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成人教育

初中地理|地球、地图知识点汇总,直接收藏背诵

七年级第一卷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稍凸。

2、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3、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最大周长为4万公里(坐在地面上每天行驶8万英里),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比极地半径长21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2、经纬度

1.关于经纬度共9个知识点

(1)地球上距南北两极等距的大圆称为赤道;

(2) 凡是与赤道平行的圆称为纬线;

(3)赤道是最大的纬圈;

(4)纬线缩小到南北两极一点;

(5) 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6) 赤道纬度为0,为纬度起跑线;

(7)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8)北极和南极各90;

(9)人们规定世界上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2. 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其长度从赤道到两极逐渐缩短。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均匀地分为两个半球:北半球和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用“S”表示。

3、经度与经度

1.关于经度和经度共6个知识点

(1)在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度的线称为经线,也称为经线;

(2)经度表示南北方向;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为本经度的起始线;

(4)从东向东各分为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

(5)东经和西经180重合,所以通常称为180经线;

(6) 任意两个相对的经度都可以形成一个子午圈,任何一个子午圈都可以将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称为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线称为西经,用“W”表示。

3、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由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子午圈。 (非常重要)

(1)西经20到东经160以西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 20W至160E以东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利用经纬度网络定位步骤

1.判断(求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2. 标记(N、S、E、W)

3.书写(按照题目要求写出正确答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 地球自转

1、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昼夜也随之交替。这种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轴的自转运动。

3、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

4、旋转一次所需时间为24小时,即一天。

5、地球的性质: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射到的半球为白天,未被太阳照射到的半球为夜晚。

6、地球自转引起的两种现象;一是昼夜的更替,二是时间的差异。

2. 地球公转

1、定义:地球围绕太阳的连续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3. 一次革命需要一年。

4、世界分为两个至日(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

(1)春分,即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

(2)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

(3)秋分,即9月23日左右,阳光直射赤道;

(4)冬至,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S)。

5、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和秋分),世界各地的昼夜长度相等。

6.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南极圈出现极夜。

7、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北极圈出现极夜。

8、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从6月22日到9月23日的过程中,北半球的白天变短,夜晚变长。到了秋分,昼夜长度相等(注意动态分析)。

9.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例如,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10、人们根据各地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将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地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1.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地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12、寒带:极地昼夜现象

13.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赤道每年两次,北回归线每年一次)

14、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夜,四季变化明显。

第三节读图

1.地图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地图上的距离/地面上的距离;它的大小取决于分数值的大小。

2. 注明区域大小

在相同尺寸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面积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面积越大,但内容也越简单。

3. 规模的扩大

比例尺放大:使用原始比例尺x放大至倍数。

比例缩小:用原来的比例x缩小倍数(小数倍)。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片面积=放大倍数的平方。

缩小比例后的图片面积=比例缩小后的倍数的平方。

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的解释

地图上等高线应在一定区域内闭合,能清晰地反映地面起伏和区域地貌特征。

1、五种基本地形轮廓特征

1、山区:等高线密集,密度变化明显,弯道多;

2、丘陵:等高线独立分散,破碎明显;

3、高原:等高线稀疏,分布不规则;

4、盆地:轮廓线四周密集,底部稀疏;

5. 平淡:轮廓线非常稀疏。

2 当地地形轮廓特征

1、轮廓线从外围向中心逐渐收缩。海拔逐渐变高的地方是山顶或山上;海拔逐渐降低的地方就是盆地。两山顶之间的低洼部分(形状像马鞍)就是马鞍。

2、向山顶弯曲的等高线代表山谷,称为集水线;向低海拔方向弯曲的等高线代表山脊,也称为分水岭。 (凸高为山谷,凸低为山脊)(注:高低是指海拔高度的高低)

3、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多条等高线的交点代表悬崖。

3.相关概念

1、海拔高度:以海平面为起点,测量地面上某一点距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上一点与另一点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接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具有相同的高度。坡度相同时,等高线间距相等;坡度平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轮廓线彼此不相交。在陡峭的悬崖上,由于无法绘制等高线密度,因此采用重叠形式。 (同一条线上等高,同一张图上等距,密集、陡峭、稀疏)

3、等高线:地图上连接水域中相同深度的点的光滑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

4、轮廓距离:相邻两条轮廓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轮廓距离。在小比例尺教学图中,为了反映地形特征,等高线距离不同。 (通常用小写d表示)

5、轮廓距离:相邻两条轮廓线之间的数值差称为轮廓距离。在小比例尺教学图中,为了体现海底特征,深度区间是不同的。

6、分层彩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高度地带,用不同的颜色着色,可以绘制出色彩鲜艳、地形形象直观的地图,称为分层彩色地形图。一般来说,海洋的颜色是蓝色的,由浅到深;土地颜色一般为浅绿色橙色棕红色深紫色,表明地势由低到高。

7、地形剖面图:将等高线地形图转换为地形剖面图。剖面的垂直比例应大于水平比例,以显示地形的起伏。

8、山脊和山谷:向低海拔突出的等高线称为山脊,也称为分水岭;向更高海拔突出的等高线称为山谷。

四、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根据高度和起伏形态,土地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此外,还有因外力强烈影响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1、平原:指与丘陵、高原、山地相比地势较低的低地。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2、高原:指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顶部较为宽阔平缓,边缘常有陡峭的河岸。 (外陡内缓)

3、丘陵:指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平缓、坡度平缓的高地。

4、山区:一般指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地,地势起伏较大,山峰高耸,坡陡,谷深,一般呈脉状分布。 (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斜坡)

5、盆地:由高地和低地组成,周围有山地、高原、丘陵。地势较高,中部地势较低。

用户评论

oО清风挽发oО

终于找到这个了!我马上初三升高中要复习地学,这帮老师布置的文章太长太难懂了,这个就简单明了好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对呀,初中地理本来就有很多重点知识点,总感觉时间不够用呢,如果能把它们总结成这样,可省心多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地图比例尺、方位辨识…这些我从来没好好学过!现在知道为啥高中要从我们这儿开始入门了,收藏好,以后多看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初中地理课上经常会做一些世界地理上的问题,但我总抓不住重点,这个总结真的太实用啦!感谢分享!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地球的结构、板块运动…感觉这些概念都很大气,还好有这个总结帮助理解。希望高中以后能学得更加深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蔚蓝的天空〃没有我的翅膀

我也是个英语不太好的人,所以地理课上经常会觉得很多词语太难记住… 希望这篇总结能帮助我提高学习效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初中地理确实没少用地图知识点,这篇总结把重点都整理出来了,很适合复习的时候回顾一下,感谢分享!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这个总结的深度浅显易懂,我高中老师好像教的不怎么样。我觉得直接背诵还靠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感觉初中地理课程和我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太紧密,不知道学到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呢?希望这篇总结能改变我对地学的看法!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虽然标题说要收藏背诵,但我建议大家还是要理解地图知识点后面的原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抓不住i

地球和地图真的挺有趣呀,希望能学到更多地学知识!这篇总结太棒了!我要转发给我的朋友看看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这个总结真不错! 把重点都整理出来了,很有帮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婉纤尘

初中地理确实不太好理解,幸好有这篇文章总结了关键点,希望能让我在复习的时候更轻松!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伤身#

感觉地图比例尺和方位辨识这些知识点很容易混淆,这篇总结帮我理清思路了,太棒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宫沐风

初中地理的课程内容很多,如果能按照这篇文章总结的重点记忆,应该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我觉得地图是理解地理环境的基础,这个总结把关键知识点都整理出来,方便我快速复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135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