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全国及山东高考历史试题深度解析
考情分析·选择题部分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王位继承制;宗法制;分封制(全国Ⅰ卷20年、21年连考)。
②经济史:未出题。
③思想史:百家争鸣(全国卷三年连考[19年Ⅲ卷、20年Ⅰ卷、21年Ⅱ卷])。
2.命题规律: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莫基时期,在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国情意识方面具有特殊的考查价值,历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高度重视。据近年来考题分析,题型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非选择题考查几率很小。
必备重点知识包括早期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经济史的考查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史对百家争鸣考查比较集中。
关键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于获取历史信息,对概念的深度理解,特别是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和文化概念的内涵;核心素养考查主要集中于时空现念、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在核心价值上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趋向预测:
①结合考古学成就和历史文献,考查原始社会后期和商周时期的文化内涵以及空间分布规律,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②结合先秦时期政治文明的内涵,创设学习情境,考查先秦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表现。
③联系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创设学术情境,从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早期国家的特征。
④联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民族交融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文化交流。
⑤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商鞅变法等典型历史现象,创设学习情境,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⑥结合各学派代表人物的典型观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考查百家争鸣,理解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奠基的特征。
二、秦汉时期
1.考点统计:
①秦朝:未出题。
②政治史: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辟召制。
③经济史:江南经济开发;盐铁官营、强化经济控制;货币形制变化。
④思想文化史:汉代治国思想变化;体育活动(角抵)。
2.命题规律:
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理解中国国情的重要依据,所以始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主要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并且在中外关联和古今贯通的题型中都有涉及,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对比。
在必备知识的考查中,秦的统一、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意义、汉初政治经济状况、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重点。
在关键能力的考查上,主要以信息整理和分析问题为主,也有围绕汉朝时代特征的探究题出现;在核心素养考查上,秦汉制度创新提供了大量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的素材。
3.趋向预测:
①从时空观念的素养出发,考查秦统一的过程、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疆域奠定的意义。
②联系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的具体史实,从历史理解角度考查政治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③从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角度考查秦汉时期不同阶段面临的社会问题、解决措施及历史评价。
④梳理儒学从先秦到汉代的变化和秦汉文化特征,在特定的时间框架下评析秦汉文化成就。
三、魏晋隋唐
1.考点统计:
①两晋南北朝:未出题。
②政治史:唐代学士参政。
③经济史:曹魏屯田;唐代经济重心。
④文化史:步辇图;张旭书法;敦煌壁画(佛光寺);体育活动(拔河)。
2.命题规律:
魏晋至隋唐时期包括两个历史阶段,即民族交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隋唐时期。从高考题统计数据看,魏晋时期命题较少,题目主要集中于隋唐时期,且大部分集中于唐朝前中期,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体现了中国封建盛世形成并走向衰落的历史,历史镜鉴功能明显。
在必备知识的考查上,魏晋时期江南的开发、隋唐制度建设和发展、唐朝由盛转衰、兼容并包的唐文化是重点。
在关键能力考查上,整理信息和分析问题是重点,探究能力也有涉及;在核心素养考查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是重点。
3.趋向预测:
①这一阶段,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文化特征和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对外交往都体现了时代特征,将成为新的命题重点。
②结合魏晋至隋唐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制度变化的背景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解。
③联系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军事制度、疆域治理等方面的变化,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制度变革的特点及作用。
④结合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创设学习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经济变化的表现,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原因及作用。
⑤结合魏晋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背景和代表人物,创设学习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四、宋元时期
1.考点统计:
①五代、元朝:未出题。
②政治史:宋代科举;北宋募兵制;王安石变法。
③经济史:稻麦种植;四民皆本思想、促进阶层流动。
④思想文化史:程朱理学;婚姻维护礼教。
2.命题规律:
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经济文化方面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命题中也一直受到关注。根据统计数据,这一时期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的命题频率也很高,且开放性试题命题几率高。
常考的重要知识点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元朝行省制度、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新变化和理学兴起。
在关键能力的考查上,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在核心素养的考查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的考查都有丰富的史料支撑。
3.趋向预测:
①结合宋元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制度变化的背景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
②结合宋元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状况,创设学习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要求考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变化的原因及作用。
③联系思想(儒学、道教与佛教、宋明理学)、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展变化的主要史实,从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这些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④联系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等发展的重要史实,从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角度考查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及阶段性特点。
五、明清(前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明代内阁;明代科举。
②经济史:明代官营手工业;书籍出版;区域经济;清代个体农耕;商业规模扩大。(萌芽、海禁:未出题。)
③思想文化史:宗谱;黄宗羲“工商皆本”;“善本”流行。
2.命题规律: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但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西方逐步易位,这为历史考查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考题型中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出现频率都很高,古今贯通的题目基本上要涉及本单元的内容。
必备知识考查的重点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对外政策变化、商品经济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明清著名思想家等。
关键能力考查涉及信息解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核心素养考查涉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3.趋向预测:
①结合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这一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史实,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
②联系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制度与社会变化、传统秩序面临危机和政策调整等方面变化的主要史实,从时空观念、历史理解角度考查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③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理解。
④联系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具体史实,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手工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和作用。
⑤结合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突出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⑥联系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成就、传统科技的成就及中外文化交流等重要史实,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等角度认识思想、文化、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
一、晚清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军;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②经济史:洋务运动;民资企业的出现;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③思想史:西学东渐(20年、21年山东卷、全国Ⅰ卷均连考)。
2.命题规律:
近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考查所占比重较大,政治史方面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动、西方列强侵华时的关系、中国外交近代化等;经济史方面主要侧重于对洋务运动、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考查;文化史方面主要涉及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孙中山的思想、近代思想启蒙等。
①考查角度:晚清外交近代化、清末新政;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及民主共和思想。
②考查方式:注重从近代化的角度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注重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文明化等角度,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渗透唯物史观和历史价值观的考查,如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近代化,及中外文明的碰撞与交流等。
3.趋向预测:
①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联系太平天国的一系列社会主张,理解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它无法完成历史提出的新任务,重点考查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
③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结合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变化的特点和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
④联系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认识清朝政府试图解决国弱民穷的主要举措,着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理解。
⑤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结合19世纪中后期中国知识界应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主要史事,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的特点及其作用,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
⑥联系19世纪中后期社会生活领域的变化,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认识变化的表现及特点,着重考查史料实证、历史理解。
二、民国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中农民运动的区域;国共关系变化;中共工作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经济史:一战期间列强侵华;1920S经济状况;1930S工业状况;国统区经济状况;建国前夕中共经济方针。
③思想社会史:马克思主义传播;解放区家庭关系。
2.命题规律:
考查主要集中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强调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史实。命题多提供新材料,以小角度切入,多层面综合考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强调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①考查角度: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与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变化。
②考查方式:注重从不同角度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尤其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军队和人民群众努力斗争的史实。
3.趋向预测:
①结合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认识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变化,突出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
②结合辛亥革命以来历届政府的经济政策,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认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突出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
③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化的过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特点及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④联系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重点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
⑤联系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阶段性、探索性和进步性,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⑥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基本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影响,突出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
⑦联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⑧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的基本政策,认识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⑨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史实,认识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演化的特点,认识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意义;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
⑩结合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联系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原因;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探讨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重点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6·
【中国现代史】
共和国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未出题。
②经济史:建国初工业建设和状况;工作重心转移;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增强活力,扩大自主权,全国卷三年连考)。
③思想文教科技史:建国初社会风尚。
④外交史:建国初外交政策。
2.命题规律:
考查主要集中在“一五”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着重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变化。
①考查角度: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和外交背景;新中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②考查方式:注重从不同角度考查新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成就和社会面貌的变化。
3.趋向预测:
①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考查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认识中共领导人民为巩固政权所作的努力,着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
②联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特点,突出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③结合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具体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复杂情境,认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特点和成就,着力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④联系建国初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主义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创设学术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阶段特点,突出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⑤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突出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
⑥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要史实,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考查其内涵及成就,突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价值观。
【世界古代史】
1.考点统计:
①古代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公民大会的地位;民主政治的特点;公民参政;司法判决;古希腊哲学。
②古罗马:未直接出题。
2.命题规律:
古代世界以雅典民主政治、罗马法和古希腊人文精神为核心内容,全国卷和分省试卷历来重视,命题史料大多取自古希腊文学作品、古希腊城邦的民主运作史实、当今学者的观点、罗马法的演变表现、古希腊先哲的观点及探讨主题的变化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涉及。
必备知识中侧重考查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征和弊端、罗马法发展的原因、古希腊人文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内涵变化等。
关键能力以辩证分析历史事实和逻据推理历史结论为主;核心素养的考查往往是通过史料实证,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及运用逻辑性、批判性思维进行历史理解和阐释,同时渗透对论从史出、以古鉴今等史学方法和历史价值观的考查。
3.趋向预测:
①结合古希腊城邦的相关史实,考查古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如人民主权、城邦至上(公民意识)、权力制约等,进而从历史理解和历史价值观的角度考查这些特点的重大意义。
②通过设置相关学术、学习情境,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制无法确保司法审判的公平正义,及由此引发的权力滥用影响国家稳定等运作弊端。
③通过罗马成文法及万民法出现的相关背景史料,从解决社会矛盾的角度入手,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分析影响罗马法发展的重大因素。
④结合罗马法的具体法律条文,考查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的基本原则,以及从野蛮到文明、从呆板到灵活的特征变化,进而认识商品经济发展和区域不平衡对法律的重大影响。
⑤以希腊哲学自身演变的具体史实入手,创设学术或学习情境,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变化及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⑥以古希腊哲学家的相关言论创设学习情境,考查与之密切关联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加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⑦联系古代世界不同文明兴起和发展的相关史实,考查不同的社会环境对古代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的重大影响,并结合不同地区文明交融的具体史实,考查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8·
【世界近代史】
一、手工工场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美国分权制衡体制。
②经济史:早期殖民扩张。
③思想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高频考点);启蒙思想。
2.命题规律:
工场手工业时期,既是欧美资本主义从萌发到初步发展的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的阶段。由此决定了资产阶级在进行反封建斗争,及上升为统治阶级进行国家治理时往往具有不成熟的特征。
全国卷和分省试卷的史料大多选取近代欧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或政治家的主张、艺术家的作品、航海家的日志,也有当今史学家研究的结论;其中既有大量的文献记述,也有欧洲印书坊的城市地图等,呈现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题型大多以选择题为主,尤其是本质特征类和逻辑推理类题型居多,非选择题也有涉及。
必备知识主要考查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不同内涵及作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因素和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及影响,法美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同特征等。
能力考查以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为主;核心素养则以通过提供新的图文史料,考查运用唯物史观透过现象看本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为主。
3.趋向预测:
①结合14—16世纪,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主题、世俗教育思想等重大史实,创设学习和复杂情境,以此考查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对社会转型的重大作用。
②联系16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英国)不同社会势力的宗教追求的相关史实,考查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矛盾及斗争,进而认识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趋势;或通过新教势力对社会发展推动的相关史料,考查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转型的积极影响。
③联系17—18世纪著名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及传播的相关史实,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通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考查启蒙思想对改造传统社会、促进历史进步的重大作用。
④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具体史实入手,考查欧洲各国统治者支持新航路开辟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条件;并用全面、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准确理解。
⑤结合欧洲各国建立殖民贸易公司、商业战争等相关史实,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对不同国家或国际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9·
⑥结合英法美三国相关史实,考查各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主要特征,如英国的和平渐进、法国的艰难曲折和美国的分权制衡等,进而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分析、探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多样性的根源。
⑦结合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史实,联系启蒙思想,考查政治革命和思想解放之间的关联,以加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解。
二、工业革命时期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德国政体特点;巴黎公社。
②经济史:工业革命。
③科技史:物理学发展(普朗克)。
2.命题规律:
随着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欧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增,最终建立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为纵向和横向对比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全国卷和分省卷纷纷选取19世纪中后期革命者的评论、政治家的言论、科学家的断言、革命家的评价、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影响、民众生活的变迁、上层人物的矛盾与斗争、科学家的不懈斗争、科学期刊的大量增加等相关史料,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美法德三国代议制的特点、巴黎公社的性质、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及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等必备知识。并体现了对辩证历史分析、比较逻辑分析、阶级立场分析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其中本质特征类和逻辑推理类占主导,非选择题也偶有涉及。这些题型大多通过提供特定时空框架下的文字情境史料,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3.趋向预测:
①结合工业革命时期代表人物的相关事迹和重大发明的相关史实,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尤其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国内生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影响,以加强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②结合工业革命时期英、美、法、德四大国的相关史实,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扩展的各自特征。如英国议会改革与选举权的扩大、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曲折斗争、美国分权制衡体制的内部调整、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等,进而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纠错中逐渐发展的历程。
③通过欧洲各国政府或代表性人物对巴黎公社的态度或评价的相关史实,考查巴黎公社的政权属性,进而厘清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政权的主要区别。
④通过巴黎公社的具体史实,创设学习或学术情境,以此分析巴黎公社发生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并进而理解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⑤结合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成就,考查自然科学理论(如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等)对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并客观认识其理论的局限性。
⑥通过学者对19世纪以来欧洲文学艺术的评价或具体文学艺术作品的引文、图片等,考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作品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关联,进而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世界现代史】
一、二战前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一战影响;二战背景。(十月革命:未出题。)
②经济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体制;经济大危机。
③文化史:现代美术。
2.命题规律: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从理想成为现实,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受到质疑。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体现了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20世纪上半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本阶段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均可通过对比进行史料选取,以此考查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综观全国卷和分省试卷的史料选取,既有文字文献史料,又有图片表格史料;既有重要人物的倡导,又有政府政策的调整;既有城市的重大情景,也有展览会的流派风格,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内涵丰富。题型考向以选择题为主,其中逻辑推理类最多,非选择题也有涉猎。
关键能力考查以信息解读、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为主;核心素养考查主要通过提供特定时空框架下的文字图表史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逻辑、批判思维及因果分析法进行合理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
3.趋向预测:
①通过漫画、表格、文字等史料,考查一战中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侧重一战后国际格局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究影响国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②结合地图、表格、文字等史料,创设学习和复杂情境,通过分析二战起源的多元观点及中国的巨大贡献,考查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准确理解并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的具体史实,考查苏俄(联)经济政策的作用及评价,突出运用唯物史观辩证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利与弊,并分析和探究向社会主义过渡、所有制结构、计划和市场关系的正确处理途径,进而认识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④通过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史实,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考查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的主要原因及巨大危害,进而认识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自由贸易的重要意义。
⑤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图片漫画、表格文字史料,创设学习和复杂情境,考查对新政措施的评价、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的重大启示。
⑥通过20世纪初期美术音乐等流派或代表人物作品的相关图文史料,考查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对现代主义艺术幻灭反叛和注重内心自我感受特征的重大影响。
二、二战后
1.考点统计:
①政治史:冷战思维;美苏关系;不结盟运动。
②经济史:苏联的经济问题;美国实力衰弱;北美自贸区;七十七国集团。
③科技史:双重影响。
2.命题规律:
二战后,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对峙逐渐转向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的重大变迁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新兴民族国家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国与国之间的争霸与反霸、联合与斗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考题的史料选取侧重于政府政策的调整、世人态度的变迁、国与国的合作与斗争等。必备知识考查美苏的冷战对抗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经济改革的曲折艰难、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等。题型考向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比重也较大。
关键能力重在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比较、逻辑、阶级、数据等方法分析和探究历史问题;核心素养则以通过提供特定时空框架下的文字表格史料,考查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为主。
3.趋向预测:
①通过美苏相关的数据表格等史料,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运用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考查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交流与对抗并存的关系特征。
②结合美苏国家政策的制定或调整的相关史料,联系美苏冷战的相关背景,考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对不同国家或社会阶层的重大影响,并进而认识两大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的历史趋势。
③通过二战后美苏实力对比的变化,及美苏之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崛起、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兴起的相关史料,认识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并辩证认识对国际格局的重大影响。
④结合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具体史实,客观认识苏联的经济改革,分析和探究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一再受挫的根源,进而总结其经验教训。
⑤通过二战后欧美国家的相关史料,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滞胀”的共性途径,并探究其对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启示。
⑥通过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中的维权举措,考查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作出的巨大努力。进而认识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保障自身国家的经济安全。
⑦通过西方国家文化外交或社会生活的相关史料,创设学习和社会情境,考查冷战政策对文学艺术流派、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考情分析·材料题部分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深度分析)
试题情境 | 命题角度 | 考查要点 | 能力素养 |
1.(2020全国Ⅲ卷,41)西周都城与古希腊城邦的比较 | 概括各自的特点、概括城邦兴起的条件、分析西周制度的影响 |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城市建设、中华文明的发展;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公民政治、直接民主、城市发展 | 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历史发展的条件和影响;把历史史事定位于特定的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历史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对获取的史料进行整理,重现历史的真实;以史料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分析;从对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正确的价值取向 |
2.(2019全国Ⅲ卷,40)汉朝与罗马帝国的国家治理 | 概括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简析汉朝治国理政的影响 | 汉朝郡县制、法令统一、儒学独尊、民族政策;古罗马行省制、法律、民族政策 |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强化民族认同,形成追求统一的价值观 |
3.(2021全国Ⅰ卷,41)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比较 | 概括史学家的共同之处、说明史书产生的背景、简述著史的要素 | 西汉历史发展、《史记》、中国史学发展;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希波战争、《历史》 | 将司马迁《史记》和希罗多德《历史》定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叙述和概括,培养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4.(2020山东卷,16)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的变迁 | 根据人口分布密度图,提取信息,说明对应的历史时期 | 东汉、唐代、明代政治和经济重心的变迁;中国古代阶段特征 | 辨识史料中的时空信息;将历史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利用已有认知,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及史料进行分析论证 |
5.(2021山东卷,16)宋初迁都之争 | 君臣争议、古代气温变化曲线、黄泛区、迁都的利弊 | 宋代政治发展、民族关系、经济发展、古代气候变化、中原地区的地理状况 | 把特定的历史史事放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加以分析;运用历史图表,探究历史事物,培养理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
6.(2021全国Ⅱ卷,42)明代卫所制度 | 在地图中标示卫所分布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 | 明代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民族关系,明初面临的局势、万历年间的国防 | 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新知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
·13· | |||
7.(2020全国Ⅱ卷,41)清代和新中国的治河工程 | 概括清治理永定河措施及效果;分析新中国治理海河的特点和意义 | 清朝时代特征、永定河的治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海河治理 |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从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对真实历史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正确的价值取向 |
8.(2020山东卷,1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詹天佑、邹容、周恩来的事迹、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近代爱国人士的革命活动、近代科技发展、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 将历史人物置于特定时空框架下,提取相关人物爱国图存、责任担当、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有效信息,按照唯物史观作出正确的理解与合理的解释,提高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
9.(2019全国Ⅱ卷,41)清代和新中国海关税率的调整 | 概括税率变化及原因、简析税率调整的特征和意义 | 清代海禁政策、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中国海关税率的调整 | 将海关税率调整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空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对史料进行整合与归纳,提升历史认知,总结历史得失;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利用已有认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进行分析论证 |
10.(2021山东卷,17)清末 “小英雄”形象 | 提取图文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清末民族危机、民众救亡图存运动;清末政治经济状况 | 考查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历史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阐述历史事物,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思考,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
11.(2021山东卷,18)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足迹 | 观察地图,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 | 中共在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平等地的革命史事及重大影响;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辨别、选取和使用地图中的地点,结合设问发现线索,提取有效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对各地点的重大史事进行客观判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形成短文 |
12.(2021全国Ⅰ卷,42)中共成立后召开的重要会议 | 在示意图中任选两次会议,简析两次会议间中共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中共成立、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客观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发展和成长,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融于一题 |
·14· | |||
13.(2021全国Ⅱ卷,41)建国初期的对外贸易 | 分析英美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及评价 | 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冷战、朝鲜战争;新中国外交、建国初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和评析,提升图表信息解读和史料解读能力,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4.(2020全国Ⅰ卷,41)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 | 概述中德关系的变化及原因、简述中德关系发展的条件及启示 | 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冷战、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中德关系 | 在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中德关系进行分析探究;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相互关系,分析文本所述历史事件与其所处特定历史环境的关系 |
15.(2019全国Ⅰ卷,41)1950年以来中、美、苏、日四国的钢铁业 | 说明四国钢产量的总体趋势及原因、简析中国钢铁业发展的原因 |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干预、技术革新、滞涨危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 | 考查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历史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以及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
16.(2020山东卷,18)村支书工作笔记 | 提取信息,说明1980S农村改革状况和材料的史料价值 | 改革开放新时期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 以华北农村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记述的社会变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辨别、选择、使用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以历史的时空信息与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判断;在理解史料中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 |
17.(2020山东卷,19)17—19C英国咖啡馆的变化 | 编写17C咖啡馆对话场景、说明咖啡馆的“经济史” | 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获取历史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
18.(2021山东卷,19)二工期间英国在衰退吗? | 图表和文字史料、说明史料价值、史料辨析和应用、互证 | 二工史实及影响、史学方法、大国兴衰 | 整理、辨析史料,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引导历史思维能力,拓展历史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国家观 |
·15·
1.题型特点:
①综合性试题能全面反映考生水平,历来受命题者重视。考查切入点包括:
a.横向联系:轴心时代(前800—200年)的东西方比较、秦汉时期的东西方比较、明清(前期)的东西方比较、西学东渐、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发展与两极格局、中国革命建设与苏联革命建设等。
b.纵向联系:中国政治制度演变规律、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转移、传统文化和统治思想发展、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变化、西方国家民主和法治发展、西方思想发展、工业革命和科学发展、殖民主义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等。
②开放性试题建立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保持学术高水准,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运用历史思维独立地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改受了高考长期存在的“问答体”模式。这一题型不设问题,没有参考答案,只有评分标准和细则,让考生从试题情境中自主概括、提炼问题,拓展了考试的宽度和深度。
该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和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答案不仅呈现结论,更要有思维过程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考生不必刻意对整体材料观点做出论证,而是选取其一点或两点作答。从思维能力考查角度,开放性试题分为论证阐释类、评价分析类和历史小论文三类。
③综合性试题增加开放性是高考命题的趋势,是考查关键能力的体现。开放性试题注重分析历史过程而淡化历史结论,鼓励考生独立提出问题,体现了对历史关键能力的最高层次——探究能力的考查。历史探究能力作为探索、研究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能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提出历史观点,并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所在。
2.规律总结:
①政治史、经济史模块命题较多,文化模块命题较少;三个模块均有命题,但很少跨模块命题。
②中古史、中近史、世近史部分命题较多,中现史、世现史题量次之,世古史未曾出现综合题。
③设问方式通常是一问,突出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往往要求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加以分析、概括,对材料已有观点或根据材料提出新观点,多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或评价。
3.命题趋向:
①突出对唯物史观的考查。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原、奴、封、资、共几种社会形态,构成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序列。不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历史都完整地经历了这五个阶段,但其发展总趋势具有普遍性、规律性。
综合性试题依据材料创设情境,通过对中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延续、变迁与发展。
·16·
②突出中外文明的比较。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历来具有开放、包容的传统;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仍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正确把握中国历史在世界整体发展中的位置,具备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将中国视角与全球视野相结合,加强中外历史的比较与互鉴,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不同文明之间的联系,从不同文明中吸纳有益成分,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开放心态,自觉参与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神圣使命中。
③突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精选各类史料,创设综合或复杂情境,注重考查中国和世界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发生或存在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要求考生能根据历史遗迹、考古发现、从古至今的各种文献中提炼历史发展的重要证据,来检验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解答。
考生能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建立多方面的联系,以此解释历史,并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初步具备用历史眼光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以开放的心态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初步树立世界意识。
④重视关键能力的考查。历史学科考试要求提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三项关键能力。
如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收集、辨析并运用史料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即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⑤注重从中国视角切入。命题从中国视角和中国立场出发,选取材料、创设情境,既注重考查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注意从本国、本民族出发,坚持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的原则,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汲取智慧。
高考历史命题着力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性、中国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
用户评论
终于有人分析了这两年的历史试题!我准备考大学,最近一直在刷高中历史笔记,但感觉找不到规律,看了这份解析,对今年的考试应该有一定的帮助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客讲得很有用!特别喜欢作者对热点问题的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理解了时事的变迁和脉络。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这样深入的解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东的高考历史试题太难了!我感觉很多题目都比较抽象,没有办法完全理解考试要求,这篇解析能帮到我吗?期待有更具体的指导方向。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分析得很全面,涵盖了从热点事件到知识点梳理各个方面,读完之后感觉历史不再那么枯燥。建议还可以加入一些模拟测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考试技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2019的高考生,这次看到解析很有感触!确实有很多题目考察的并非死记硬背的历史知识点,而是需要结合实际事件进行分析和理解。这说明了我们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会看文本,还要学会思考时代变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这篇博客对2021年的试题解释不够深入,很多问题都没有详细讲解。我希望作者能够更细致地分析考点和答题策略,这样更有帮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分享山东历史试题的解析了!我一直担心自己复习的方向不对,现在看看这个分析,感觉很有参考价值,可以调整我的学习计划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还没毕业的学生来说,这篇解析太有参考意义了。我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可以利用这份解析来总结历史知识,并且锻炼自己的答题能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客的标题吸引了我,因为我本来就对这两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很感兴趣。但是我看完之后发现内容比较偏向于理论解读,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实践指导。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份解析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最新的高考趋势,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备考方向,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做好辅导工作。感谢作者的分享!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历史一直很感兴趣,也经常在网上看相关的帖子。这篇博客写的很有深度,让我对高考历史试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能看到更多类似的文章,扩大我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历史学习枯燥乏味,直到看了这篇博文!作者将历史知识与热点事件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讲解了考点的要点,让我重新燃起了对历史的兴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博客的分析有些过于主观,缺乏具体的评分依据和参考标准。对于想要准确了解高考试题难度的学生来说,这份解析帮助不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客对我来说太专业了,很多概念都不太明白。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对普通读者更有帮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份解析过于注重考试技巧,忽略了一些历史知识的本质理解。学习历史不只是为了拿高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2019-2021年的高考历史上有一些特别性的考点变化,这篇分析做得比较细致,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考试方向的变化趋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山东的高考历史试题一直都是出了名的难,这篇博文虽然没有提供具体的答案,但是能帮我对考点进行预习和理解,希望以后还能更新更多最新的解析内容!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6396.html
用户评论
最近几年高考历史考查方向好像更注重一些特定事件或者时期的特点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好奇山东卷和全国卷在这三年的历史题型上有什么区别,看看是侧重还是不一样的部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年考试范围都挺宽的,感觉得要把过去好多年都有涉及的基本知识点都要背一遍才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试题分析能帮助我们更明确地知道哪些历史知识点更加重要,可以重点复习一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些历年试题,好像感觉高中历史考的范围越来越大了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朋友说山东卷难度相对来说低一点,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做过去几年真题最管用,能熟悉考试节奏和题型风格。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次试题分析有没有讲到近年来历史考试中的热点话题或知识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历史得不仅要记住时间和事件,还要理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这几年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试题分析能作为我们复习的参考素材,结合教材和课本进行重点梳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次总结能够帮到更多考生,让历史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做练习题的时候一定要关注错题原因,这样下次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了解一下近年来的历史考试趋势以及出题特点,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复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够从这些试题分析中学习到一些答题技巧,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苦手な历史知识点,需要重点加强理解和记忆,做到熟能生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历史考试越来越注重综合性了,需要同学们不断拓展视野,思考不同层面的问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看看今年的试题趋势,以便更好地进行备考工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