些蔬菜,至少为学生提供牙膏。每周一次。为减少学生肠胃不适,他重点在学校建设校办工厂、菜园、养猪场。

他给我们做了很多报告,但没有一个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一个报告至今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1964年最后一个学期的一天,他召集全校师生在礼堂作《建校60周年动员报告》。他决定在6月6日举办校庆,热情地介绍了湘乡一中六十年的辉煌历程。他说,湘乡一中创办于1904年,当时名为湘乡中学,有两处校址,一处位于东山东高书院,另一处位于东山东高书院。长沙市新安巷湘乡实验馆内。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就读于湘乡省立中学,称其为“伟大的学校”……闻言,全场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当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一中辉煌的历史所感动,还有那一年的校庆纪念活动中,我们班在三大活动中表现出色:文艺表演、学校运动会、集体比赛。荣获年级第一名。颁奖典礼上,刘校长亲自颁奖。当刘校长把证书送给我时,他热情地和我握手说:“恭喜你,你的课很棒!”我说:“谢谢校长!”

作为班长,我得到了校长如此热情的表扬和鼓励。我怎么能忘记呢?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并没有抹去那段温馨美好的记忆。

当时的老师中,我最感激也最怀念的就是教语文的班主任易光杰老师。

学生们最难忘的就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不仅负责教学,还负责育人。他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也是全班的骨干。高中三年,我们的班主任是易光杰老师。

在我的印象中,易光洁老师刚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湘乡一中任教的第一班学生和他担任的第一位班主任是我们55班的高年级学生。他比我们大不了多少,是个英俊的年轻人。因此,他和我们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课外我们有说有笑。而我们班有一个女同学,暗恋着这个帅哥。

易老师教中文。虽然他不善言辞,不善言辞,但他仍然聚精会神,尽力而为。我记得曾经教过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该词的内容如下:

玉姑台下清澈的河水,有多少路人在中间流下了眼泪?向西北望长安,山峦无数。青山遮不住,终究要东流。江夜忧愁之时,听见山深处鹧鸪的叫声。

印象最深的是,易老师在讲授“江琬忧心忡忡,又闻深山鹧鸪鸣”时,模仿着深山鹧鸪的叫声:“我不行,——哥,我可以”别这样,——哥”,声音悲伤,像是在哭泣。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尖锐的鸟叫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边。

易老师的精彩教导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带领我们劳动的情景也让我深深记得。我记得当时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时非常重视“生产劳动”教育。每周除了一节下午的劳动课外,还安排参加一些大型劳动演习。比如,修建东山大桥时,班主任易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在围墙内捡沙石,用于修建桥墩;他们在东台山脚下捡起石灰,爬到山顶写下巨字。石灰标语——是学于农业大寨的;他带领全班冒着酷暑去东郊公社一些生产队搞“双枪”……这些劳累而又快乐的劳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力、筋骨、意志,坚持不懈,学到了很多劳动知识和技能……

易老师是我们的导师,更是我们的哥哥。他心地善良,平易近人;他的教学严谨、细致。他非常关心每一位同学。同学们无论家庭贫富,无论出身如何,都可以一视同仁。班上有一位同学,家庭十分贫困,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妹妹结婚了。易老师不但没有嫌弃他,反而让他当了团支部书记,刻意重点培养他,还给他在学校报了一个特殊班。这笔助学金解决了他的学习和生活困难。

我们学习的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历史的时代,一个阶级斗争的时代。许多出身贫困的学生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像我们班这样的学生是很幸运的。我当时是班长,在学校招飞时体检通过了。学校派易老师到我家乡进行政治审查。家乡的大队干部告诉易老师,我父亲有历史问题,不仅不能选拔飞行,而且也无法担任班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易老师认为这样对待我不公平,并没有听从大队干部的建议,而是把我从班长调到团支部当组织委员。文革初期,我班一个同学的家被县委列为阶级斗争重点对象。不仅召开了批评会,还设立了阶级斗争教育陈列馆。易老师按照学校的要求带全班同学参观了展览。她当然知道,这次展览的对象是学生家长。返校后,学校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座谈,讲述参观展览的感受和收获。班会上老师只是简单介绍了展厅的内容。班会上他没有点出他的名字,也没有和这位同学说话。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展厅里那个物体的儿子就在我们班。这样,这位同学就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还有一个同学,也是出身不好。他有音乐天赋,因此被邀请加入学校的文艺宣传队。他会打乒乓球,因此被邀请加入学校乒乓球队,代表学校参加比赛。他可以为了写作,让他制作一张班级海报。这些学生在当时确实各方面都很优秀。后来高考恢复后,他们都考上了大学。在党的教育培养和自己的主观努力下,他们中的几个人是很有前途的。有的成为地市级领导干部,有的成为为国家做出重大科研贡献的高级工程师,有的成为捕捉人类灵魂的高级工程师、作家等等。

毕业四十年后的一个夏天,我们湘潭的几位同学组织了一次大型聚会,我们邀请了易老师参加。易老师愉快地和我们一起参加了湘潭、彭德怀故居、韶山的活动。看到老师七十岁了依然健康的身体,看到老师幸福的家庭,我们真为老师感到高兴。我们邀请老师们以后来参加我们的聚会,易老师很高兴地答应了。那一次,老师和我们有说有笑,回忆起了当年的许多事情,勾起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晚会结束后,我们向老师道别。

在那次聚会上,我写了一首诗《谢恩师》送给易老师。诗曰:

师恩如海,四十年来我一直铭记在心。

日夜辛勤教学,早晚想着教新章。

懂得少的弟子学习迟钝,懂得多的老师教得仔细。

你一切的德行、智慧、能力,都是有规律的。祝您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除了易老师之外,还有教数学的王中池老师,教物理的程金厚、向广沪老师,教化学的陈训伟老师,教外语的鲍伟老师,教政治的江斌老师,付老师。教体育的吉斌等等,这些老师的谆谆教诲、音容笑貌还历历在目。在我们班毕业50周年晚会上,我编辑了一本《窗友心语》的书,三十万多字,作为送给母校的礼物。我把当时我们老师的肖像印在了册子正面的彩页上,让我们的老师永远处于一个温馨温暖的地方。在我们心中。

师生关系是世界上最纯洁、最持久的真爱!

1966年5月,高三时,我们填写了文理科申请初稿(当时是高考前)。还记得班主任在指导我们考虑填写申请表时对我说:“你可以报考清华或者北大,我想应该没有问题。”于是我选择了文科,报考了北京大学的文学专业。我高兴地搬到了西医大楼二楼的文科班有复习班。但当老师的善意话语还萦绕在我耳边时,“五一六通知”很快在学校推行,“文革”在校园肆虐,高考在“造反”的口号声中被废除。于是,我用绿叶、红叶、白云编织的大学梦就“被风雨吹散了”……

于是,我和千千万万大中学生一样,怀着一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投入到了空前的文革洪流之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写大字报,提高了我的文笔能力。因为参加了编辑《红卫兵报》,锻炼了自己的审稿、编辑、排版能力。因为我借这个系列的机会,去首都北京会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成为我一生中最光荣、最幸福、最难忘的记忆……

1968年5月,在“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下,我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乡,成为生产中唯一的土修工。拥有高中文凭的团队。

这五年是难忘的。它们是我阅读生涯中最充实、最激动人心、最感人的散文章节。

初次登场令人难忘

是金秋美景,是桂花香,让我高兴遇见你。

2016年10月18日,我们原高55班回到母校湘乡一中,举行毕业50周年纪念聚会。因为我担任过班长,所以我负责组织这次聚会。活动历时三天,包括报到、晚宴、出发、出行。

早上,东方餐厅门口上方挂着一块长长的电子屏,电子屏上滚动着鲜红的大字:热烈祝贺湘乡一中66班建校50周年晚会并成功发放《窗友心语》!

一群鬓发如霜的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到酒店大堂报到。报到时,大家都收到了一个厚重漂亮的袋子,里面装着一本厚厚漂亮的书—— 《窗友心语》 —— 《永远的缘分 永远的情谊》 一张印有“湘乡一中66班55班50周年同学聚会”的胸牌。一份“聚会活动日程”和一份“通讯录”。

早上入住后,最温馨的晚宴在东方餐厅一楼的大餐厅里开始了……一桌又一桌蔓延开来的丰盛宴席的诱人香气,远不及温暖的温暖和感动。每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怀着极大的兴奋进行真诚的交谈,气氛感人至深……

更震撼、感人的一幕出现在——号展厅的电子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图、文、声完美结合的PPT电子演示片—— 《窗友心语》。

精美的校园图片,生动的同学肖像,毕业35周年、40周年的合影,表达对母校感恩之情的真实对联,配上简洁生动的散文般的解说。极具磁性、煽情的标准普通话女声朗诵响起,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调动了大家的情绪,让全场所有人的热血沸腾,我的眼睛湿润了……

欣赏完图文并茂、情感丰富的PPT视频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举杯祝酒。 (限于篇幅,吐司省略。)

下午,我经历了一生中最难忘、最温馨的启动仪式。 ——我主编的《窗友心语》本30万字书在我的母校湘乡一中教师会议室举行了隆重而感人的首发仪式。

带着东方餐厅的温馨用餐,我们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母校——湘乡一中。

我的母校,五十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学习、生活了五年的莘莘学子,今天又回来了,回到了您的怀抱!

见到您,您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我们。学校门口的两个水牌上有鲜红色的欢迎标语。

校园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校门变了,操场变了,教学楼变了,知识长廊变了,学生食堂变了,宿舍区也变了。特别是对大成殿进行了修葺。人们敬畏不已。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棂星门。高大的石柱、石梁仍像当年一样雄伟地矗立在大成殿前,诉说着校园的沧桑变迁。

我们齐聚教工会议室,隆重举行毕业50周年聚会暨《岁月磨不掉的思念——高中毕业50周年聚会暨〈窗友心语〉首发式上的发言》启动仪式。

周松春主持仪式并介绍了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让会场顿时热闹起来。

我在会上赚了《窗友心语》。

首先,我谨代表湘乡一中1966级55班建校50周年同学聚会筹委会,并代表55班全体同学和家属,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给大家!

我们衷心感谢敬爱的丁校长和乐书记为我们写下的充满爱的序言。他们的序言成为了《窗友心语》的最大亮点,大大提升了《窗友心语》的品味和收藏价值!

丁校长和乐书记不仅对《窗友心语》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也对我们今天的聚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不仅给予了温暖的精神鼓励,而且对场地、设备、生活也进行了周到的考虑。现在,我谨代表55班全体同学及家属,向丁校长、乐书记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大家向丁校长和乐书记报以热烈的掌声!

衷心感谢一中陈主任、周主任对我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衷心感谢明民中学校长程克定给予我们的无以伦比的关心和支持。大家向陈主任、周主任等人报以热烈的掌声。成为校长!向参加今天活动的母校可爱的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谨向今天到场的所有特邀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有你们,我们的晚会将会更加精彩、更加热烈!大家向各位特邀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金秋十月,天气舒适,风和煦,桂花飘香,大地充满了金黄的色彩和丰收的希望;世界上正在上演感人的故事、感人的歌曲;我们的大厅里充满了温暖的笑容和温暖的爱。带着五十年的思念,带着五十年的真情,带着五十年的感恩,一群头发已霜的桑榆老人,聚集在我们的母校————湘乡一中。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毕业50周年暨《窗友心语》启动仪式的盛大聚会,我们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欣喜,怎能不激动?

今天,我们回到了母校。我们没有带钱或珠宝到母校。我们带的只是一颗感恩的心,一份真挚的感情,一本心灵的书。书名是《窗友心语》。这是66级55班校友送给母校的感恩礼物。她向母校忠实地讲述了我们的人生经历,真诚地表达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不会忘记母校的养育之恩!

我们只带了几框字画。我们奉献了一块横匾:“母校恩情难忘”。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共同心声。

我们赠送10副裱框对联,每副对联都是我们对母校感恩之情的真情告白!

第一联:一生所学,勿忘;当你老了,永远有报国之心。 (注:“勤奋学习,报效国家”是湘乡一中的校训。)

下联:永远铭记一中德比重于千山;我常常想起母校的恩情。

第三联:大成殿钟声吉祥;万向大厦,人才辈出。

第四联:棂星门育十万苗成树;新雨花集八千行,歌颂春风。

五联:李奇受百年大学名师培养,名扬天下。每年都有最优秀的青年走出去,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在湖南取得巨大成就。

时任一中校长丁农一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湘乡一中高五十五班举行〈窗友心语〉首发仪式》的启动表示衷心祝贺,并介绍了湘乡一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学校近年来在高考中以及学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期待着未来力争成为全国企业百强之一的宏伟目标。丁校长说:“时间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会让该消失的东西不再存在,却能让该留下的东西永存。时间是有情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坚信我们可以留下来。” “久别母校,有你们的存在,有你们的事迹,有你们的幸福和感动。”我们用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表达了我们的激动和感谢。

中华网记者沉富阳、李青松进行现场采访,并以标题《快乐的炊事班》为中华网报道。两位记者表示,一个班级的毕业晚会能够向母校赠送书籍、牌匾、对联,真是了不起。

开幕式结束后,丁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新修复的大成殿和校史陈列馆。我们在圣师孔子的雕像前虔诚祈祷;在校史陈列馆里,我们赞叹母校的辉煌。

金秋,是一个诗意的收获季节。农民收获庄稼,收获劳动成果,收获金色的希望。

金秋,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我收获了回到母校的喜悦,收获了人间真爱,收获了最温暖的初体验。

想法和愿望

六十年过去了,21900多个日日夜夜,经历过多少温暖的阳光,经历过多少风雨,经历过多少沧桑,那么多往事已被时间的长河带走,但在湘乡求学的情景一中不能丢;时光之刀砍倒了多少生命之树,却无法砍倒年年生长的思念之树……我怎能忘记,读书声还在耳边回响,我似乎仍沉浸在愉快的课堂中。语文老师感慨万千地欣赏了奇怪的文章和文章,物理老师用生动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神秘的磁场和电场。每次下课,校园里都回荡着欢声笑语……

还记得1964年6月6日,学校举行了各种庆祝建校60周年的活动。民兵们检阅了制服,齐声高喊着口号。篮球比赛中有黄良平、郭国梁、温奇峰等智勇将领。010-30000在艺术表演中闪耀,三个项目全部获得年级第一名

一名,我们的班级成了欢乐的海洋!光阴荏苒,岁月流淌。转眼间,我们离开母校快六十个春秋了。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忆往昔,我们青春焕发,清纯天真,风华正茂,踌躇满志,激情豪放。 想当年,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湘乡一中。我们这些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青葱少男少女,在这所湖南的名牌中学里,一起度过了人生最宝贵、最纯洁、最天真烂漫的青春时光。高中学习的美好记忆,是流光溢彩的画卷,是烙印在我们记忆深处的华章! 六十年岁月悠悠,六十年寒来暑往,我们体味了生活所赋予的艰辛苦涩,与共和国一起风雨兼程。六十年风风雨雨,我们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尽管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机遇和命运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大家都是一样:那就是,六十年前同窗共读的情景还在眼前浮现,六十年前的欢声笑语还在耳边荡漾!以往的一切,无论对或错,无论幼稚或荒唐,还有那些朦胧而又模糊的爱恋和心底的秘密的埋藏,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味,去回忆、去珍藏!我们对母校的思念啊如鲜花般温馨,我们对班级的思念啊如藕丝般相连,我们对学习生活的思念如醇酒般芳香,我们对学友的思念啊如清泉般甜润,我们对良师的思念啊如春风般荡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岁月磨不掉的浓浓的思念啊,它深深地清晰地镌刻在我们的心房! 母校啊,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我还记得2004年11月7日,是母校100周年华诞庆典。全国各地校友,纷纷前来参加,盛况空前。我不仅被校庆所感动,而且被《湘中百年》(校史专著)感动,在该书的《桃李芬芳》版块中,对我有800多字的介绍,有人告诉我,我们66届毕业生中只有我获得这份殊荣。我太幸运,太应该感恩母校赐予我的关怀和鼓励。 最后,我想表达我最虔诚的祝愿:祝愿母校领导、老师工作愉快,心想事成,身体健康!祝愿母校学子学习开心,成绩优异,高考荣耀金榜!祝愿母校120周年校庆圆满芬芳!祝愿母校越办越兴旺!年年创辉煌,早日挺进全国百强,世界百强! 2023年7月10日脱稿于株洲 校友简介:曹济南,湘乡虞唐人。湘乡一中1963届高55班校友。湘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湖南散文学会、湖南省教师作家协会、湘潭市作家协会、诗词家协会、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中国散文网会员。曾兼职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研究会研究员,华夏教育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写作学会教学中心理事,全国中学语文阅读写作研究中心理事,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校园文学研究会研究员等。曾发表教研文章数百篇,出版教育类书籍二十多部(600多万字),出版《曹济南文集》六卷(小说卷《关雎情侠》、散文卷《桑榆心语》、游记卷《屐痕撷芳》、诗歌卷《心灵涟漪》、教育卷《舌耕犁踪》、自传卷《人生回眸》,共200多万字),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首),有教研论文、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获大奖。名字入典《中国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当代中华教育科研人才传略》《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大辞典》《中国文艺风采人物辞海》《新中国七十周年文艺名家名典》《百度百科》等。 编者按: 亲爱的校友,湘乡一中建校120周年来,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颂的人物和故事;在广大校友的青春记忆中,更有许许多多难忘的人物、故事和瞬间,历历如在眼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许多感人的话语,仿佛仍在耳畔……

用户评论

忘故

是啊,不管到哪,心里永远有那么一个地方挂念着家乡、母校,那些经历和时光都无法被轻易抹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这个标题太温暖了!我最近想写一封信回学校问问老师怎么样了,突然看见这篇文章让我很感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我的大学虽然不是什么顶尖学府,但里面的人与事都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永远记得当年一起奋斗的日子,那些酸楚和快乐都让我受益匪浅。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说得太好听了!我也一直觉得对母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后来去了国外工作,偶尔还会想起那里的环境、老师和同学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我是个比较理性的人,不喜欢多想,但读到这篇文章心里还是泛起一丝暖意,确实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份对母校的记忆和情结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说的对,无论身处何方,心始终要归属于自己的根。母校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和引路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我倒是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观念逐渐淡薄了,年轻人更多的是注重眼前的发展,而不是怀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是啊,我的母校离现在很远,感觉跟现在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有时候想回去看看,但又怕会失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我毕业五年了,也去了别的城市工作。偶尔还会想起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希望能有机会再聚一聚,重温那些青春热血的日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母校是一个港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处温暖停靠点,无论外界怎样变化,这个地方永远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深处。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份情怀!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月流沐@

说得很有道理!我每次回到家乡走访老朋友的时候,都会想起自己的母校,那些年青春的快乐和激情,永远难以忘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但它永远占据着我心里的一个位置。偶尔也会梦见自己在学校里读书的日子,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想,无论我们去哪里,都应该记住自己的根,感恩那些曾经为我们付出爱和帮助的人,包括老师以及我们的朋友们。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眸中有星辰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我的老师,她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母校的爱。现在想想,她的话依然温暖着我...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母校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它承载了我们的回忆、梦想和成长历程,无论身处何方,这份情结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深厚。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铁塔

我觉得这种感情很美好,让我们能够不忘初心,永远怀揣着对家乡与母校的情感! 这份情谊是无价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我不太理解这种执着,我想无论身处何方,我们都应该专注于眼前的责任和未来发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漫长の人生

有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了,我现在的思绪更加实用,母校对我来说就是一所曾经让我学习的地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71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