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成人教育

学历与女性比例:探究高学历群体中的性别分布现象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学历与女性比例:探究高学历群体中的性别分布现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但是,在顶尖高校的招生数据里,女性的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比如,在中国的9所顶尖高校中(C9联盟),女性的平均占比为30%左右,从2019年到2023年,占比数还有所下滑。而在更精专的博士阶段,女性人数也有明显的减少。

本期数据栏目,我们想聊聊女性的求学之路。为什么进入大学的女性越来越多?在迈入更高学历阶段的过程中,女性都经历过什么?

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大学

“理科本科生近一半都是女生,文科也几乎全是女生。”走进任何一所大学校园,很多人都能明显感受到,女性变得越来越多了。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在2022年中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中,女性为294.8万,男性为173.14万,女性人数将近男性的两倍。至少在读书这件事上,女性撑起的不只是“半边天”,而是全国高校近三分之二的入学机会。

为什么进入大学的女性,变得越来越多?

事实上,女性一直都很会读书。根据教育部数据,在普通本科招生数上,女性已经连续14年超过男性。在学历更高的硕士阶段,在校女性的数量也在从2010年开始超过男性。

从2013年到2022年,考入普通本科的女性人数,呈上升趋势。(图/每日人物)

不过,从学历层次的纵向对比来看,女性在学龄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在校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尤其是在幼儿园,和高校的性别比正在往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失衡。以至于有人开始调侃,“幼儿园都是男宝,高校都是女大学生”。

2022年,在高中之前,在校女性人数占比不到50%,从本科开始超过50%,到博士阶段,再次减少。(图/每日人物)

也就是说,女性正在以更少的人数拥有更多的教育优势。

福建师范大学的王伟宜教授,从2015年开始研究高校中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他提到,不仅是女学生人数在整体上超过男生,连传统的“男理工、女学文”的界线也正在变得模糊,理工科专业的男女人数也快持平了。

他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女多男少”现象的原因。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男女平等”观念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下家庭子女数量下降。

根据资源稀释理论,当子女数量减少,每个孩子从家庭获得的教育资源就会增多。以前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影响,一个家庭在多个孩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优先保证男孩的教育机会。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一对父母只有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分配给女性的教育资源自然就变多了。

从教育本身看,在男女智力发育水平、历年考试机制和内容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应试教育的体制和教育环境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女性,也会被认为是“女性越来越会读书”的原因。

“在传统观念中,女生在应试教育竞争中往往更有优势,因为许多‘死记硬背’的内容可能更适合女生。”王伟宜说。

但也有学者指出,从心理状态上说,女性在面对考试时的坚持性较差,也更容易焦虑。

为了搞清性别差异和成绩之间的关系,王伟宜找来了H省2004年与2014年男女生语数英三科的高考成绩。他发现,男性群体内的个体差异要大于女性,女性各科成绩总体上更加稳定。

还有人把女性更会读书的原因归结为,庞大的女性教师群体给下一代女性塑造了更有利的评价体系。但事实上,从个体体验上来说,相比被鼓励,女性在学生时代,受到的更多是来自性别刻板印象的制约。

美国华裔科学家李飞飞曾在自传中回忆在国内上小学时的细节。下课时老师只将男同学们留下,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发挥作为男生的潜力”;在提到女生时,形容词则变为“笨”和“后劲不足”,而说出这些话的,恰恰是一位女老师。

后来,李飞飞成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女性。但她一直记得,自己十几岁时来自老师的那番话,终结了她小学时的一段快乐的时光。

一旦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女性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力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克劳迪娅·戈尔丁曾说过:“几乎在每个国家,一旦让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资源,几十年后,女性就会表现得更好。”

站在“重男轻女”的起跑线上,许多女性想要获得一个教育机会的难度,不亚于考试本身。但她们硬生生考出了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势,无论是数量和概率,都实现了逆转。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2022年,云南、广西和内蒙古三个地区,女性在普通本科招生数中的占比位居全国前三,其中女性占比最高的云南一骑绝尘,达到了81.73%。尤其在北京上海都是50%左右的对比下,云南显得格外突出。

2022年,云南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中,女性比例达到81.73%。(图/每日人物)

为什么是云南?

中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的就有51个。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少数民族人口占云南总人口的33.12%。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国才认为,云南在发展女性教育上有先天的优势。少数民族,受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较小,因此供女孩上学也比较普遍。

王伟宜分析,在高考录取中,每一个省份的招生指标不同。山东、河南等省份,人口多高校少,是典型的教育输出型省份。像北京这样学生少高校多的地方,招生自然来自全国各地。而在云南,高校学生来自本省的比例会更高。

另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对女性读书产生一定影响。经济越发达地区,就业环境、女性求职和求学的观念也相对开放,能选择的“出路”往往不止一条,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女性,更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但她们遇到的阻碍往往也会更多。王伟宜调查了陕西、四川、福建、江西和上海五省市,18所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后发现,在1982-2015年间,农村女性的入学率一直远低于城镇女性。

令人鼓舞的是,一直有人在为这些女性获得更多的求学机会而努力。位于云南丽江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校长张桂梅的带领下,从2011年起,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2019年的一本上线率,达到40.67%,排名全市第一。

难以攀登的“金字塔顶端”

在漫长的求学路上,女性的“教育优势”并不一直奏效。每日人物统计了中国9所顶尖高校联盟(下文称C9)中,2019年和2023年的本科新生数发现,女性的平均占比并不算高,甚至还有小幅度的下滑。

2019年和2023年,C9高校的女生占比均不到50%。(图/每日人物)

放眼到全球的顶尖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前十的学校里,女性的平均占比也始终没有超过半数。

2019年和2023年,C9高校中,女性人数平均占比为30%左右;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的高校中,女性人数占比也不到50%。(图/每日人物)

这意味着,在本科招生数中显著增加的女性人数,并没有流入更高分段的学校,那么她们都去了哪里?

问题的答案可能指向处于中间层次的普通高校中。

对1982年到2015年间,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情况进行分析后,王伟宜发现,在重点高校中,总体上男生的机会较多,女生与之差异正在缩小;而在普通本专科院校中,女生的优势凸显的越来越明显。

如果把读书比做攀登,学历层次比做金字塔,那么越往上走留下的人越少,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女性想走到金字塔的顶端就更难。

GPI越接近1,代表男女在该阶段获得的教育资源越趋近平衡。(图/每日人物)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理工科比文科更容易设置博士点。目前,文科博士在博士研究生群体中仅占20%左右。再加上,文科又是现在女性占比更多的学科,因此,从总量来说,读博的女性自然就不多。

更关键的原因是,在提高学历的过程中,社会对性别分工的要求对女性更加苛刻。

“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这个问题虽然普通,但不普通的是它可能总是针对女性提出。一般来说,女性在家庭的付出更多,她们不得不面临生产和育儿带来的学业和事业上的中断。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王伟宜身边。博士毕业18年,同班的十几名博士女同学却没有一名被评上教授,“女性的精力不可避免地被分散掉了”。之前他的一名学生考上博士后正好怀上二胎,虽然最后还是在三年内博士毕业,但受生育影响,“初稿的效果并不好”。

即便没有成立家庭,女性对读博的顾虑也会更多。读博后,张艳完全失去了个人时间,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几乎全年无休,“一天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

作为博士课题组唯一一位女性,张艳要考虑的还有更多。首先是读博很有可能会让她错过自己的最佳生育年龄。同时,实验往往带有毒性,张艳因此住过一次院,被医生提醒过,毒性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她的生育功能。

高强度的体力和脑力活动,让张艳身边从事科研的女性变得少见。为了监督进度,隔壁课题组甚至装上了摄像头,一位原计划读博的女同学在长期高强度作息下放弃了这个想法。

种种因素让女性在科研的道路上望而却步。一方面,在传统认知中女性需要“被照顾”,而科研——尤其是理科领域,“苦”和“累”是固有认知。另一方面,社会和家庭施加的阻力,也将女性推向离科研更远的地方。一层层筛选下来,拥有这份宝贵入场券的女性基数便不会多。

考虑了家庭的经济条件后,陈莉也放弃了读博的想法,但更令她伤感的是,家里并不是不能支持孩子读博,只是她不是男孩。陈莉从小成绩优异,而弟弟的成绩却一直不好,母亲曾对她说过:“如果你们姐弟换一下就好了,男生搞事业是好事,女生要是再读下去年龄大了就不好嫁了。”

而命运循环总是以不经意的形式出现在陈莉的家庭中,70后的母亲年轻时只差几分没有考上中专,在有机会复读的情况下,母亲最终选择出去打工,来供弟弟上学。

高学历的新困境

对女性来说,学历提高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新困境。

高学历女性,更加倾向留在大城市,于是现在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女多男少”的情况。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的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女性人口数量占比为48.76%。但是从户籍人口数量上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4座城市里,女性比男性多出了50多万,占比达到50.62%。

这样的趋势形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失衡,城市的女性变多的同时,农村的男性也变得越来越多。出生于98年的陈莉,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硕士就读于厦门大学,在求学的路上一直是优等生。今年研究生毕业,她顺利入职了一家位于深圳的科技公司,陈莉的目标也变成了“在深圳稳稳赚钱”。而她的老家,在福建沿海的一个小渔村。那里的人口比例长期男多女少,“一个普通家庭嫁女儿,就能收到几十万的彩礼钱。”

随之而来的还有女性的婚恋问题。2013年之后,关于“剩女”的讨论出现在互联网上,“剩女”群体被认为是传统观念中在该婚育的年纪没有进入婚姻的女性。

作为城市婚恋困难户,这个名称从诞生之初就带有歧视色彩。之所以出现,除了城市女性人口“过剩”,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近年来城市女性的择偶空间在被不断地压缩。

有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在选择婚姻对象时的标准不同。比起女性对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的重视,男性则更在意对方的相貌和性格。体现在婚恋市场,主导的择偶观念可能是“男低娶,女高嫁”。

但这也会导致,女性学历越高,择偶空间越小。近年来各类高学历相亲层出不穷,但参加者往往还是女嘉宾居多。

陈莉的母亲曾不止一次表示出对“女生读博”的反对,理由也反复都是“读博出来年龄大了没人要”“女生嫁出去了学历也都是给夫家的”。

女性群体的学历整体变高,反而让女性的就业问题更严重了。为了在竞争中突围,女性不得不更加努力,甚至要一路狂奔。

一些隐形的就业歧视并没有因此减轻。2015年,“针对我省小学、幼儿教师队伍性别结构矛盾突出、男教师稀缺的现状”,福建省教育厅开始小学和幼儿师范男生免费教育试点。福建不是个例,有机构统计发现,2016年有至少5个省的免费师范教育只对男性开放。

女性的高学历也没有带来更高的薪水。就算历经千辛万苦读博毕业,现实还是给了张艳狠狠一拳。同一个实验室出来的师姐们,年薪比师兄们都要低不少。

张艳的师姐们并非个例。事实是,在女性学历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相对应的薪水却没有一并涨起。根据《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女性的平均月薪为8689元,与男性的9942元相差1253元,虽然比3年前,提高了11%,但依然比男性薪资低12%。

一些传统的性别分工并没有跟上女性群体变化的脚步,反而加重了性别的不平等现象。王伟宜认为,要改变这些传统认知,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

他有两个女儿,老大从小爱穿裙子,老二从出生开始就爱捣鼓汽车,他没有干涉孩子走向完全不同的兴趣,女儿们从小也都是留着很短的短发。

不过,有一次老二从学校回来对他说,“班级里留短发的就我一个,别人都说我像男生。”那时候王伟宜也更深刻地意识到,“理想的教育,不管是男孩女孩,一定要提供适合他/她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说‘男女都一样’,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没有这样的性别意识。”

但在很多时候,有关性别的认知都是成人和社会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就像那些对“女性学历逆转”的描述,本身就默认了,女性在学习能力上可能处于弱势,虽然事实恰恰相反。

(文中张艳、陈莉均为化名)

用户评论

不离我

真的吗?我发现身边高学历的朋友不少都是女生,是不是这种情况很普遍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学历高和性别有直接关系吗?这个问题让人挺深思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我好奇这个数据怎么来的?会不会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虽然男女都可追求学问,但为何高学历者中女性偏多?是社会因素还是自我选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我一直觉得知识与性别无关吧,只是偶然间发现这个现象感觉挺有意思。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权诈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联想到了职场的性别差异问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这种探讨提醒我要对数据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感觉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可能得考虑文化背景等因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歇火

这是否意味着女性更倾向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或者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我觉得教育机会逐渐平等化后性别上差距会缩小,但数据还是挺吸引人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看来学术领域女性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了,这也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趋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性别刻板印象这个话题,两者有一定联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忆未来

有时候看到身边高学历的女生会觉得她们真的很优秀,不管男女都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是不是也说明了女性在某些方面有更高的自我需求或目标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丢了爱情i

虽然数据令人好奇,但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追求最佳教育路径。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个体的故事都很独特。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性别多样性与选择的更多思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在研究和讨论这个现象时,应该避免将普遍描述视为单一原因或解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这种探讨还涉及到教育机会、社会期待以及女性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最终,我们应该关注每个人的学术成就和个人成长,而不仅仅是性别标签。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用户评论

寂莫

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分性别,女孩子们同样优秀也能获得高学历!希望社会不再把女性束缚在传统的期待里,她们有权利去追逐自己理想的领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我最近在职场发现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一些专业需要很高学历水平的岗位上,男性比例更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还有很多复杂因素需要深入探讨,比如社会文化观念、教育资源分配等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同意这篇观点!很多时候,女生在学习和人生阶段会面临更多来自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因此选择更加“务实”的职业道路。希望未来的社会可以给予女性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更勇敢地追逐梦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这篇文章的论点比较浅薄,数据支撑不足。高学历群体中女性占比低的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不能简单归咎于性别比例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我身边很多女生都学得很厉害啊!只是她们选择的方向可能更广泛,不一定都是学术型的高学历岗位。我觉得不应该将高学历群体性别分布当做问题,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意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感觉这篇文章有点刻板印象,把女性局限在特定的领域去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很多高科技领域的女性科学家和工程师非常优秀!我们应该关注它们的贡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性别比例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这个现象我也观察到了,高学历群体中男性占比确实比较高。可能要从学校教育层面入手,引导更多女生对 STEM 领域的学习产生兴趣,改变社会对女性在科学领域的潜意识认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我觉得未来的社会应该更加平等,无论是男男女女,都拥有追求理想职业的权利和机会!希望有一天,高学历群体中性别比例能更加平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角戏°

作为一位女性,我并不认为学历和性别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很多优秀的女性都有很高的学历,只是有些人选择的生活方向不同而已。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我觉得这个现象更应该关注的是社会对女性在各个领域的鼓励程度。如果女性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能够获得平等的支持,那么高学历群体中性别比例自然会更加均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这篇文章让我开始反思,也许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刻板印象对女性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改变这种现象,让每一个女性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高学历群体中女性比例低的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可能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例如教育资源分配、职场环境等,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这个话题很有深度,应该更加细致地探讨不同领域的差异。也许某些研究性领域或者理工科类的专业确实有男女比例的差异,但这并不代表女性在所有高学历群体中都处于劣势地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我觉得这篇文章比较片面,没有注意到近年来,很多女性在STEM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数量上的差距,更应该关注女性在高学历群体中的贡献和价值!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败

社会需要改变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鼓励她们大胆追求教育,积极投身各种专业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性别平等,让女性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我觉得高学历群体中男女比例的差异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性别问题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38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