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成人教育

宋朝:揭秘中国“黄金时代”的海外贸易盛况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宋朝:揭秘中国“黄金时代”的海外贸易盛况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宋朝:揭秘中国“黄金时代”的海外贸易盛况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引言

史学家陈寅恪曾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寥寥数句,给予了宋朝文化高度的评价与赞美。宋朝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丰盛时期,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皆诞生于这一时期,文史艺科等领域硕果累累。

文化上的浸明浸昌亦与经济上的登峰造极交相辉映。两宋时期,是我古代经济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在《百家讲坛》栏目中,主持人袁腾飞提出:当时整个世界的GDP总量里,宋朝占大头,后期的明朝只有宋的十分之一。

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繁华的都市,就是北宋的都城东京(现开封)。

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黄金时代。而当我们追溯起这种繁荣背后的原因时,总绕不开海外贸易这四个字。

一、穷则思变,变则通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以来,陆路贸易发达。在唐朝中期以前,陆上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通道。

安史之乱后,为躲避战乱,陆上为主的丝绸之路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建立之时,西北陆路上的契丹、女真、吐蕃等少数民族已然相继崛起,陆上“丝绸之路”完全被阻塞。

宋统治者只得寻找新的贸易通道,故而催生了海上贸易。

“道路梗绝、往来不通”,如果说,少数民族的崛起导致宋王朝将目光转向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朝廷捉襟见肘的财政赤字,则促使统治者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助国用。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防叛乱,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在军事上采取” 更戍法”。

什么是” 更戍法”?即安排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外郡,在一定期限内来回轮换,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更戍法”在有效预防将领专权的同时,也造成了“冗兵”跟“冗费”的弊端,加之实施“重文抑武”的政策,北宋官员的数量远甚于前代。使北宋形成了“三冗”,即冗兵、冗官、冗费。

两宋之际,朝廷不但常年与北方少数民族展开军事战争,而且还要给西夏、辽、蒙古等政权缴纳岁币。

如众所周知的“澶渊之盟”,北宋和辽国经过二十余年的战争后,决定在澶州议和,宋每年要向辽缴纳二十万匹绢和十万两银子的“岁币”。

到宋仁宗执政时,宋朝又以“赏赐”的名义,每年需给西夏十五万匹绢和七万两银子。巨额的“岁币”支出成了宋朝财政的负担。

那么为了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宋朝做了哪些努力呢?

二、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两宋统治者对海外贸易的大力提倡,为其提供了政策保护。最著名的当属北宋时期宋太宗的“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

宋政府深刻认识到海外贸易可获得 “厚利”,利于为国家财政增加收入,所以倍加重视。

隆庆二年,孝宗亦颁布诏令“使商贾懋迁,以助国用”。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皇帝即为天子,有了天子的金口玉言,投身于海外贸易的商人们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时至南宋,统治者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南宋政府鼓励部分有着雄厚经济实力的世家大姓,造船、购货以及招募船员,为海外贸易做准备。

为调动其积极性,更是对积极招诱舶商之人给予奖励。

宋朝政府不但支持本国商人出海进行贸易,而且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国商人。

其中,“优恤蕃商法”是当时极具代表性的政策之一。

当海外商人登上中国的土地,则由地方政府负责接待,先是派官员迎接到达港口的外国船舶,再是为他们安排好住宿,并专人安排好货物的储存。

如有船只在海上遇险,政府则尽最大可能进行营救,对于损失惨重的,更是会发放钱粮资助他们回国。

凡此种种,浅层次上体现的是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好客,深层次上,是为提升外国商人前来开展贸易的热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两宋时期造船工艺与航海技术的进步,则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技术保证。

以造船工艺为例,“凡海舟必用大木板护其外,不然则船身必为海蛆所蚀”,为提升船体的坚固程度和抗风浪能力,除了选取耐腐蚀的仿木,更要外围钉上护板。

并且使用“鱼鳞式”的搭接法一层压一层的叠加连接,使船体木板连结严密紧实,更适合远洋航行。

与此同时,隔水舱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船舱被划分为数个密闭空间,万一某个船舱进水,也不会蔓延到其他船舱,即使意外发生,整船仍有大部分浮力,不至于迅速下沉,无形之中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能否顺利到达目的地进行交易,方位的准确度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宋之前,水手依靠地表目标和星宿定方位,这种方法对气候和陆地有较大的依赖性。且水手的经验也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时常会造成误差导致事故发生。

宋初沿用此法,很快指南针发明,并广泛应用起来,使”定方位”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黄天不负有心人,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推动下,宋朝的海外贸易又上一个台阶。

宋朝港口不断增多,由唐朝的呈点状分布到宋朝的呈区域分布,甚至形成了对外贸易港口网。

海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与前朝相比,宋朝的商船可到达更远的地区。

如东南亚、孟加拉湾、斯里兰卡、摩洛哥等,都有宋人的足迹。东亚、东南亚、西非三条线路为主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形成。

贸易中的商品种类也随之丰富起来。《宝庆四明志》记载:宋代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

除了原有的瓷器和丝绸,陶器、茶、药材等新品类也远销海外。在进口的货物方面,除了海外珍宝,新添了进口香料、日用品和军事用品等。

繁荣兴盛的海外贸易,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黄金时代,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士农工商皆本业

最为明显的,是对商人的态度、对商业的认知发生变化。

自秦汉时期以来,儒家思想中的“士农工商”观念深入人心,认为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不管是汉代的“贾人不得衣丝乘车”,还是唐代的“工商杂类,不得须于士伍”。

皆表明了人们对商人、对商业的鄙夷与轻贱。但时至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使得商业的地位变得重要起来。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就提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士农工商皆本业”的思想开始流传并逐渐占据主流。原本重农抑商,农本工商末的观念日趋淡化。

随着商业的正名,商人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居民等级的划分,从前朝的单纯以血统和仕禄来划分,逐渐转变为倾向于从所拥有的财产的多少来衡量。

如此一来,拥有巨大财富的商人,地位有了明显上升。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即宋朝的商人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合法的入仕权,商人可以入朝为官。

除此之外,宋人在生活及择偶方面的态度亦与前朝有所不同。在生活上,宋人“甘其食,美其服”,开始崇尚精致的生活。

一些富裕权势之家,开始追求“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的奢侈豪华的生活。

一般百姓人家也滋生了享乐的风气。东京汴梁首次出现专门供人娱乐的场所——“瓦舍”,杂剧说书、乐曲舞蹈应有尽有,供人消遣。

可以看出,人们的注意力也从一日三餐转移到精神娱乐上来。

在择偶方面,宋代人民的择偶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状况成为影响择偶的重要因素,原来的门第等级、身份地位等观念逐渐淡化。

甚至某些官员,为获得丰厚的嫁妆,选择成为赘婿。

而在千年后的今天,海外贸易带来的变化仍然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常见的核桃、胡萝卜、黄瓜、石榴等,就是宋朝时引进的,三餐制的开始也是从宋代开始。

结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生于北宋灭亡之际的陆游,至死也未尝得见失地收复与国家统一。

这也是宋朝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偏安一隅,屈辱求和,既没有开疆拓土,亦未能守住山河。

而史学界对宋朝的评价,也呈两极分化之势。

有人认为,它只会挨打,不甚光彩,只配在历史的角落里落满浑身尘埃,亦有人认为,它是中国科技的巅峰,近代的开端,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但与其去追究争论,不如思考,宋朝海外贸易的兴衰沉浮,能给当下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与意义?

参考文献:

《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诸蕃志》

《宋会要》

用户评论

凝残月

小时候听长辈讲宋朝可是很厉害的,对外贸易发达,整个亚洲都跟我们贸易!这个文章肯定能给我刷新三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り。薆情海

我一直觉得唐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宋朝海外贸易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啊,看来还得好好研究一下宋代史!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我觉得标题写的有点夸张, “黄金时代” 的定义还挺模糊的。文章应该具体展开宋朝对外贸易的内容,比如主要的贸易伙伴、货物种类等等,这才更有说服力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看到文章开头就觉得很有意思了,宋朝确实非常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当时可是中国商品直接运输到非洲的大通道啊!太精彩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别的不说,宋朝的陶瓷和丝织品在国际上都相当有名气。这篇文章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文化的输出对海外社会的影响?我很想深入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凝残月

感觉文章有点偏向理想化描写啊,忽略了那些真实的贸易困难,比如海盗袭击、战争等威胁。这样描述容易让人对宋朝对外贸易持片面的认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堕落爱人!

虽然宋朝的海外贸易繁荣,但我觉得其内部矛盾也相当复杂。文章有没有探讨一下这种矛盾?总不能只看外貌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过海棠暮

我更想了解宋 朝的海上军队实力!贸易发达必然需要强大的海上力量保障才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看到文中提到的“商品交换”,不禁感到好奇,当时宋朝和海外的贸易形式是如何运作的?是用什么货币结算的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文章可以从一些更具体的例子来加强叙述,比如聊聊某个大宗贸易商,或者某个出名的海运路线。这样更能让人了解宋朝对外互贸易的现实情况!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我觉得宋朝跟西方的文化交流非常有趣,想知道那个时代的翻译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虽然有些观点说的对,但我不觉得宋朝就完全是“黄金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其优劣势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这个标题有点误导人吧, “海外贸易繁荣” 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文章不应该过度笼统地描述,而是应该结合历史事实,对宋朝的具体贸易现状进行分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印象里宋朝是比较重视文化传播的,除了海外贸易,他们好像还通过其他方式传播文化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这篇文章让我更加理解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宋朝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宋朝的确是文化和经济都很发达的时期,对外贸易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应该把它看作唯一的特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旧事酒浓

我觉得文章缺乏一些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加入更多图片或图表,能更直观地展现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173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