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指导:阅卷老师深度解析中考生作文技巧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高考作文指导:阅卷老师深度解析中考生作文技巧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50分)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内容(20分)
1.切合题意。这就首先规定,考生作文要完全符合作文的要求。某年中考,作文有几个具体的要求包含在题干中。
①写感动自己的人或事物,也可写自己感动别人的事物。紧扣话题,不要绕圈儿,如,话题是“感动”,有的学生偏说激动、感染,你说可气不可气?脱离题意的所谓创新,就自然造成老师给低分。你写文章,要让老师觉得你切题,而不是你自己认为没有跑题,因为你没有机会去跟阅卷老师分辨,这不比平常作文,最好写没有争议的文章。
②重点是写感动的原因和经历。“感动”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感动到什么程度?结果又是什么情况?“感动”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你应该重点写自己的心理。
③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各种文体都有自己基本的特点,作文不限制文体,但并不等于允许体裁混乱。这次中考作文,出现了大量的文体不清的文章,老师搞不清他要写成什么文章,或许考生自己也不清楚要用什么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叙述,要议论,要抒情不能跟着感觉走,要跟着中心走,跟着话题走。考试作文,如果创新没有把握的话,就选择比较稳妥的熟悉文体。
④“感动”的情感要真实、要健康、要积极。重在写情感,这也是切题的要求。显然光叙事是不行的。
⑤自拟题目。标题,在兼顾“话题”的同时创新。如话题是“感动”,我们可拟题“感动的眼泪”(心理)、“我好感动”(心理)、“那场雨,我好感动”(环境)、“‘擦汗’,至今感动着我”(事件)、“毛巾、清水、感动”(物品、情感、联想)。
⑥不少于600字,指文字和标点符号加在一起,不少于600字,最好是多50—100字。
2.中心突出。写任何文章都要求中心突出,可考试作文又有它的特殊性。中考是国家选拔人和教育人的一种手段,选拔要兼顾两个方面,一个是德,另一个是才。作文是集中呈现学生思想品德的园地,因此,考场作文这个“中心”,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使这个中心突出。毫无疑问,弘扬传统美德,讴歌当今主流,适应老师审美的文章,得高分。反之,你偏要写中学生早恋多么真、多么纯、多么美,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怎么能得高分?文章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思想,老师就难于把握其是否健康,这样就更容易造成误判了。写孝顺父母、喜爱中学老师的事,写真事,抒真情,能够引起老师的好感。
4.感情真挚。文章最主要的就是写东西,要遵循“文必己出”的道理,传递自己的真感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文章最起码要让读者看起来真实可信,即使在虚拟情景的考场作文中,虽然写的不一定是“已有的实事”,但至少是“会有的实情”,真正优秀的中考作文,都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是心灵真情的自然流露。现实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心迹的自然展现当然是最能够打动人的。中学生的情感应该是纯洁、善良、真实、真挚的,写文章要避免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朦胧、晦涩、萎靡、张狂、阴暗的情感也容易造成老师反感和误判。
二、表达(25分)
5.结构严谨。考场作文要求结构严谨,评阅教师所看重的,因时间关系也只能看重的是四方面。
①结构必须完整。有开头,有结尾,有主体部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得再好,如果没有结尾,也不可能成为一类文。
②段落分布5—7自然段,让老师一看就层次清楚。中考阅卷正是酷暑难挨的时候,阅卷的时间又非常紧,老师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仔细分析你文章的层次,一看分了5、6自然段,他们自然认为你文章的层次清楚。
③开头结尾呼应,力争精彩。开头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斟酌,写出比较精彩的句子,让老师一看,眼睛就亮。后面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如果是写记叙文,就应该用抓人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表现你的真情。议论文,就应该用纵横捭阖、很深刻的见解来赢得评阅者。结尾的时候一定要写得很有力量,这时候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名家名言,引用一些诗词、经典的句子,让文章首尾都显得很有文采。
④各段之间内容连贯、过渡自然。这些方面是很容易做到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清楚得意识到,并按要求实践。我们每个学生都不要在这方面丢分。
6.语言流畅。文章的句子通顺、简练是作文的最基本要求,一般学生能够达到这个标准。考试作文,特别要求我们不出现病句,少用长句子,避免罗嗦。在这个基础上力争达到精炼、流畅。语言表达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利在考卷,工在平时,我们在考试时也只能高度注意了。
7.用词生动。用词水平,是学生对词语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在试卷上,要力争把自己的水平表现得最佳。用词生动、形象,老师当然欣赏你的能力,承认你的水平。因此,写作时应竭尽自己的全力,发挥到最佳。避免随意性。
8.方式灵活。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在写文章时,善于将五种方式综合运用,并且做到灵活而巧妙,在此项要得高分。表达方式单一、呆板、缺少变化,老师都不欣赏。使文章表达方式运用好,有效的方法是在列提纲时进行认真构思和设计,即每一自然段重点使用什么表达方式,在提纲中注明,以便达到标准。
三、书写(5 分)
9.字体美观。书写一定要很工整,老师在看试卷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同学的字,字写得工整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让别人正确理解你文章的条件,就算字写得非常好,但字写得潦草,再好的文章也不会有老师耐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给你看清楚,老师在阅卷的时候是相当辛苦的,看到写得非常清爽的与写得非常潦草的,当然心情就不一样。考试作文,考生的书写清楚、工整、规范,就能得高分,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书写应认真、严肃、规矩,给老师一个良好印象,所用的笔,颜色尽量重一点,方便老师评阅。否则,你在考场上,龙飞凤舞、毫无顾忌、一派无所谓的气势,老师又怎么能同情你,赏识你?把你的分压低也是难免的。
10.卷面整洁。卷面保持整洁,首先应在下笔时高度注意,避免出现失误,一旦有错误,用横线轻轻一划。千万不要图成黑疙瘩,那是最让人生气的!其次是尽量减少涂涂抹抹、勾勾画画,在不得以的情况下,也力争卷面整洁。答完试卷后,应用橡皮修饰卷面,张扬自己的个性,弥补造成的缺憾。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16868.html
用户评论
真没想到阅卷老师会主动去和学生们交流写作心得啊!这比传统教学方式新颖多了,希望还能影响到更多的学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考作文确实一直都是很多学生的头疼事啊,这份真诚也很难得,能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阅卷标准就好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曾认真思考过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但这种机会在初中时少得可怜,现在看来还是需要学校多进行这样形式的互动交流啦。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我反而对学生的压力更大,感觉他们确实要承受着来自老师、家长和自身的多重要求。 我希望学生们能享受写作过程本身就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个阅卷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太棒了!可以真的把作文写得更好,还能和老师沟通,比想象中好多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想问问老师,除了分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参考标准?作文的标准真的很让人摸不着头脑啊。希望以后能更加透明化!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觉得阅卷老师并不一定都是严肃认真的人,他们也关心学生的心和感受。挺感动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水平确实很高了,文章组织、表达都很清晰,完全有能力写出好文啊!希望不要把中考作文看得过度重要化!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到作者“字字珠玑”的评价时,我忍不住想说这形容不太恰当吧?也许是老师太注重细节了,导致对学生作品的要求过高?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很多中学生都缺乏自信心,尤其是面对中考作文这种重要的考试,希望学校能够鼓励学生多尝试,不要害怕犯错。阅卷老师也应该给予更多肯定鼓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一个问题:除了中考,我们还能从其他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吗?比如参与一些文学社活动的讨论交流,或者写一些私人日记等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我能回到初中,我真的想加入这场座谈会!能和阅卷老师面对面交流作文真是个很棒的机会啊。多听取不同意见,才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写作的缺陷,并不断改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考是一个分水岭,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但也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一次考试的结果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阅卷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只强调分数和标准答案。写作是一种表达能力,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创作空间!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意义,让我们更了解了“评判者”的心理和工作模式,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中考作文的学习过程本身。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更多这样探讨写作的文章,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能更好地理解和看待作文这个话题。多一些交流沟通,才能构建一个更友善的教育环境!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